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想象 诗心飞扬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zxjzxjzxjzxjzx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觉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脑袋瓜里总会蹦出一些有趣新奇的想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一个孩子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在小学阶段让孩子们多接触儿童诗,学习儿童诗正是符合儿童的天性,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儿童诗适合小学生阅读欣赏,更易触动孩子的心弦。下面是我教学儿童诗的一则案例。
  【课前热身】
  1.老师知道咱们班有些孩子挺喜欢欣赏漫画的,是吧?漫画既风趣又幽默,在轻松一笑之后会引发读者思考,领悟一个道理。那怎样才能看懂一幅漫画呢?
  2.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幅漫画,想看吗?这幅漫画是几米先生创作的,请大家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小狗、小猫和小鸟一上一中一下,在干什么呢?
  3.我们一起来欣赏几米先生的原创文字——(出示)
  4.瞧,几米先生的想象力多么奇特啊!这节课,老师就要和你们一起去欣赏一种美妙的文字——儿童诗。(板书:儿童诗)
  【亲近儿童诗】
  一、复习导入,亲亲儿童诗
  1.出示课文中曾出现过的几首儿童诗:《一株紫丁香》《红领巾真好》《太阳是大家的》,并读读、背背有关诗句。
  2.孩子们,儿童诗的欣赏需要我们激情地朗读,大胆地想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这节课,让我们诗心飞扬,亲近儿童诗,一起畅游于儿童诗的王国,感受儿童诗非凡的魅力吧!
  二、赏析童诗,漫步儿童诗乐园
  1.看,今天的快乐之旅中,首先和我们见面的是《我的老爸老妈》
  2.读一读
  一读——读出发现
  A.自己用心读一读这首诗,你有什么发现吗?
  B.师生合作朗读,交流发现。
  C.小结:孩子们可真了不起,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这首诗中读出许多属于自己的发现,这可是读儿童诗的好方法呢。(板书:读出发现)
  二读——读出情感
  A.那儿童诗,是不是读出了发现就可以了呢?有人说“诗歌是音乐的语言”, 儿童诗与平常的文章不同,咱们还要读出儿童诗独特的味道。(板书:读出味道)
  看看这首诗你读出什么味道了?(指名交流)
  B.咱们把这首儿童诗读成一首歌,一首发自内心的歌,好吗?(男女生合作读)
  三读——读出想象
  A.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一幅温馨的画面。诗中把爸爸妈妈和我比喻成不同的事物,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那么密不可分,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音乐《我爱我的家》)
  B.孩子们,让我们也来大胆地想象一下,还可以把我和爸爸妈妈想象成什么画面呢?(补充板书:读出想象)
  3.学生创作:
  4.交流、分享写诗的快乐。
  5.小结:只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也能读出一幅幅有趣的画面呢。还想不想再接受挑战?
  6.诗歌续写——出示:
  三、欣赏组诗,相约儿童诗
  1.想象是儿童诗的翅膀,是美的源泉。儿童诗就是用美的语言,美的想象,美的意境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让我们再来欣赏这样一组儿童诗,继续感受儿童诗的特点。
  2.学生阅读、欣赏,出示要求:
  3.小组展示汇报。
  4.推荐阅读:《感动小学生的100首儿童诗》
  5.约定儿童诗:让我们和这些优秀的儿童诗人为伴,也和他们优美的文字为伴,去领略儿童诗深邃迷人的风采。记住哟:我和儿童诗有个约定。
  【教学反思】
  一、课前热身,唤醒想象,激发热情
  著名儿童诗人圣野说过:“没有翅膀就没有鸟;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没有美丽的想象,诗就飞翔不起来。”写儿童诗最主要的是要有丰富而大胆的想象,只有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才会为读诗、写诗做好准备。所以上课伊始,我就让孩子们欣赏几米先生创作的一幅漫画,让他们仔细观察想象小狗、小猫和小鸟一上一中一下,在干什么呢?学生们有的说是在比谁爬得高,有的说在玩“木头人”的游戏,有的说在听森林音乐会……学生的想象被唤醒了,于是我随机出示了几米先生的原创文字,再来感受其奇特、有意思的想象,同时又激发了学生想象的热情。
  二、赏诗引路,读出味道,拓展诗意
  儿童诗具有丰富、律动的音乐性。而让孩子感悟诗的这种韵律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诵读。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赏读儿童诗《我的老爸老妈》,让孩子们在多种形式的反复地诵读中读出发现,读出情感,读出想象,从而感受诗的韵味、情趣,特别是当孩子们拿起笔,“把自己和爸爸妈妈想象成的有趣画面”以诗的形式与大家分享时,那种成功的快乐与自豪是不言而喻的。这首诗的意蕴在教师写法的启迪和语言的熏陶下,也在孩子们独特的想象下慢慢地丰富起来。接受挑战——“续写诗歌”的积极性自然也就更高了。
  三、欣赏组诗,推荐阅读,约定童诗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运用“读出发现、读出味道、读出想象”的读诗方法来读懂诗歌,而且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展示。学生“诗兴盎然”,或诵或创或品,在老师给他们提供的丰富的养料与挥洒灵性的空间中自由快乐地舒展着想象的翅膀,领略着儿童诗迷人的风采。也许他们的创作是稚嫩的,但却是最真实最灵动的;也许他们的赏读是天真的,但却是最童真最自然的……当孩子们捧起优秀的儿童诗读物时,相信这份诗情韵意会让他们的童年的天空里开出一朵朵美丽的小花。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十几年前,先师何以聪送我一本沈蘅仲先生的《知困录——中学文言文备课札记》,旋又蒙沈先生送我签名的另一本《知困录——中学古诗词备课札记》,何师嘱咐我:“沈老师是有学问的老辈语文教师,你搞语文教学的,要好好读他的书。”后来,我真的好好读了这两本书不止一遍。对沈老师那种秉承乾嘉学风的治学功夫很是敬佩。沈老师每备一课,“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真正做到竭泽而渔的地步。也许有人认为用那样功夫来备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如何才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参与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激情呢?在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课堂上,我和我的学生们体验了一次自主学习,一齐收获了惊喜、激动与创造。  片断一  生1:老牛突然说话了,为什么牛郎不感到惊讶?  生2:牛郎和老牛关系密切,不会感到惊讶。  生3:牛郎对老牛很好,他知道老牛会说话也不会伤害他。  生4:牛郎很孤独,正希望老牛能
某小学六年级毕业水平测试时,出了这样一道习作命题:  一个人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会在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每一个精彩的活动留下的都是一粒珍珠。长大以后,岁月的丝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就成了人生珍贵的项链。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们老师一定组织过许多语文实践活动,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次写下来(题目自拟)。注意把活动的经过写清楚,把有意义或有情趣的地方写具体。  就是这道习作命题中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生活化正是小学习作指导最为有效的方法,下面笔者就以一位教师执教的《森林超市招聘会》这一习作指导课为例,谈谈生活化习作的指导策略。  一、想象,步入写作的殿堂  学生天生就是一个幻想家,只要给他们一个话题,他们的思绪就会向外扩展,就会创造出五光十色的虚拟空间。  在《森林超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老师,“书是读出来的”,“没有朗读或朗读不到位的课堂是冷冰冰的课堂,是没有味道的课堂,是没有灵性的课堂”。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爱读、乐读、会读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紧扣一个“情”字来进行指导,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重视示范朗读,激发兴趣,导生入情  目前的范读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录音示范,一种是教师范读。现在许多人特别喜欢运用录音示范这一先进的电教手段。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注重课程的多元化练习形式,活化方式,使得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不断增强认知感悟,提高语言综合表达运用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要求,很多教师在实践中都注重了将练习融入课堂教学,通过当堂练习和现场批阅来了解学生的课程知识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运用,不仅能够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还能够培养学生质疑思考和主动
《最后的姿势》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本文从第二课时入手,对文章进行精读,深入体会文章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一、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课文,品读语言文字,掌握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手法;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以及描写手法,理解文中点题之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体会“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通过理解课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一直以来,围绕教材努力去挖掘可利用的因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现在的语文课堂,重“文”轻“质”有之,重“质”轻“文”也有之。到底“文”与“质”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现共生,这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一、基于小学语文教材“文”与“质”的外化凸显  现行小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大部分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話过程,改变了过去单向灌输教学的弊端。然而,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度”的把握,出现了一种较为普遍的新的倾向:即很多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过于退居其次地让位给了学生的自主性,在方法的引导、过程的把控、意义的建构等方面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这种“对話”不能较好地引领学生建构知识与能力,生成情感与态度,建立起真正有效的课
【教学目标】  1.听一段关于科技新产品的对话故事,能抓住要点复述故事大意。  2.看电影《摩登时代》片断,能讲述精彩情节。  3.借助科幻画,激励学生对未来世界大胆想象。在互动交流中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有条理地讲述。认真倾听并适当提问。  【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排练一段关于科技新产品介绍的对话。  2.剪辑电影《摩登时代》“喂饭”片断。  3.每位学生画一幅关于未来世界(如未来的科技、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