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思政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52735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政课是依据新课标倡导的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而开展的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加强学生德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及社会主义认同感。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政课,应当以生活化教学模式为主,保证学生的参与感。
   关键词:小学思政;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是培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思政教育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生活化的思政课堂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感受思政教育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将所学知识运用至实际生活中,同时在生活中充分挖掘与思政相关的资源。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兴趣偏低,认为思政课程只不过是大道理的理论讲述,无法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内涵,导致思政教育教学效率低。因此,利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是思政课开展之前的重要环节。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既新颖又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是吸引学生兴趣的有利方法。多媒體的优势主要在于以生动的动画、视频、音频等形式将文字、图片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直观、有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思政课程内容以课件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学生可以通过用手触碰、用耳倾听、用眼观察等方式,激发学习与探索的兴趣,以此保证思政课程的有效开展,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效率。
   二、开展生活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感同身受
   小学思政课生活化教学的创新方式可从生活情境的创设开展,将生活中的情境模拟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亲切的学习中对思政教育感同身受。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合理消费”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即可通过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此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合理支出是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同时体会家庭责任感,学会为家庭分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学生将课堂中学的知识与道理运用至实际生活中。此类生活情境教学方式非常适合小学阶段教学,以此帮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与体会思政教育,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教学内容空洞、与学生生活缺乏连接是思政教育效率低的主要问题,更是教师应当重点关注以及提升的方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思政资源,为教学内容增添更多丰富的素材。对此,教师可以主动留意学生生活,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挖掘实际生活中的素材,添加到教学内容中。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思政信息资源,加以整理,继而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分享。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进行补充与完善。引导学生自主收集信息资源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在学生分享交流时促使思政教育更加具有意义。因此,教师应当善于以不同的方式和渠道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思政资源,以此促进小学思政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思政课堂游戏化,促进学生参与
   游戏化课堂教学形式是促进学生提升参与度的最佳方式,学生年龄较小,对趣味性强、精彩的学习方式十分感兴趣。游戏教学的形式将静态的教学内容与单一的教学形式以动态、有趣的形式展现,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有效地掌握思想政治知识。因此,教师适当将游戏融入思政课堂中,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而且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思政教育的意义。
   四、设置贴近实际生活的课后任务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不应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论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将理论融入实践中,避免出现说而不做的现象。灵活地运用思政课程内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是帮助学生加强思政理论知识基础的方法,也是促进学生将思政知识学以致用的必要途径。例如,在“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布置课后任务时可以引导学生以调查的方式对身边的白色污染、农药污染以及其他方面污染源进行探究。组织学生以小组探究的形式在课后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使学生在生活化课后任务的推动下,认识并体会环境污染的现状,主动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增强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环境保护的行动能力。
   五、创新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理解度
   一切创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新颖的教学内容均应以教材内容为核心进行延伸。教材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根本与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例如,在“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即可将生活中餐桌浪费、饮用水浪费等行为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很多浪费但未被注意的物品。同时了解日常生活中其他浪费行为,找到浪费的原因和节约的方法,促使学生树立反对浪费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因此,将思政教材内容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是促进思政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重要环节。
   六、总结
   在生活化小学思政课堂教学中,注重将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课后任务生活化开展,是促进提升思政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同时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政榜样,加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以此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发展核心素养的思政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艺玲.巧引生活之水 润泽学生心田:小学思品生活化教学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8):88-90.
   [2]孔彦.论回归生活本位的小学思品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6):182.
   [3]王咏梅.小学思品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4(17):60.
其他文献
幼儿阶段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主题活动课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很多幼儿教师都存在主题活动课程设计实施能力不足的问题.具体探讨了促进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实验氛围中提出问题,并探究问题.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做一个实验活动的组织者、学
幼儿教育属于启蒙教育,要高度关注幼儿自主性的激发,需要依照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规律创设更加理想的游戏情境,由此使实际的幼儿教育进入更加有效的状态.从这个角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青少年良好情感培养的关键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初中生的情
对孩子而言,快乐是他们最大的需求,只有轻松和快乐的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幼儿园数学活动中,采用快乐学习的支持策略,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得到和谐统一发展,幼儿能“活
首先对培养新市民子女英语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而后提出促使新市民子女养成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针对性策略,以期为促进相关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帮助.
新课改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总结学习规律,探索相应知识点.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课本中的知识点,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教
摘 要:在幼儿学习活动中,学习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一日生活的常规培养。要培养幼儿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必须从家长、教师、幼儿园、幼儿本身、《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及学前教育政策等方面出发,结合多方面的努力配合,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一致的教育要求,只有三位一体,合力做好幼小衔接,才能有效地巩固幼儿的教育成果。基于此,以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作为选题,从幼儿良好学习习惯
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在思想价值观上与立德树人有着相似之处,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更能将课堂知识传授给学生.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并不感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人文色彩和文化内涵,教师在教育引领的过程中应当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教育目标渗透的过程中将阅读理解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