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案例教学法是现代物流管理教学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加深学生对物流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民办本科的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施行案例教学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民办本科院校 物流管理教学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被引进我国以来,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教学方法。在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急需这样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和补充,达到期待的教学效果。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的施行显得更为迫切。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不是复制性地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巧,而是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技能的培养,教师只起着一个启发者的作用。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于案例的吸收和学习,借助案例本身的吸引力,使学生主动探索,积累知识,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的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注重实际操作,勤于思考,主动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岗位工作相结合,形成正确的学习、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民办本科院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电子商务及物流行业的发展,社会对现代物流人才的需求出现爆炸式的增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民办本科院校也在经管类的专业中纷纷开设了物流管理的相关专业课程。物流管理这门学科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的高度实践性,其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社会流通实践服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的对象基本没有工作实践的积累,在接受“物流”这门实践性要求高的课程时,由于缺乏感性认识而常觉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无法理解,而过多的理论学习也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民办本科院校建校时间短,由于经费或其他特殊条件的限制,物流管理相关工作所需要的实操知识很少能全面配套到位。综合实训的设备设施欠缺,实训课程的开设一般都严重不足甚至是不开,学生很少有实践操作的机会。
3.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选用不当,影响了教学的质量。纵观现有的物流专业教材,有些教材理论性太强,内容过于抽象,不适应民办本科院校的实用性要求;有些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有些教材内容不适合我国当前的国情,让学生感到理论与实践不符合。
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局限于讲授物流管理理论,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因此在该课程推行案例教学法就显示出它的必然趋势。
三、案例教学法在民办本科物流教学中的施行
教师在物流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应施行案例教学法,把教学、实践、研究结合在一起,将实践性教学引入到课堂中来,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在民办本科物流管理的案例教学实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以下的思路。
1.案例的收集和积累
教师应充分利用案例教材、参考书、报刊杂志与网络资源,时刻关注物流管理案例的积累工作。可以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会,开展企业调查或主动走出去参与企业挂职,将企业经营的实际问题,以及成功策划与运营实例转化为教学案例。另外,针对国内物流案例较少且过时的情况,建议相关院校可组织物流专业教师编写新的案例,充实自己的案例库。同时让学生参与案例库的资料调研工作,让学生主动接触相关企业,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案例
课上的讨论交流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讨论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交流是全班学生经验与知识的共享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拓宽思路,积极表达,进行必要的争论和观点的创新。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组织把握能力和洞察力。
在学生中积极推行案例讨论的前提是学生对于案例的熟悉和一定程度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预先布置学生案例的预习工作,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案例,也可以当堂布置,学生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讨论解决,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给出中肯的评价
在学生讨论交流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是很有效的。针对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积极表现,教师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应把学生在讨论中不够深入或有遗漏的地方指出来,在原有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有所升华,从而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更具有完整性、条理性、系统化。
4.将案例讨论纳入学生考核
每组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都要与总评成绩挂钩。考评方式可以灵活多变,使学生更能全面、客观、系统地回顾自己的学习情况,端正学习态度,找准学习差距,让学生感受到压力,并使其在平时学习中产生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教师除了掌握基本理论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之外,还需要强化自己的企业实战能力,二者结合才能从整体把握案例脉络,理顺逻辑关系,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的企业实战能力可通过多做横向课题、去企业调研等方式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张丽华.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8-27.
[2]周德峰.案例教学法与管理类课程改革[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1):106-109.
[3]陈代芬.物流管理操作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物流技术,2002,(5):38.
[4]杨浩军.物流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物流科技,2006,(2):79-81.
[5]张德航.案例教学的特征与应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78-80.
校课题项目:物流概论课程改革与实践。
项目编号:JG02009JX25 主持人:朱辉。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民办本科院校 物流管理教学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被引进我国以来,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教学方法。在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急需这样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和补充,达到期待的教学效果。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的施行显得更为迫切。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不是复制性地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巧,而是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技能的培养,教师只起着一个启发者的作用。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于案例的吸收和学习,借助案例本身的吸引力,使学生主动探索,积累知识,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的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注重实际操作,勤于思考,主动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岗位工作相结合,形成正确的学习、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民办本科院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电子商务及物流行业的发展,社会对现代物流人才的需求出现爆炸式的增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民办本科院校也在经管类的专业中纷纷开设了物流管理的相关专业课程。物流管理这门学科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的高度实践性,其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社会流通实践服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的对象基本没有工作实践的积累,在接受“物流”这门实践性要求高的课程时,由于缺乏感性认识而常觉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无法理解,而过多的理论学习也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民办本科院校建校时间短,由于经费或其他特殊条件的限制,物流管理相关工作所需要的实操知识很少能全面配套到位。综合实训的设备设施欠缺,实训课程的开设一般都严重不足甚至是不开,学生很少有实践操作的机会。
3.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选用不当,影响了教学的质量。纵观现有的物流专业教材,有些教材理论性太强,内容过于抽象,不适应民办本科院校的实用性要求;有些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有些教材内容不适合我国当前的国情,让学生感到理论与实践不符合。
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局限于讲授物流管理理论,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因此在该课程推行案例教学法就显示出它的必然趋势。
三、案例教学法在民办本科物流教学中的施行
教师在物流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应施行案例教学法,把教学、实践、研究结合在一起,将实践性教学引入到课堂中来,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在民办本科物流管理的案例教学实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以下的思路。
1.案例的收集和积累
教师应充分利用案例教材、参考书、报刊杂志与网络资源,时刻关注物流管理案例的积累工作。可以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会,开展企业调查或主动走出去参与企业挂职,将企业经营的实际问题,以及成功策划与运营实例转化为教学案例。另外,针对国内物流案例较少且过时的情况,建议相关院校可组织物流专业教师编写新的案例,充实自己的案例库。同时让学生参与案例库的资料调研工作,让学生主动接触相关企业,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案例
课上的讨论交流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讨论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交流是全班学生经验与知识的共享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拓宽思路,积极表达,进行必要的争论和观点的创新。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组织把握能力和洞察力。
在学生中积极推行案例讨论的前提是学生对于案例的熟悉和一定程度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预先布置学生案例的预习工作,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案例,也可以当堂布置,学生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讨论解决,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给出中肯的评价
在学生讨论交流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是很有效的。针对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积极表现,教师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应把学生在讨论中不够深入或有遗漏的地方指出来,在原有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有所升华,从而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更具有完整性、条理性、系统化。
4.将案例讨论纳入学生考核
每组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都要与总评成绩挂钩。考评方式可以灵活多变,使学生更能全面、客观、系统地回顾自己的学习情况,端正学习态度,找准学习差距,让学生感受到压力,并使其在平时学习中产生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教师除了掌握基本理论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之外,还需要强化自己的企业实战能力,二者结合才能从整体把握案例脉络,理顺逻辑关系,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的企业实战能力可通过多做横向课题、去企业调研等方式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张丽华.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8-27.
[2]周德峰.案例教学法与管理类课程改革[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1):106-109.
[3]陈代芬.物流管理操作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物流技术,2002,(5):38.
[4]杨浩军.物流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物流科技,2006,(2):79-81.
[5]张德航.案例教学的特征与应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78-80.
校课题项目:物流概论课程改革与实践。
项目编号:JG02009JX25 主持人:朱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