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观数学教学 管窥学生分化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ian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农村孩子,很多孩子在初中学习开始分化,以致大批学生中途辍学。拿我所在的某农村中学来说,某年初中招生人数为218人,编为三个自然班级,到初二时学生开始大量流失,到初三时只剩下两个自然班136人,作为多年执教在中学一线的一名数学教师,这样37.61%的辍学率不免让人寒心。
  通过我的调查,学生中途辍学的原因主要有:学习成绩不理想,升学无望;无心学业,想外出打工;家中经济条件有限;家中需要农业劳动力等。其中因为成绩不理想辍学的有62人,占75.60%,其他原因辍学的分别占14.51%、6.09%、4.87%。鉴于因“学习成绩不理想,升学无望”而辍学的学生占到75.60%之多,这实际上就是初二学生学习分化的比例,我又进行了深入调查,其中学习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有:课程一下难了很多,跟不上(23人,占37.09%);新开设的课还没入门,已经落下很多,跟不上(17人,占27.42%);在学习方法上很迷茫(14人,占22.58%);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本来成绩就不太好,已经很努力了,仍无起色(6人,占9.68%)。
  由以上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具体原因,我们不禁会想是什么造成了学生这样的学习状况呢?我想具体来说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学习的兴趣和耐心,学习意志薄弱
  从初中数学课来观察:
  (1)很多学生不能用数学的语言再现公式、定理等,概念与公式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很多学生在此节内容上存在概念不清的情况。这些本来就是难点的概念问题,一来有点枯燥,再加上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的话,寄希望于学生能顺利掌握这些内容是不大可能的。(2)很多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往往是用到那个公式再现从书上查,他们完全没有耐心来踏踏实实地联系老师所讲先复习教材内容,达到融会贯通再来完成作业。“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是学生在学习中最应该习得的,反其道而行之的结果是学生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能解决局部问题,而一遇到稍微综合性的题目就会无从下手。(3)另外,我注意到多数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差,遇到难题很容易就束手就擒,轻易就承认自己不会做而去问别人,或是马马虎虎、似懂非懂地绕过去,或是课堂提问时总是避而不答,说不清哪些地方会哪些地方不会,而完全没有形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其实这都是学生学习意志薄弱的表现。
  由此看来,其实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学习当中遇到困难时是否有耐心和毅力。对于一门课程一旦失去兴趣,就会造成以后学习该门课程时漫不经心,遇到难题没有深入探究解决的动力和耐心,久而久之,先是反感,继而放弃,为了应付家长和考试,只得硬着头皮,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宁愿死记而不求活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这样下来只能造成恶性循环,使得成绩越来越差。
  二、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初中学习的要求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的课程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明显提高,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关键时期,而且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发展较快,有的发展很慢。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学习方法的转变上出现了滞后,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小学阶段惯常的听课、记忆、反复练习加强记忆、考试复现记忆的学习程式上。而初中的学习内容已经有了“质的提高”,它在思维和逻辑上对学生已经有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矛盾下,学生的学习方法只有得到教师的指点并尽快完成转变才能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
  三、掌握的知识不连贯不系统,没有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拿初中数学来讲,在教材内容的前后衔接上,前面所讲的知识往往就是后面学习的基础,所学的知识不再呈星状点状分布,而是螺旋性上升,这就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就某个知识点而学习,而应该及时熟练前一个知识点尤其要理清概念,以备后用,这样才能前后连贯,循序渐进。在学习中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未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并形成技能来熟练应用,就会造成知识脱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学起来越来越吃力,日积月累直至再也跟不上了,进而造成学习分化。也就是学生自己讲的“课程一下难了很多,跟不上”。这些都说明相比小学而言,初中的各门课程都更显逻辑性和系统性,尤其是初中二年级开始,在知识的学习上明显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高”。很多未能及时适应的学生显然就被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鉴于以上学生学习分化的这些原因,我们对症下药找出对策,方能有效防止学生的分化甚至辍学。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意志
  (1)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很多,可以巧设悬念,引发兴趣;也可以创情境,扫障碍;或者寓教于乐;或者通过趣味实验等等,这方面的文章很多此不赘述。其他科目的教师也应当积极地在课堂内外实行创新型教学,而不能一贯地照本宣科,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
  (2)强化学生的意志,增强自信。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必须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阶梯式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顺利完成本梯级教学任务,此时教师应进一步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达标后,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基础亦得到巩固。这样教师可进一步引导他们向上一台阶过度。通过这样帮助他们消除怕学厌学,让他们感到“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
  2.疏导学生的知识系统
  在上课之前,先进行有效地学科内容介绍,无论是哪一门课,首先在学期初都应该给学生在知识架构上的一个框架,“让学生先俯视一下这座森林”,同时可以标出重点难点章节并辅以学习方法的点拨,让学生心中有数。这样一来,一开始学生就可以了解到这个学期的整个计划,如数学,就可以看到我这个学期要学习那些章节,这些章的重点在那一节,这些章节具体在学习方法上有哪些注意事项。其次,建议教师可以每节课都要“带上菜篮子”,也就是说把每节课的内容都要装进学期初就给学生的大知识框架这个“菜篮子”,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自己的知识可以做到条分缕析、分门别类,而避免所学到的内容在学生那里只是一大片,到拎出来用的时候星星点点、不连贯、不系统。这种工作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培养,一个学期就可以有比较好的效果,学生慢慢形成习惯后就可以自己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然后查漏补缺,以至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1)读教材。调查中意外地发现很多学生都把教材置之高阁,而仅凭老师上课所讲重点就一头扎入题海,殊不知教材才是一切题目的依据和阐发,只有把教材弄懂吃透了,别的题目才能驾轻就熟。每年的中考状元几乎都是对教材钟爱有加者,他们对教材的利用程度是每一位同学力所能及也是应该做到的,那种丢掉教材这个西瓜去捡芝麻的做法一定要得到矫正才行。具体读什么?拿数学来讲,首先是弄明白教材该节内容在讲解什么问题。然后具体来看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引导、问题的解决思路、问题具体解决、公式定理的总结、公式定理的描述、公式定理的应用,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解决过程,是该类题目的典范也是公式定理的推演过程,能深入理解这一过程比多做十道题目要重要得多。最后是反思总结:教材是如何提出问题的?怎么解决的?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什么代表意义?实际上也就是教材内容和老师所讲内容在学生那里内化的过程。
  (2)会听课。听课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对预习中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和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过程,而不再是单纯的记忆或者重复自己预习的过程,一定要积极地融入到课堂当中,及时快速反应、大胆发问、及时讨论等等。无论是哪一门课,高效地听课都是至关重要的,要尤其避免以为自己已经预习了老师不会再讲出什么新意,或者认为自己已经听懂了便开始埋头其他的事情等等,一定要认真听课,“向45分钟要效益”。高效地听课能避免很多误区,因为多年从教的老师对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往往了如指掌,老师的一句点拨往往能使学生恍然大悟。
  (3)善总结。总结包括课堂总结、课后总结、阶段性总结。适时地回过头来总结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无论是对旧知识的复习还是对新知识的掌握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在这里我特别提出“错题本”的必要性,“错题本”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做的有效记录,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各有不同,所以每个学生可以在“错题本”上记录自己觉得自己容易犯错的知识点、自己练习做错的题目、考试后的总结等等,并适时地复习,尤其是在考试前,这些总结好的容易犯错的地方将是每个学生针对自己的最重要的复习点。只有做好总结并落实好,总结在“错题本”上,每个学生才能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心中有数”,才好对症下药,才能使成绩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漳县柏鹤乡中学)
   (责任编辑:郭敬燕)
其他文献
理想和信念是我们的事业与生活的精神支柱,使全体人民做到有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思想保证.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四有”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我
南京于世华老师的[1]一文的中心思想足:“教教材”就像雕版印刷,教材好比是雕版,教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用教材教”就像活字印刷,教材好比是字库,教师引导学生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
课程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已成为时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这种改变如果只是一种单纯的外在控制行为,而不能成为一种学生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的话,
用《石油勘探与开发》的编辑工作实践,阐述了在科技期刊办刊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举措与意义,强调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办刊理念,立足期刊阵地,坚持服务于科研生产第一线;在编
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现实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仍然不突出,有效性和高效性尚不令人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布局基本是“村村有小学,乡乡有初中”。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各级地方政府以农村初、高中为重点,逐年撤并了许多初、高中学校及小学。[1]这样,农村中小学生大量涌入县城和城市,建设新校区、扩大学校规模成了很多县城和城市中小学的第一要务。在1999年大学扩招之前,我国18~25岁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6%,在高考扩招的第一个年头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为努力实践“以德治国”的方略,从而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而
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要学校、政府、社会多个层面相互配合,共同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基本框架.在“三螺旋”理论下,讨论如何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撑环境,形成合理、有力度、能更
网络已成为当今使用频度最高的词汇.据统计,目前我国网民已达2000万,其中21岁~35岁的网民占88%,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6%.作为高科技在20世纪最杰出的成就,网络不仅影响和改变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