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me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中学的基础设施、硬件设备比较差,学生的底子薄,如果化学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灌输,使得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生的主体性就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教学的效果。而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前提。如何提高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呢?我结合新课程标准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认识教师的角色。
  观念决定行动的方向和方式,也就决定了行动的结果。传统的教学理念下,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传授者”。“传授”意味着教师是“权威”,是学生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学到什么,达到什么程度,学得如何的“主宰”;“传授”还意味着学生的“接受”与“服从”,这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化学教学的典型特征。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为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新课程主张“教”要服务于“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化学教学的根本宗旨,这一理念必然要求教师转变“权威”“主宰”的角色,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角度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最恰当的角色就是“引导者”。“引导”意味着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意味着从教决定学向教服从于学转变。教师不再是传统的学科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这是化学教师角色的转变,而不是对“传授者”的否定。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是主要的,还应是主动的,在教学中不管老师教得多么辛苦,多么呕心沥血,如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发挥,那么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就在于教师能转变观念,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引导。教学不要脱离生产生活实际,不要离开知识产生的过程,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生活,回归知识的体验过程。
  二、转变教学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师生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师生关系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课堂上,师生应当是平等的主体。化学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就是通过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的。只有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才能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这是有效互动的基础。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灵的敞开;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再只是一味单向地付出,而是双向或多向的生命活动,是教师本身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之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产生学习化学的愿望。
  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因此,只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互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随着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模式也与时俱进,进入了多样化的时代。其实模式的变化,只是教学展现形式的变化,不管教学方式如何变化,其根本点都是一致的,就是紧紧围绕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开展高效益的教学活动,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一堂课的评价,不在于形式,而在于主体性是否突出,能否以学习目标为目标积极开展学生的主体活动,能否从学生的形体活动、言语活动等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如知识、方法、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因此,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从多方面来实现教学目标。一堂成功的化学课应该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放变化的学习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和厌倦学习的心理,使他们在不断调整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一定基础。尤其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发现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为有利。
  三、转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要教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教学行为要由过去精心设计教向精心设计学转变,由启发学生答问向启发学生发问转变。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想、动耳听、动口议”,能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来探究问题,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要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断地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因此我们应把传统的“教案”逐步改革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老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最终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案教学”一改过去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足的自学时间和空间,真正成为认识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获取知识乐趣的主人。教师也从传统的知识讲解中解放了出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新课改下的教育是继承和发展的,可以从传统教育智慧中吸取精华,丰富化学教学实践,树立信心,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使农村中学化学课堂向课堂改革的目标迈进,并赋予教学创造的乐趣,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以及农村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总之,新课改对化学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方法作为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而教学方法的选用不是固定死板的,必须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并且不断改善。只有立足于学生,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来指导化学教学,才能提高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他文献
福建新课改高考从2009年至今已有四个年头了,综观近两年福建高考历史选考题,除体现了高中历史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能力考查,其之命制还凸显了高考考纲所要求的“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指导原则。  2009年和2010年的福建高考选考题和必考题可谓“泾渭分明”,必考题不会超纲考选修史的内容,选考题只要依托选修课本和所选材料就能回答得好。但2011年和2012年的选考题就不一样了,除了立足选修教材应掌握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在备课中,都想把一节课设计得环环相扣,全面俱到,期望学生的思维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给学生上一堂好课。有时却适得其反,本想面面俱到,可往往面面都不到,学生无法掌握一堂课的重点,思维也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一节课就在平淡中度过。本文就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DNA分子的结构》这一节的教学开始分析。  一、《DNA分子的结构》这一节的教学设计  在备《DNA分子的结构》这一节时,我将这
一直以来,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取得课堂教学的满堂喝彩是英语教师一直以来的追求。在“目标—过程—结果”的演变序列中,除了预设的精彩外,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会萌生出许多无法预料的小插曲,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改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愈发呈现出“开放”和“弹性”,学生思维活跃,随时会
摘要: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描述了主人公霍尔顿对于社会的迷茫和无奈,对于梦想生活的破灭。梦幻的破灭反映了社会苟延残喘的现状,引发了我们对于当代社会现状的思索。  关键词: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梦幻破灭社会现状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出生于美国纽约城
班主任管理学生,如果多一份情感和理解,获得学生认同,成为他们心目中的自己人,就会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此所谓软管理。  盛世遇良机,我担任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经过精心耕耘,培育出一个个优秀的人才,自觉惬意称心,收获颇丰,体会尤深有三:  一、浇花浇根本,育人育心灵  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从何着手?根本是抓心灵陶冶,塑造美好心灵。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言行是靠大脑总指挥驾驭的,人的一切活动取决于思想意识
摘 要: 文章要能做到“情到深处感人心”,摒弃无病呻吟之风,前提是材料要感人,尽量从生活中找素材,并注意积累生活中让人感动的事;关键是感情须真挚,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如演员演戏那样进入角色;诀窍是手法要多样,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技巧,才能写好文章的“感动点”。对文学、历史要有一定的了解与积累。  关键词: 记叙文 真情实感 表达艺术  古人写诗主张“情真而语直”;白居易说“感人
课堂是一个微观社会,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中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课堂中的角色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课堂中的互动,是指发生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即通过影响课堂氛围、课堂中的反馈和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有效促进课堂中的人际互动,是强化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究者  现代的教育要求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为主动的求知地位。
摘 要: 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于其他行业,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仅存在于上班的8小时,还可能延续一整天。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势必导致人产生心理问题,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会患上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关键词: 教师 心理健康 缓解心理压力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人们把教师比作园丁、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摘 要: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位努力摆脱世俗桎梏,执著追求自由以实现自我价值的画家。而作品中的另一位画家施特略夫无法也不愿走出世俗世界,最终沦为平庸。前者代表了追求艺术和自由的理想,后者成为西方物质文明的牺牲品,与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通过对两位画家的对比,探讨造成两者不同结局的社会根源,表现在物欲的重压下精神自由与社会束缚之间的斗争,表达社会与艺术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
摘 要: 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解读。在众多的翻译家中庞德也许是大家容易遗忘的一位,因为他的早期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玄学个别色彩,且大部分的翻译理论未被整理成册。庞德倡导精确地表现细节,表现词语,表现片段和整个形象。本文从庞德的细节翻译理论入手,以葛浩文《浮躁》英译本为蓝本,分析庞德的细节翻译理论对此英译本的影响,让读者从翻译理论的角度更好地解读葛浩文的英译本《浮躁》,从而发现细节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