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想象的帆 驶向生活的海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uz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生活化正是小学习作指导最为有效的方法,下面笔者就以一位教师执教的《森林超市招聘会》这一习作指导课为例,谈谈生活化习作的指导策略。
  一、想象,步入写作的殿堂
  学生天生就是一个幻想家,只要给他们一个话题,他们的思绪就会向外扩展,就会创造出五光十色的虚拟空间。
  在《森林超市招聘会》的习作指导中,教者在上课伊始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想象中的情境:“孙悟空要在森林开个超市。开张前,他想招聘员工,招聘的对象是森林里的居民。你们说他的森林超市会有哪些岗位呢?”
  孙悟空是虚拟的神话世界里的人物,他的形象深受学生的喜爱,而超市是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充分调动经验世界里的材料,回答教师的提问:“老师,超市里的岗位有保安、收银员、导购员。”“老师,还有保洁员、运输员。”学生经验生活中的种种材料储备被激活、链接、组合与创造,学生用熟悉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想象成果,此时的习作已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契合心灵、满足需要的“自动生成”。
  二、生活,习作取材的不竭源泉
  习作素材的选取应向生活开放。无论是“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的想象,还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感都是基于现实生活而产生的,故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在《森林超市招聘会》这节习作课上,虽然想象一直是主旋律,但课堂所创设的情境都是学生生活经验中已有的材料,如超市这种生活中的存在模式,森林、小动物这些固有事物及“招聘启事”“竞聘演说”“工作证”等概念。学生言之有物,始终以积极的情感支持着想象的生发,促进表达的完善。
  1.体验家庭生活的情感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亲情也是学生一切情感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回忆、筛选那些发生在家庭里的点点滴滴,让他们体会到珍贵的亲情。如引导学生用一件事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或者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感人的事,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通过“今天我当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活动进行角色体验,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长辈的艰辛,加强两代人的情感沟通。
  2.体验社会生活的情感
  社会是人生的舞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适应社会,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社会情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小小志愿者服务站”,开展“我是小记者”“当一天小交警”“做一回城市美容师”等活动;可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调查家乡的环境,把调查过程中的感受记录下来,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引领学生走进社会,接触社会中的各种行业,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需要,写作功能的充分彰显
  写作,本应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而不是负担。
  1.习作与口语交际的有机结合
  教者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口语交际情境组成整个教学过程,如引导学生读招聘启事,指导学生准备竞聘演说,对招聘情况做统计和发超市工作证等,都是教者联系生活实际,精心构思的教学环节。正是因为教者将生活情境创设得很好,把学生带到了预设的虚拟的情境中,淡化了作文意识,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表达,在快乐的气氛中顺利完成习作。
  其实,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如上述课例中,教者对学生的引导性谈话,使学生逐步明晰了竞聘演说应包括哪些内容。通过后面几个学生具体的竞聘演说,其他学生将其与自己写的加以比较,修改不足之处,不断丰富自己的文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该如何写好竞聘演说,进而掌握竞聘演说这一文体形式。
  2.合作与竞争的有机融合
  教者在教学中安排了“争岗”这一环节,因为学生参加岗位竞聘的人数与实际需要不相符,教者在引导学生对招聘报名情况作统计后,安排了这一环节。这一环节贴近生活实际,将生活中的竞争机制含而不露地引入课堂,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无论是前面的竞聘演说,还是后面的“争岗”,都安排了小组或同桌合作演练。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竞争,懂得了合作,写作欲望也被充分调动了。
  3.自主促成创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者都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而宽松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少了羁绊与约束,学习的主体体验就能得到充分彰显。个性的张扬使思维活跃,从而产生新奇的想象。如“创岗”这一环节,学生们不断发言:“老师,还可设物价员。”“还可设仓库保管员。”……
  生活化的情境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表达需求。此时,无论是“竞聘”“创岗”环节的口语表达,还是整篇习作的写作,都已成为学生的表达需要,不再是应差而作,而是“情动而辞发”。
  生活好比浩瀚的海洋,想象就像张开的风帆,让我们引导学生扬起想象的风帆,驶向浩瀚的生活海洋,激起他们自我表达与交流的写作需求,在宽松、愉悦的氛围里自主表达,快乐作文!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每一篇好的文章,都充盈着作者的情感,奔涌着作者的思潮,在一字一句之间,情感被渗透,被传达,被倾诉。教学中必须牢牢抓住文本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对字词句的品读,与作者、与文本中的各种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发学生的内在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心灵和
作文评语是老师与学生沟通次数较多、范围较大的一种文字交流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中年级学生初试写作,就像婴儿牙牙学语,他们所用的每一个特别贴切的词语,所造的每一个特别精彩的句子,都使我兴奋不已。学生作文不但是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表现,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要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可见,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的教学,即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我们在语文实践中,如何利用语文课堂的主阵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呢?  一、评析好词佳句,感悟语言真谛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本身的语言文字就各具特色,有的活泼生动,有的美妙绝伦,有的质朴纯真……许多课文都
低年级的写字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大多数刚刚入学的孩子而言,写字基本还是一片空白。那么,如何以最肯定、最优美的线条,在这片空白之上勾勒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呢?下面笔者想就自己的切身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观察方法“导”中求——得之于心,应之于笔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影响学生写字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是观察力。学生对于汉字的笔画顺序、间架结构,都需要专注地观察和自我建构。俗话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品读,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文本语言的神韵,让语文课堂散发“美味”。  一、体验式品读——感受文本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这些课文语言凝练含蓄,韵律优美,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素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课文进行体验式品读,让他们
话题作文不仅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形式,而且是中考作文改革的方向,究其原因,是其文体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的优势:学生围绕话题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符合学生的写作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性。曾有人作过比较,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小学生创新能力最高,初中、高中逐步退化。而高中生在作文教学、考试中已开始松绑,那小学生就更不应该给太多的束缚。如果说小学一、二年级是感
《家》是苏教版一年级的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孩子们通过朗读这首诗可以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与幸福。这首儿童诗内容简单,孩子们可以很快理解到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本文以《家》为例,具体分析怎样上好一堂小学低年级语文课。  一、情景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感  《家》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那这堂课笔者也要选择充满童趣的方式来开头,让学生在教学伊始就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幸福。因此,我选择出示图片的方法来导入课文的
十几年前,先师何以聪送我一本沈蘅仲先生的《知困录——中学文言文备课札记》,旋又蒙沈先生送我签名的另一本《知困录——中学古诗词备课札记》,何师嘱咐我:“沈老师是有学问的老辈语文教师,你搞语文教学的,要好好读他的书。”后来,我真的好好读了这两本书不止一遍。对沈老师那种秉承乾嘉学风的治学功夫很是敬佩。沈老师每备一课,“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真正做到竭泽而渔的地步。也许有人认为用那样功夫来备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如何才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参与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激情呢?在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课堂上,我和我的学生们体验了一次自主学习,一齐收获了惊喜、激动与创造。  片断一  生1:老牛突然说话了,为什么牛郎不感到惊讶?  生2:牛郎和老牛关系密切,不会感到惊讶。  生3:牛郎对老牛很好,他知道老牛会说话也不会伤害他。  生4:牛郎很孤独,正希望老牛能
某小学六年级毕业水平测试时,出了这样一道习作命题:  一个人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会在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每一个精彩的活动留下的都是一粒珍珠。长大以后,岁月的丝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就成了人生珍贵的项链。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们老师一定组织过许多语文实践活动,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次写下来(题目自拟)。注意把活动的经过写清楚,把有意义或有情趣的地方写具体。  就是这道习作命题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