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田径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和当前田径教学现状的分析,得出田径教学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从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符合当代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健康;改革;田径教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当前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体育应优先于智育。教育和学习应在健康的基础上进行,失去健康的教育和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及价值呢?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讲,体育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即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田径运动和田径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重头戏,不容置疑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健康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总称。这一定义不仅对体育课程的目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田径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田径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提高机体健康水平。通过田径运动中跑、跳、投的教学,有利于促进机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有利于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有顽强的生存和生活能力。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通过田径运动的教学、训练、竞赛,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胜不骄、败不馁的性格;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坚忍不拔、沉着果断、开拓进取与自律能力等心理品质,同时还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田径教学除了传播体育文化知识外,还能促进德育、智育的良好发展,特别是能培养良好的审美观。田径运动中的场地美、身体美、动作美、节奏美、服饰美等强烈地感染和吸引着学生。其中健、力、美的和谐统一,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培养学生鉴赏美、再现美、创造美有着独特的作用。
培养终身体育观。通过田径运动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感受其中的乐趣,并从中选择其感兴趣的项目作为终身健身项目。
二、田径教学的现状
受竞技体育和升学影响,不少学校的田径教学只是围绕着比赛内容和升学考试项目进行,只是面向少数升学有望和有希望在体育竞赛中拿名次的学生进行,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健康。
课程、教材方面存在许多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地方。没有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如只重视运动技术的传授而忽略了健身理论的教学,片面强调“达标”内容的教学等。
没有从健康第一出发,使得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比比皆是。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畏惧和厌烦情绪,最终导致学生对田径运动失去兴趣,这与素质教育是不相符的。
三、改革田径教学的途径
更新观念、淡化竞技体育的模式,牢牢树立健康体育的指导思想。对教材的传授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而是会健体,掌握基本的健身方法。使之具有良好的健身习惯和健身能力,以达到健康第一的目的。
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主教材选择相应的辅助教材内容,使得进行身体练习的方法多样化,并与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联系,也可根据主教材的内容让学生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身体练习方法。如:掷标枪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传授技术动作,而是通过对这一技术的学习引出更多与之有联系的身体练习方法,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运用投掷练习进行健体的方法,并能在危难之时利用所学保护自己。这样的课堂教学,定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趣味化、游戏化。课堂教学应以提高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为重点,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对技术动作传授的过程中,要克服教师讲、学生练的单一方法,应让学生积极针对问题去思考,在思考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教师对所有同学的“发现”进行梳理,回归到主题上。如:一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跳远教学时,先把学生带到一个沙坑旁。提出问题,每人自想办法越过沙坑。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并将其与跳远联系起来,这样的课堂教学显然是生动、活泼、有趣的,练习的积极性必然是高涨的,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锻炼。
教学中注重人格教育。通过教学、比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交际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积极的参与意识,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是非感、正义感;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承受失败的顽强意志品质。 教学评价要全面合理。运用总结性评价、进行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及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科学、合理、客观地评价,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结束语
树立健康第一、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田径教学的思想,是对培养当代人才质量要求的适应。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为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具有良好体育观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关键词:健康;改革;田径教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当前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体育应优先于智育。教育和学习应在健康的基础上进行,失去健康的教育和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及价值呢?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讲,体育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即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田径运动和田径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重头戏,不容置疑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健康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总称。这一定义不仅对体育课程的目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田径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田径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提高机体健康水平。通过田径运动中跑、跳、投的教学,有利于促进机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有利于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有顽强的生存和生活能力。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通过田径运动的教学、训练、竞赛,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胜不骄、败不馁的性格;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坚忍不拔、沉着果断、开拓进取与自律能力等心理品质,同时还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田径教学除了传播体育文化知识外,还能促进德育、智育的良好发展,特别是能培养良好的审美观。田径运动中的场地美、身体美、动作美、节奏美、服饰美等强烈地感染和吸引着学生。其中健、力、美的和谐统一,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培养学生鉴赏美、再现美、创造美有着独特的作用。
培养终身体育观。通过田径运动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感受其中的乐趣,并从中选择其感兴趣的项目作为终身健身项目。
二、田径教学的现状
受竞技体育和升学影响,不少学校的田径教学只是围绕着比赛内容和升学考试项目进行,只是面向少数升学有望和有希望在体育竞赛中拿名次的学生进行,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健康。
课程、教材方面存在许多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地方。没有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如只重视运动技术的传授而忽略了健身理论的教学,片面强调“达标”内容的教学等。
没有从健康第一出发,使得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比比皆是。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畏惧和厌烦情绪,最终导致学生对田径运动失去兴趣,这与素质教育是不相符的。
三、改革田径教学的途径
更新观念、淡化竞技体育的模式,牢牢树立健康体育的指导思想。对教材的传授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而是会健体,掌握基本的健身方法。使之具有良好的健身习惯和健身能力,以达到健康第一的目的。
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主教材选择相应的辅助教材内容,使得进行身体练习的方法多样化,并与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联系,也可根据主教材的内容让学生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身体练习方法。如:掷标枪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传授技术动作,而是通过对这一技术的学习引出更多与之有联系的身体练习方法,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运用投掷练习进行健体的方法,并能在危难之时利用所学保护自己。这样的课堂教学,定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趣味化、游戏化。课堂教学应以提高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为重点,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对技术动作传授的过程中,要克服教师讲、学生练的单一方法,应让学生积极针对问题去思考,在思考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教师对所有同学的“发现”进行梳理,回归到主题上。如:一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跳远教学时,先把学生带到一个沙坑旁。提出问题,每人自想办法越过沙坑。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并将其与跳远联系起来,这样的课堂教学显然是生动、活泼、有趣的,练习的积极性必然是高涨的,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锻炼。
教学中注重人格教育。通过教学、比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交际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积极的参与意识,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是非感、正义感;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承受失败的顽强意志品质。 教学评价要全面合理。运用总结性评价、进行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及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科学、合理、客观地评价,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结束语
树立健康第一、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田径教学的思想,是对培养当代人才质量要求的适应。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为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具有良好体育观的一代新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