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嘴红鲌池塘养殖技术

来源 :吉林农业·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q_s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翘嘴红鲌,俗名白鱼,食浮性饲料。鱼体呈条形状,喜好在深水中漫游。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发展翘嘴红鲌养殖,效益良好。文章从翘嘴红鲌的池塘、放养、饲料、日常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此鱼的养殖技术,并对其进行了经济效益方面的分析。
  关键词:养殖茬口工艺;饵料投喂;放养密度
  中图分类号:S965.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218-1
  翘嘴红鲌(Erythoculter ilishaeformis)又称白鱼,隶属鲤目、鲤科、鳊鲌亚科,为广布性鱼类之一,常在水体的中上层活动,游动迅速,善于跳跃,其适温范围为0-38℃,适宜生长温度为20℃-32℃,分布在长江流域各主要水系及附属湖泊。
  近年来,由于捕捞强度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天然资源日趋减少,越来越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需求,满足生产需要,我们进行了翘嘴红鲌的驯化及人工繁育养殖技术的试验,从亲鱼的培育、催产以及夏花培育、鱼种成鱼养殖技术、饵料生物的营养强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技术成果,现仅将翘嘴红鲌池塘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 育种培育技术
  1.1 清塘消毒
  鱼种培育池面积一般选择1-3亩,水质清新,透明度30-40cm;在苗种放养前15天左右,每亩用100公斤生石灰化浆进行全池泼洒消毒,主要杀灭潜在的病原体及其他敌害生物。
  1.2 放养时间及放养密度
  一般在每年的6-7月,将人繁后培育的3cm夏花苗种放入已清整过的池塘中进行养殖,亩放养1万尾左右,同时可适量搭放养花、白鲢等滤水性鱼类,亩放养量在100尾左右。
  1.3 投饲管理
  苗种经人工驯养,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1.4 水质管理
  定期灌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新,透明度保持在30-40cm,适当时候可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1.5 养殖茬口工艺
  在池塘人工养殖茬口工艺上,我们采取当年养殖一龄鱼种,来年养成商品鱼的技术方法;在6月份以前,进行常规家鱼苗种培育,6月份以后开始放养夏花苗种,这样,既充分提高了池塘的利用率,又不影响翘嘴红鲌的生长,有效地增加了翘嘴红鲌的养殖时间,为来年养成商品鱼提供了保障。
  2 成鱼养殖技术
  2.1 池塘条件
  翘嘴红鲌成鱼养殖池塘选择面积3-10亩左右,水深1.5-2.0m,注排水方便。
  2.2 放养
  在冬春季节,放养一龄鱼种,规格在15-20cm,放养密度为1500-2000尾/亩左右。同时,在养殖池中可适当套养花白鲢,一般放养50-80尾/亩,避免放养草鱼和鲫鱼种,以免发生争食现象,影响翘嘴红鲌的生长。
  2.3 饵料投喂
  经过驯化养殖的翘嘴红鲌一龄鱼种完全可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既可投喂活或新鲜的鱼、虾,亦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投饲量为鱼体重的5%-8%,并视鱼的摄食情况增减。
  2.4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勤巡塘,注意观察鱼的吃食,活动情况,天气及水色变化情况,定期检查鱼的生长情况,及时捞出死鱼,剩铒和其他杂物;加强鱼病防治,投喂的饲料要新鲜,鱼种入池前要用药物将鱼体浸洗消毒,发现鱼病要及时对症治疗。翘嘴红鲌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在养殖过程种具备潜在的同类相残能力,因而在管理中必须引起重视,一方面要确保池中有充足的饵料,另一方面又要视饵料摄食多少而调整,保持水质肥活嫩爽,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注意注换新水,一般每月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30%-40%。
  2.5 收获结果
  经过一年的养殖,出塘规格均可达到0.4公斤以上,最大规格可达到0.75公斤,其成活率在80%以上,养殖产量可达到500公斤/亩以上。
  3 经济效益分析
  3.1 鱼种培育
  我们以1亩面积计算,放养夏花苗种1万尾,按0.1元/尾计为1000元,饲料投喂200公斤,按5元/公斤计为1000元,塘租及其他成本1000元,合计支出为3000元,收获一龄鱼种8000尾,按0.5元/尾计为4000元,亩净收益1000元。
  3.2 成鱼养殖
  成鱼养殖亦以1亩面积计算,放养一龄10cm鱼种1500尾,按0.5元/尾计为750元,饲料投喂500公斤,按5元/公斤计为2500元,其他费用1800元,合计支出5050元,收获500公斤商品鱼,每公斤按20元计为10000元,亩净收益4095元。
  因此,养殖翘嘴红鲌一龄鱼种亩净收益1000元,养殖成鱼亩净收益可达4095元,比养殖常规家鱼及一般特种品种具有投入小、风险低、效益高和易养殖等优点,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综上所述,翘嘴红鲌作为鄱阳湖流域一个重要的特种水产新品,具有食性广、病害少、成活率高、适宜池塘主养、混养及网箱养殖等特点,养殖前景十分广阔,同时通过湖泊大水面人工放流及湖泊网箱养殖,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渔业增效、渔农增收及对恢复本地区名特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熊林武(1977-),男,本科学历,南昌市农业科学院工程师,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及鱼病防治工作;涂传金(1795-),男,大专学历,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林服务中心助理工程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郭芬(1988-),女,中专学历,南昌市良种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郭小英(1975-),女,本科学历,南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其他文献
一、唤起情感。调动体验    1 投影出示《练习5》“语文与生活”第1题中,小芳父女对话的情境,学生自由表达由父女对话所想到的……  2 启发学生从本学期的习作本中找出自己或同学习作中表达不具体的例句,师生就表达不具体的原因展开讨论,然后引导归类:  (1)对产生感受的情境缺乏体验,无法将感受表达具体、真切。如,蔬菜大棚内品种可真多呀!  (2)观察不仔细,表达时只能说一个大概的印象。如教室门前的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文字优美,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教材。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知识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5个生字,认识3个只识不写的字,掌握多音字“济”,理解新词的意思。(3)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在讨论中发表对故事
总结近几年来在习作教学中的实践经验,笔者感到把现代教育技术融人习作教学,配合多种教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我爱游戏”——动画课件。架起兴趣之桥    如果细心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不难发现:学生们最热衷的莫过于上网玩游戏和看动画片,为什么这些东西能牢牢吸引学生呢?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小学生对有色彩的、有声音的、会变化的刺激物最感兴趣,也最能集中注意力。因此,笔者认为将文字、图形
不经意间,我翻到了一年前在浙江上观摩课《蒲公英》的教学随笔,其中有一个曾经我引以为傲的片段:  我声情并茂地说:“一颗种子高兴地飞到了湖泊中,不一会儿,湖泊里便传来了一阵急切的呼喊声,听——”  一个个学生用不同的声调喊着:“救命啊!”  学生们似乎与文中的蒲公英融为一体。我见时机已经成熟,接着问:“在这颗种子奄奄一息的时候,心中有千言万语,如果让它说出来,它会说什么?”  学生的情绪高涨,他们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