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耕地利用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直接导致粮食生产的变动。本文利用来自政府部门的农业统计数据,分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 处】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基金项目】
: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Grant NO.2007BAC03A 11-01);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rant NO.KZCX2-YW-QN304);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耕地利用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直接导致粮食生产的变动。本文利用来自政府部门的农业统计数据,分析了1978-2004年间中国耕地利用水平的时空动态格局,并通过构建"粮耕弹性系数"来反映耕地利用变化与粮食生产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投入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1978年以来我国耕地资源严重流失给粮食生产安全带来的压力;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利用水平呈现由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普遍性提升局面,并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由东南沿海向内陆递减,耕地利用水平的提升速率也呈现由东南沿海向内陆梯级递减态势。然而,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的不断提升,并不一定会带来粮食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耕地集约利用增长的边际效用递减特性,使得中国粮食生产安全的保障已逐步由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转向了耕地面积的保护,由此导致耕地资源的数量成为了左右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这也为当今中国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目标和战略提供了现实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水土保持规划是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是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实现水土流失依法治理和依法监管的重要科学依据。结合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的发展历
本文主要是对于我国环境犯罪中刑罚配置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反思,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的观点并加以完善。
城市经济理论在空间外部性假设下,研究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及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与新经济地理理论共同构成产业集聚与集聚经济研究的主流理论。本文从研究范式与特点、空间外
基于小波理论,推导了函数积分运算的连续小波变换计算方法,应用此方法仅用线性时变结构的振动加速度响应信号,就可计算出速度和位移响应信号的连续小波变换值,并将振动微分方
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市场与企业的良性发展。以内部控制的理论为依据,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进行调
本文从权利穷竭的概念入手,分析著作权权利穷竭制度建立的条件。通过剖析著作财产权是否适用权利穷竭原则,进一步明确权利穷竭原则在著作权法中的具体应用,由著作权权利穷竭
<正>1引言数列是定义在自然数集或者自然数集真子集上的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衔接和联系最广的知识之一,也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因而数列问题,尤其是研究数
以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政治关系对绩效的影响为中介变量,构建了一个政治关系、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与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然后以广东珠三角地区166家企业为调查对象,采用SEM
介绍污泥脱水机工艺流程、电气设备组成、自动控制流程、控制模式、保护功能和故障判断等。
循环经济理论自上个世纪60年代由美国一位经济学家提出以来,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今开始重视运用于会展业的发展之中。我国会展经济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但许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