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用车监管杜绝安全事故

来源 :新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ec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凤城市现有农用车和拖拉机1万台以上,其中农用车近6000台;轮式和手扶拖拉机4000多台。而且有的镇区60%以上农户都有自用农用车,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调查发现,随着农用车逐年递增,一些安全事故隐患逐年显现出来。
  1.安全事故隐患主要表现 ①无牌无证驾驶。一些农户购车后逃避牌照和驾驶证办理,存侥幸心理,只在家拉泥拉粪,拉柴禾,地处偏远,无须办理落户手续。②驾驶“三无”二手车辆或私自改装报废车辆。一些农民为贪图便宜,廉价购置无厂名、厂址与没有出厂检验合格证的“二手”车;还有农户对淘汰的老式旧车,拼凑改装喷漆翻新,继续超龄使用。③非法从事营运活动。在交通不便的山村,有些车主利用集市或他人婚丧嫁娶,拉客载货从事短途营运,从中赚钱谋利;也有车主在节假日运载亲属,走亲访友。④驾驶人员普遍年龄老化,技术水平又偏低。现实农村青壮年多数进城打工,家中留守劳动力,年龄大文化低,对农用车技术性能了解甚微,只能粗放驾驶,根本不懂维修保养技术,遇到故障无法排除。⑤法规观念差,安全意识不强。一些驾驶员有法不依,屡禁不止;有的明知故犯,屡教不改。因此,酒后驾车,越载超限超速,以及违规违章驾驶经常发生。更有甚者,有的驾驶员在监管中无视法规,干扰公务,粗暴袭警。
  2.对策和建议 ①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在对农用车辆监管中,必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科学理念。做到普及法规和技术培训,双管齐下,同时展开,一方面大力普及交通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对驾驶人员进行深入普及法规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和自觉守法。并且充分利用违法违规造成严重后果有典型案例,对广大车主进行警示教育,从而牢固树立起依法安全驾驶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又注重对广大驾驶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业务培训。当前驾驶人员中,驾龄短和技术水平差非常突出,这也是安全事故一大隐患。因此,在普法的同时,要对驾驶人员开展安全操作技术业务培训,提高他们技术水平和安全操作能力,逐步达到熟练安全驾驶程度。②实施优质高效服务。监管实质就是服务,而服务主要内容是监管。因此,监管部门要继承发扬执政为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光荣传统,自觉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作风,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实行阳光操作,做到热情周到服务。在车辆落户、牌照发放过程中,真正实行便民服务,减少程序,简化手续,缩短时间,提高效率,方便车主。在车辆检验中,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规范操作,一视同仁。坚决杜绝优亲厚友,乱收费用,小题大做,借机刁难,以及吃、拿、卡、要的行为。在田检路查和事故处理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不谋私利。监管人员在执行公务中,既要恪尽职守,忠实履行职责,又要以人为本,换位思考,为民所想所急。只有这样才能在服务中落实监管,在监管中取信于民,从而造福广大车主。③加大规范执法。当前,农村中农用车辆绝大多数是自购、自驾、自用、自修。这种经营体制,必然会引发和派生出隐患多,事故苗头多;违规驾驶多和安全事故多的复杂局面。面对这种复杂情况,监管部门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公正规范执法的原则。防止执法不严,失之以宽和过于松软的现象;根除以情代法、徇私枉法的违纪违规行为。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大田检路查范围,加大执法力度,堵住“死角”,不留“空白区”,发现事故苗头和隐患,及时按法规予以纠正,对违规驾驶决不迁就姑息,依法严肃处理。对于牌照和驾驶证“三无”黑车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法规面前人人平等,一经发现就要一查到底。对超载、超限和超速“三超”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现场进行处罚。对酒驾和非法营运违法行为,必须绳之以法。在规范执法当中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实保农村和谐稳定。④相互协调,形成合力。相互协调一致是加强监管的关键。加强对农用车监管,不仅是公安交警的主要职能,也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在监管上,公安交警部门赋有对农用车全权监管权限,尽管全力以赴,超负荷运转,但是终因警力不足,常常是鞭长莫及;而农机监理部门只有对拖拉机部分监管权限,对路检和事故处理有权限制约,虽然监理人员遍布镇(区),而且情况熟信息快,并没有充分发挥全部潜力。据经验介绍,一些地区在公安交警部门统一组织协调下,交警和农机监理部门相互配合,整合资源,同力合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农用车监管上成效显著。在宣传教育上,力量投入不足,宣传栏目和图片不多,舆论监督不强。宣传和媒体应当从大局出发,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优势,对农用车安全运营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做到舆论监督全部到位。在技术服务上,相关部门应当服务大众,大力支持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人才,定期下乡进村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司驾人员排忧解难。镇(区)政府应当引导才鼓励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的能人,创办农用车大中型修理厂,为广大车主解除后顾之忧。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体制的改革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学观念和方法的转变,有改革就会有问题,关键是我们怎么去认识问题,怎么去解决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个人的经验和实践,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做出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 反思    新课程放弃了传统的教育模式,选择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于学生的发展来讲,是有利无弊的。我们的教育需要改革,我们的学生需要改革,然而新课程下出现的教学问题也需
《鹿洲公案》,原名《公案偶纪》,是蓝鼎元在狱中回忆记述知潮阳县期间审判的案例,自刊刻以来,颇受各地吏员称许,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清末,有人将《鹿洲公案》改名为《
在农用缓控释肥料中加入碳酶聚能就成为碳酶聚能缓控释肥料。碳酶聚能是从众多天然有机物中鉴别提纯、分离加工而成的一种混合物,包含上千种来源于自然的有机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有碳氢氧组成的多聚糖、细胞素、单宁、浓缩香料及油脂等。碳酶聚能的分子量较小,仅在200~700之间,易于被作物吸收。碳酶聚能是新一代的专利技术新产品,能够提高植物对养分的摄取能力,并能改善养分在植物体内的活动性,增加植物对外界环境影响
【摘 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是组织者,导演者,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实施数学教学的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观念;素质;优化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为了提高课堂教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 除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还有进行情感的熏陶, 品德的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要“考虑汉语的文字特点”, “尤其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 要体验什么, 探究什么, “课程目标” 中有具体的体现。尽管我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进行教学, 但教学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一、 当前朗读
【摘 要】英语学习中,听力是很难掌握的语言技能之一。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而大多数学生在听力方面很薄弱,面对这一现实,英语教师必须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并积极探索新的听力教学模式,以改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低下的现状。  【关键词】听力教学 问题 解决对策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听力是中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