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戒烟,不少烟民会搬出各种“理论”,作为继续吸烟、不戒烟的理由。这些理由有道理吗?让我们来看看专家的分析。
吸烟有理?一击即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潘珏
理由1:吸烟量少,没什么瘾,就不会有什么危害。
一句话分析:吸烟量少,烟瘾不一定小,而且一定对身体有害。
首先,吸烟者成瘾性的大小存在个体差异。吸烟量少,不一定烟瘾小;很多人每天的吸烟量不多,但烟瘾很大。尼古丁是高度成瘾性物质,80%~95%的吸烟者会成瘾。
其次,除尼古丁外,每支卷烟燃烧会释放7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有69种直接致癌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如果长期、规律吸烟,即使吸烟量少,同样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每吸一支烟,预期寿命减少10.7分钟。一项对英国男医生进行的为期50年的前瞻性随访队列研究发现,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平均早死亡约10年,60、50、40或30岁时戒烟分别可赢得约3、6、9或10年的预期寿命。即使每日吸烟少于5支,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也会增加40%;每日吸烟量1~14支的人群,发生心绞痛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6倍,冠心病的死亡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7倍。
理由2: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一句话分析:饭后吸烟,祸害无边。
饭后吸烟,尼古丁被迅速吸收入血,会使人处于兴奋状态,感觉飘飘然,像“神仙”一样。实际上,饭后吸烟比其他时间吸烟毒害更大:使重碳酸盐(碳酸氢盐)的基础分泌受到抑制,妨碍食物消化,影响营养吸收;对胃及十二指肠造成直接损害,使胃肠功能紊乱,胆汁分泌增加,容易引起腹痛等症状;身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同时,对卷烟烟雾的吸收能力也增强,吸进的有害物质会增加。
理由3:“不抽不喝63,不抽只喝73,只抽不喝83,又抽又喝93。”
一句话分析:个别现象不能代表普遍规律,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平均早死亡约10年。
这种说法是吸烟者为吸烟行为辩护的一种偏见,列举的只是特殊个案,不是人群调查的结果,不是普遍规律。一些人之所以吸烟还能长寿,有两方面可能:第一是他们具备很好的先天基因,对烟草不敏感;第二是他们后天的生活条件和医疗待遇与普通人群有很大区别,他们如果不吸烟,寿命会更长,生活质量会更好。
研究证实,吸烟可以损害人体的所有器官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皮肤等,与吸烟相关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癌症(肺、唇、鼻、口、咽喉、食管、胃、肝、肾、膀胱、子宫颈等)、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白内障、牙周病、粒细胞性白血病、阳痿等。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平均早死亡约10年。因此,不要把个别现象当作客观规律来为吸烟找借口,为了您未来几十年的健康生活和家人的幸福,还是戒烟吧。
主动吸烟的危害
理由4:吸烟可以舒缓情绪,缓解压力,解除疲劳。
一句话分析:成瘾后,吸烟并非为了获得美好感觉,只是为了减少不适。
吸烟时,烟草烟雾中的尼古丁只需7.5秒就可以到达大脑,反射性引起呼吸兴奋、血压升高,使吸烟者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尼古丁使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因此吸烟者体验到的上述美好感觉,转瞬即逝。
尼古丁在血浆中的半衰期很短,当尼古丁浓度低于机体所需水平时,人就会感到烦躁、不适、恶心、头痛,并渴望通过吸下一支烟补充尼古丁。上述重复行为能使吸烟者减轻焦虑,从而刺激吸烟者继续使用烟草,形成烟瘾。成瘾后,不适和焦虑感则来自尼古丁水平的下降,不吸烟会更加难受。反复吸烟,并非为了追求美好的感觉,而是为了减少尼古丁浓度下降带来的不适。开始,我们是烟草的主人;后来,我们就成了烟草的奴隶。
理由5:吸烟可以提高记忆力,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
一句话分析:吸烟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恰恰相反。研究证实,吸烟可能增加老年痴呆发生的危险性,吸烟者患老年痴呆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72倍,重度吸烟者患老年痴呆的危险是轻度吸烟者的3.03倍。
Tips:吸烟量一般用吸烟指数(SI)表示,SI=每日吸烟支数×吸烟年数。吸烟指数≤200为轻度吸烟,200~400为中度吸烟,≥400为重度吸烟。
理由6:吸烟可以提神,增强性功能。
一句话分析:吸烟会导致性功能障碍,影响精子质量。
大量研究证实:烟草中的有毒物质会损伤睾丸,降低性激素分泌,阻碍阴茎的血液循环,引起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尼古丁可以导致阴茎动脉血管发生痉挛,从而影响阴茎勃起功能;吸烟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性欲减退。因此,吸烟可以增强性功能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轻度吸烟男性患ED的概率增高24%,重度吸烟男性患ED的概率增高39% 。
此外,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还会减少精子数量,影响精子质量,对精子的外形、活动力和穿透卵子的能力均有影响,可能造成男性不育或胎儿畸形。
理由7:吸烟可以解酒,烟酒不分家。
一句话分析:烟酒齐下,危害更大。
许多人喜欢在喝酒时吸烟,认为朋友相聚,有酒有烟才有气氛。实际上,“烟酒齐下”比单独喝酒或吸烟的毒害更大:酒精会促进焦油等有害物质的吸收。“烟酒齐下”会增加肝脏负担,降低肝脏解毒功能,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有研究表明,口腔癌患者中,70%与吸烟和喝酒有关。
理由8:吸烟多年,突然戒烟反而容易得病,比如肺癌。
一句话分析:戒烟与被诊断出肺癌是伴随现象,而不是因果关系。
在肺癌的所有诱因中,直接由吸烟引起的约占90%。癌症是由于细胞分裂失去控制导致,在所有肺癌患者中,约70%的患者p53基因是失去功能的。肺癌患者癌细胞中的p53基因突变集中发生在三个位置(密码子157、248和273)。香烟烟雾中有一种强烈的致癌物叫苯并芘,被上皮细胞吸收后转化成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能直接与p53结合,使其发生基因突变,结合的点刚好就在密码子157、248和273这三个位置。苯并芘是香煙中的焦油经高温分解后产生的,而它只是香烟烟雾中众多致癌物的一种。香烟烟雾中的丙烯醛同样能引起基因突变,其在烟雾中的含量是苯并芘的一千倍。
肺癌患者不是因为短时间内戒烟造成,而是因为戒烟戒晚了。戒烟与被诊断出肺癌是伴随现象而不是因果关系。真正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构成因果关系的,恰恰是长期吸烟。
理由9:戒烟后会变胖。
一句话分析:戒烟后适当运动、控制饮食,不会变胖。
戒烟后,以前被烟草中有害物质抑制的味蕾功能恢复,味觉、嗅觉变好了,吃东西更香,消化和吸收更好,代谢变慢,有可能会变胖。但是,只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热量食物,多运动,是可以控制好体重的。
戒烟时更想吃东西,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躯体对尼古丁的依赖,渴求由进食所释放的多巴胺来替代原先尼古丁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生成的多巴胺来缓解戒断症状。有时候,吸烟的“手口习惯”也会令戒烟者想拿东西放入口中。医生的专业帮助和戒烟药物可以有效缓解躯体的戒断症状和行为依赖。戒烟后即便体重有所增加,但与吸烟带来的危害相比,还是相当值得的。
吸烟有理?一击即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潘珏
理由1:吸烟量少,没什么瘾,就不会有什么危害。
一句话分析:吸烟量少,烟瘾不一定小,而且一定对身体有害。
首先,吸烟者成瘾性的大小存在个体差异。吸烟量少,不一定烟瘾小;很多人每天的吸烟量不多,但烟瘾很大。尼古丁是高度成瘾性物质,80%~95%的吸烟者会成瘾。
其次,除尼古丁外,每支卷烟燃烧会释放7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有69种直接致癌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如果长期、规律吸烟,即使吸烟量少,同样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每吸一支烟,预期寿命减少10.7分钟。一项对英国男医生进行的为期50年的前瞻性随访队列研究发现,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平均早死亡约10年,60、50、40或30岁时戒烟分别可赢得约3、6、9或10年的预期寿命。即使每日吸烟少于5支,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也会增加40%;每日吸烟量1~14支的人群,发生心绞痛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6倍,冠心病的死亡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7倍。
理由2: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一句话分析:饭后吸烟,祸害无边。
饭后吸烟,尼古丁被迅速吸收入血,会使人处于兴奋状态,感觉飘飘然,像“神仙”一样。实际上,饭后吸烟比其他时间吸烟毒害更大:使重碳酸盐(碳酸氢盐)的基础分泌受到抑制,妨碍食物消化,影响营养吸收;对胃及十二指肠造成直接损害,使胃肠功能紊乱,胆汁分泌增加,容易引起腹痛等症状;身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同时,对卷烟烟雾的吸收能力也增强,吸进的有害物质会增加。
理由3:“不抽不喝63,不抽只喝73,只抽不喝83,又抽又喝93。”
一句话分析:个别现象不能代表普遍规律,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平均早死亡约10年。
这种说法是吸烟者为吸烟行为辩护的一种偏见,列举的只是特殊个案,不是人群调查的结果,不是普遍规律。一些人之所以吸烟还能长寿,有两方面可能:第一是他们具备很好的先天基因,对烟草不敏感;第二是他们后天的生活条件和医疗待遇与普通人群有很大区别,他们如果不吸烟,寿命会更长,生活质量会更好。
研究证实,吸烟可以损害人体的所有器官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皮肤等,与吸烟相关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癌症(肺、唇、鼻、口、咽喉、食管、胃、肝、肾、膀胱、子宫颈等)、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白内障、牙周病、粒细胞性白血病、阳痿等。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平均早死亡约10年。因此,不要把个别现象当作客观规律来为吸烟找借口,为了您未来几十年的健康生活和家人的幸福,还是戒烟吧。
主动吸烟的危害
理由4:吸烟可以舒缓情绪,缓解压力,解除疲劳。
一句话分析:成瘾后,吸烟并非为了获得美好感觉,只是为了减少不适。
吸烟时,烟草烟雾中的尼古丁只需7.5秒就可以到达大脑,反射性引起呼吸兴奋、血压升高,使吸烟者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尼古丁使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因此吸烟者体验到的上述美好感觉,转瞬即逝。
尼古丁在血浆中的半衰期很短,当尼古丁浓度低于机体所需水平时,人就会感到烦躁、不适、恶心、头痛,并渴望通过吸下一支烟补充尼古丁。上述重复行为能使吸烟者减轻焦虑,从而刺激吸烟者继续使用烟草,形成烟瘾。成瘾后,不适和焦虑感则来自尼古丁水平的下降,不吸烟会更加难受。反复吸烟,并非为了追求美好的感觉,而是为了减少尼古丁浓度下降带来的不适。开始,我们是烟草的主人;后来,我们就成了烟草的奴隶。
理由5:吸烟可以提高记忆力,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
一句话分析:吸烟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恰恰相反。研究证实,吸烟可能增加老年痴呆发生的危险性,吸烟者患老年痴呆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72倍,重度吸烟者患老年痴呆的危险是轻度吸烟者的3.03倍。
Tips:吸烟量一般用吸烟指数(SI)表示,SI=每日吸烟支数×吸烟年数。吸烟指数≤200为轻度吸烟,200~400为中度吸烟,≥400为重度吸烟。
理由6:吸烟可以提神,增强性功能。
一句话分析:吸烟会导致性功能障碍,影响精子质量。
大量研究证实:烟草中的有毒物质会损伤睾丸,降低性激素分泌,阻碍阴茎的血液循环,引起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尼古丁可以导致阴茎动脉血管发生痉挛,从而影响阴茎勃起功能;吸烟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性欲减退。因此,吸烟可以增强性功能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轻度吸烟男性患ED的概率增高24%,重度吸烟男性患ED的概率增高39% 。
此外,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还会减少精子数量,影响精子质量,对精子的外形、活动力和穿透卵子的能力均有影响,可能造成男性不育或胎儿畸形。
理由7:吸烟可以解酒,烟酒不分家。
一句话分析:烟酒齐下,危害更大。
许多人喜欢在喝酒时吸烟,认为朋友相聚,有酒有烟才有气氛。实际上,“烟酒齐下”比单独喝酒或吸烟的毒害更大:酒精会促进焦油等有害物质的吸收。“烟酒齐下”会增加肝脏负担,降低肝脏解毒功能,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有研究表明,口腔癌患者中,70%与吸烟和喝酒有关。
理由8:吸烟多年,突然戒烟反而容易得病,比如肺癌。
一句话分析:戒烟与被诊断出肺癌是伴随现象,而不是因果关系。
在肺癌的所有诱因中,直接由吸烟引起的约占90%。癌症是由于细胞分裂失去控制导致,在所有肺癌患者中,约70%的患者p53基因是失去功能的。肺癌患者癌细胞中的p53基因突变集中发生在三个位置(密码子157、248和273)。香烟烟雾中有一种强烈的致癌物叫苯并芘,被上皮细胞吸收后转化成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能直接与p53结合,使其发生基因突变,结合的点刚好就在密码子157、248和273这三个位置。苯并芘是香煙中的焦油经高温分解后产生的,而它只是香烟烟雾中众多致癌物的一种。香烟烟雾中的丙烯醛同样能引起基因突变,其在烟雾中的含量是苯并芘的一千倍。
肺癌患者不是因为短时间内戒烟造成,而是因为戒烟戒晚了。戒烟与被诊断出肺癌是伴随现象而不是因果关系。真正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构成因果关系的,恰恰是长期吸烟。
理由9:戒烟后会变胖。
一句话分析:戒烟后适当运动、控制饮食,不会变胖。
戒烟后,以前被烟草中有害物质抑制的味蕾功能恢复,味觉、嗅觉变好了,吃东西更香,消化和吸收更好,代谢变慢,有可能会变胖。但是,只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热量食物,多运动,是可以控制好体重的。
戒烟时更想吃东西,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躯体对尼古丁的依赖,渴求由进食所释放的多巴胺来替代原先尼古丁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生成的多巴胺来缓解戒断症状。有时候,吸烟的“手口习惯”也会令戒烟者想拿东西放入口中。医生的专业帮助和戒烟药物可以有效缓解躯体的戒断症状和行为依赖。戒烟后即便体重有所增加,但与吸烟带来的危害相比,还是相当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