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知行教合一”如何在当代美术教学中运用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uxi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知行教合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感人肺腑的语引领我走近了陶行知先生,也是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其创造力的表现是美术活动本身的一个属性,美术活动强调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要动手进行创作,达到知行合一,手脑结合。以下是我对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在美术教学中的一些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解放;创造;思想;动手能力;培养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动手能力最好的课程之一。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美术,以自己的意愿去创造,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创造教育思想的时候给了我们这些后辈很大的提示。
  一、 通过轻松的环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好老师,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开展兴趣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联想、想象能力的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发散性的情节思维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发散性的情节思维,要结合教材深入的挖掘情景教学的各种因素,老师在语言上要多运用启发和鼓励性语言,通过语言让学生的思维活力加大,从而实现课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把学生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
  在课堂中那个,有思维十分活跃的孩子,也有相对来说想法思维有局限性的孩子。有的学生能够想到一些点子,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动手制作,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来对主题进行创造,有的学生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动手能力不强,不能够通过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可以通过想象来开展作品的认知。
  二、 通过实战的练习培养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 教学技法的训练
  美术课的教学对于教学技法是有着很高要求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对描绘的对象有着正确的描述才能够开展创作,这里面包含很多的技能,可以通过加强训练来完成。
  1. 造型练习
  比如:蜡笔水彩画的造型课程、线描课程、手工折纸课程、裁剪拼贴课程等,练习相关的技法,引导学生开展的训练符合课堂的规律,教师要把握好全局做到多方位并且各个方面都有结合,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个人能力突出,要给予培养,还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多鼓励表扬,运用具体的辅导方式,帮助学生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2. 感知练习
  在教学《有特点的人脸》这课的时候,引导学生了解和发现眉、眼、鼻子、嘴等器官的变化规律,就眼睛的画法来说在高兴、生气和难过的时候都有明显的变化,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模拟人的表情,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摆放五官的位置,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当人不同表情的变化,学生可以用画笔进行创作,最终达到课堂预期效果。
  3. 思维练习
  在手工课中,有的学生制作的东西很形象,有的学生还会很调皮的模仿,通过这个环节我们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超出教师原来的设想,学生因为课堂活动的生动会让整体的思维非常活跃。所以,课堂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就需要时间让学生来进行思考,对学生想象思维的积极性进行调动。
  (二) 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很多发明都是从创造开始的。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来通过艺术的方式、手段来进行表达,让学生在乐趣探索的过程中去寻求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 因课制宜
  如上《画一顶帽子》这课学习的时候,教师最好能够出示几个不同颜色、不同外形的帽子,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的材料能够让帽子有不同形状、质地,学生可以自己挑选的材料来制作帽子,学生自己能够做出漂亮的帽子,还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来制作出雨伞帽、魔法帽等各种“新品种”,学生用的材料也各种各样,有的学生用塑料瓶子来制作帽子,根据材料的硬度、形状能够制作出很多有新意的帽子。
  2. 因语生境
  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的运用语言,通过语言情景使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才能不断的大胆想象,比如在彩塑课《青蛙》这课中,老师讲述一些青蛙的童话故事,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拓展,学生在想象中进入到青蛙王国中。喜欢模仿的学生就会运用面部表情模仿青蛙的有趣动作,在形神兼备的动作表演的过程中过程增强对青蛙的认识。
  三、 通过现代的科技引导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运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在继承传统媒体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住住时机,适时、适度的利用网络技术,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把枯燥的说教,转化成明了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授《小鸟的家》一课中,教师课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听鸟叫的声音,再看鸟的画面,声、像结合,调动起学生的视、听感觉,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为美术课程内容的实施与更新敞开了大门,课程不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呈现出一种开放、综合、文本声像结合的动态形课程。
  四、 结语
  结合这些做法,教师可以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其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通过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其他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学生在愿意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而且在表自己的观点的认同,能够提升他们的學习自信心,达到真正的知行教合一。
  参考文献:
  [1]冯婕.民族手工艺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
  [2]冯婕.民族手工艺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新疆卷)[C].2010.
  [3]李俐历.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美术课[A].吉林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优秀科研成果评选获奖论文汇编(特等奖)[C].2011.
  [4]郭晓亭,胡卫平,衣新发,程丽芳,谢丹,申超男.创造力的内涵演化:文化视角的兴起[A].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
  [5]刘钦清.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
  [6]刘萍.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
  作者简介:
  沈仪文,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趣味性教学模式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方式。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应采取趣味性教学策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应用;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选择适合学生需要和实
以竹炭、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及聚丙烯酰胺(NPAM)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在处理印染废水时,竹炭与絮凝剂的组合使用效果优于单一组分的处理效果.当竹炭、PAC和NPAM的用量分别为0.15g
建立了一类具有常数移民及一般形式饱和接触率的SIQR传染病模型,分别研究了P+q=0,0〈p+q〈1,p+q=1三种情形下各平衡点的稳定性,证明了地方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推广和改进了Hethc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