文化运动引领台湾变革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qiang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十年前,台湾开启了此后巨大的政治、社会与文化的变局。
  在台北的文化地标紫藤卢茶馆,这个夏天正在展出一个“七零年代小型刊物展”,包括文学的、艺术的、政治的先锋刊物。展场墙上的说明引用了资深媒体人王健壮的一句话:“那个年代,有一群人在黑夜中抬头寻找星星”。
  那确实是个黑暗与黎明交会的年代。在战后台湾,政治权力的控制让整个社会几近窒息,年轻人不是陷入虚无,就是感到自己是失落的一代。“自由中国”和“文星”点起了一些愤怒的火光,但很快就被扑灭。直到1970年代初期,台湾社会才看见乍现的曙光,让1970年代成为台湾的启蒙年代。
  这个黑暗的时代之幕一开始是被外在力量所拉扯破裂的。1970年开始的钓鱼台争议掀起了海内外的学生保钓运动,70年代初台湾陷入战后最大的“外交危机”,这些震撼一方面迫使社会,尤其是新一代年轻人,重新思考自己是谁、关注眼前的政治社会问题,并重新认识自己的土地。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局,他们要把已经郁积了多年的沉默与压抑解放出来,从他们生活的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岛屿开始改革。
  另一方面,那些“外交挫败”也让国民党失去国际正当性,而必须向内寻求统治正当性;加上蒋经国于1972年担任“行政院长”,要塑造新气象,因而开启了小幅度的政治革新,例如引进青年知识分子、任用台籍人士等。
  1972年开放增额“立委”选举,党外人士开始竞争全岛性职位。他们进一步组织化、办政治杂志。这个松动的政治气氛,又使得青年们可以开展不同的文化实践。这场文化运动以这次展出的杂志作为新思想与文化的平台,成为后来台湾社会力解放的重要先锋。
  1971年,以吴美云、黄永松、奚淞为主的《汉声》杂志成立英文版,1978年成立中文版。汉声杂志深入民间田野采访,探讨民俗、仪式和历史。
  1973年外省籍的尉天骢等人筹办《文季》,由本省籍小说家王拓主编,创刊号刊登了黄春明的《莎哟娜拉·再见》。仅三期的《文季》清楚呈现了回归乡土的文化潮流:批判现代主义文学、社会意识强烈的乡土小说和探索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
  1975年杨弦举办中国现代民歌发表会。次年12月,淡江大学毕业的歌手李双泽在演唱会上呼吁唱中国人自己的歌,不久后唱出《美丽岛》和《少年中国》。同样是1976年,试图结合文化与社会的《夏潮》杂志创刊,并且推出一系列关于本土文化的讨论。
  1977年,展开所谓“乡土文学论战”。
  综观这些文化现象,几乎都围绕着关于中国民族主义以及台湾乡土这两组轴线。文学评论前辈叶石涛指出,70年代初以来的政治冲击,使新一代知识分子惊觉美日殖民主义者对自己社会的压迫,因而去重新探索乡土。另一方面他们想要寻找属于自己民族的东西、寻找属于中国的特色,但因为他们生活的土地在台湾,所以只能以“回归台湾乡土”来重建中国文化。例如云门初创的宣言,是“中国人作曲,中国人编舞,中国人跳给中国人看”。又如1970年高信疆接任对1970年代影响甚巨的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编,也显露出某种民族主义的文化情怀。他强调中国的作家应该有中国的特色,应该写自己土地上的东西。或者民歌运动的重要人物李双泽一方面歌唱《美丽岛》这首素朴礼赞土地的歌曲,另一方面也写下《少年中国》(蒋勋作词)表达对故土的情怀。
  在这些文化杂志与实践外,还有政治异议杂志。先是1975年的《台湾政论》,是1970年代党外运动的第一份刊物,但很快被查禁。1979年春天,党外政治工作者创办了《美丽岛杂志》,并以此为基地集结整个1970年代累积起来的反对运动力量。12月10日,他们在高雄举办人权游行,但此时台湾当局已经不能容忍社会对“党国体制”的挑战,于是游行的警民冲突之后逮捕党外运动的领导分子,并进行严厉审判。
  在这个时代的尾声,黑暗力量重新吞噬1970年代的光,只是这些光线已经犀利到再多的黑暗也遮盖不住。进入1980年代之后,那些1970年代的文化与政治火种,开始绽放更强大的光芒。
其他文献
广州市教育局最近推出的“师德101条”引起媒体热议。这些条例甚至对教师的着装也进行了繁琐的规范,比如,女教师全身上下不超过三种颜色,否则会变成“花蝴蝶”;不穿紧身衣,不穿有破洞的毛边牛仔裤,丝袜哪怕破了一个洞也不能再穿。条例还对女教师这样提醒:廉价而刺鼻的香水只会让人生厌……检索网络,看到不少我认同的批评,如无聊、管得太宽、扼杀教师个性等。这些批评尽管都有它的道理;但,有一个问题更须提及:假如所有
“我们桑布鲁的生活,一切都是天地给的:房子、食物、一切。多美好的生活。你们的生活,太无聊啦。”  这架比小巴还小的小飞机载着4个人,在云下飞了一阵,就磕磕绊绊地降落在一片荒凉的中央。  蓝天、红土、荆棘,桑布鲁的一切都干燥得让人咽唾沫。两个华丽的黑人走向舱门,沉默地拿起行李。他们从我的亚洲面孔上辨认出我。他们是我在桑布鲁的向导,开车和较为健谈的那个叫Alex。  Alex的下身交叠包裹着几块彩色的
春暖花开,我们踏青去!即使呼吸着牛粪味儿,城里人耳边还是割舍不了iPod音乐,也同样需要一部数码相机把这一刻定格,最好睡的同时旁边有人已经铺好红酒美食,醒来就能饱餐。    给单车装上智慧的轮子  智能车轮  麻省理工学院的SENSEable City实验室与意大利公司Ducati Energia一起合作开发了智能车轮,实际上,它适用于任何一部自行车。它的秘密武器,是车轮上红色脚踏车壳内的机关。它
任天堂的最新掌上游戏机3DS—号称裸眼3D,全球已开卖,市场反馈有喜有忧。现在,我们将给它进行一次从外到内的全身扫描,告诉你究竟值不值得拥有。    这有可能是历史上最为奇特的一部游戏掌机。  它继承了前任NDS的身躯,体内却流淌远祖Virtual Boy的血液。前者是历史上最为畅销的家用游戏主机,而后者却被广泛认为是任天堂光辉历史画卷上最为惹眼的一个污点。  3DS注定一波三折。早在去年9月任天
堪称北欧最大设计盛事的斯德哥尔摩设计周(Stockholm Design Week)于2月7日在斯德哥尔摩开幕。每年这个时候为期一周的各色演讲与展览的大小活动,都会让这座携带冷峻寒冬酷意的城市,多了一股特殊的设计氛围。  8日开幕的家具展和北欧灯具展为设计周的高潮,超过750家参展单位来自27个国家,占地70,000平方公尺,巨大的展场容纳了40,000多名观众,皆为争相一睹最新的家具与灯饰设计。
就像规划中的1.8万公里高铁建设里程为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憧憬一样,在1991年,柏林墙倒下2周年之际,颇负盛名的德国高铁计划案,也象征着德国统一后的光明未来。  德国铁路局的明星ICE(又称“城际特快),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列车之一(最高时速250公里),其不凡的品质令乘客仿佛置身于飞机商务舱。自通车7年来,每日载客量高达6.5万人次。  许多人看上高铁的速度、舒适感和便利性,而舍弃飞机,他们认为
这个国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一定会像转眼间开放的樱花一样繁盛起来。我相信日本有这个能力。    我是2003那一年,离开日本回国的。有人问起我,会不会对日本的生活比较留恋,我不知道如何作答。其实回国之后,我每年也都有数次机会去日本,这到底是“去”还是“回”?其实,我倒觉得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日本,如果不曾离开,又何谈留恋?  写起我和日本、和日本朋友们的故事总觉得无从落笔。知道的故事多,熟悉的朋友多,
对于一个封闭社会来说,“黑市”最后会发育成为一个合法的市场吗?“走私”最后会被正常的国际贸易代替吗?无论国家的制度有何差异,无论意识形态怎样不同,贸易总会超越。  必须承认,现在已经很少有国家将边境线一带视为贸易禁区,比如在中国,1992年国务院一次性就开放了13个边境贸易城市,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出台,明确鼓励边境贸易,并辅之以一系列优惠政策。当然,个别国家和地区例外,他们以
这是一群历来都特立独行的人:住在一个小岛上,靠左行驶,死活不进欧元区......  他们曾有过诸多派别,如“庞克族”“歌特派”“泰迪小子”等。如今,这份清单上又多了些新成员:“新摩斯”“新花花公子”,还有“新50年代主义者”。他/她们也许是着迷于旧海报和脱衣舞娘蒂塔·万提斯的年轻女子,又或是像上世纪40年代的绅士一般,对一条领带一枚纽扣都精心考究的时髦男士。  尽管他们没有经历过那个遥远的年代,但
福建南平惨案发生后,《洛杉矶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称这起袭击案是自2004年以来中国发生的最严重校园袭击事件,社会压力的增大导致一些弱势群体以极端手段报复社会。事实上,在欧美一些国家,由于社交孤立、人际疏离或难以适应社会个人角色转变而引发的反社会事件屡屡发生,以移民身份踏足异乡践行美国梦的赵承熙,便是最典型一例。    1984年1月,赵承熙出生于韩国;1992年,8岁的赵承熙与家人一起移居美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