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简介:1906年,革命领袖孙中山冒险赴港,名为探望母亲,实则与革命代表见面。为保卫孙先生的安全、民间高手与清延鹰犬、港英政府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清廷派出的暗杀队,远比想象的凶狠。这些寂寂无名的平凡百姓,在良知与正义的呼唤下、放弃了家庭、爱情、事业、友情,义无反顾地走向保护孙中山的血腥十里长街……标榜“8义士对阵500杀手,24小时全城连环追杀”的贺岁大片《十月围城》电影改编小说率先发布。小说对电影本身没有“剧透”,而是交待了各个人物的前史。
岑春煊在养心殿东暖阁已经跪了近一个时辰,但垂帘后的慈禧就像睡着了般,一点动静也没有。就连一旁侍立的太监李莲英也像入寐一般,眼帘微垂,那张皱纹丛生的老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不独养心殿东暖阁,整个紫禁城都是朽老帝国的时间,不但走得慢,更多时候甚至是倒着走。
跪着的岑春煊眯细了眼睛,自个争什么呀,不就是争个“立宪”,争个几十年前被阎氏兄弟骂醒的“不亡国”呀。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革命党兴风作乱,因之立宪,在他岑春煊沧桑阅历,风云过往的眼里,只怕是这个腐朽得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唯一的得救之道了——这是他的政治选择,这是他宦海沉浮愿意付出一切去争取的东西。
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上书请求立宪;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又摒弃党争嫌隙,同袁世凯、张之洞等人共同上书请求废止科举。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他支持张謇等人在上海组织预备立宪公会,其幕僚郑孝胥即将出任会长,岑春煊一时俨然成为立宪运动的领袖。
一切似乎都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一张伪照,一张小小的伪照却彻底打断了他的阵脚。
年前,一张他本人与著名保皇党人梁启超、麦盂华所谓合影,最先出现在香港,接着又由香港流向南洋、美洲。那里的保皇党人看见后,以为岑春煊是他们同党,遂大肆称道这张“合影”,并在当地报刊发表。不多久这些内容又被国内报纸频频转载。
慈禧太后生平最恨保皇党,尤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甚。这张合成的伪照很快被奕勖等敌党利用,辗转进入慈禧视线。而仿佛约好般,广东御史弹劾岑春煊的折子也不早不迟地恰好送到朝廷,老佛爷这下雷霆大怒。于是岑春煊被罢免两广总督,责令回京述职。
就在他百口莫辩几乎要绝望的时候,阎孝国给他出了一个险招。岑春煊大喜过望,立刻着手准备。为官颇为清正的他,变卖了一部分家产,拿出纹银二十万两打点李莲英。李莲英看在两人过往的交情,乃至纹银二十万两的份上,总算点头答应帮岑春煊走了这步险棋。
阎孝国出的险招则是以毒攻毒,他找照相馆翻拍了慈禧本人和李莲英的合影,照片上,慈禧如观世音般端坐中间,李莲英则化身韦陀侍立一旁。
李莲英拿到照片后不禁大笑,随后便伺机把这张照片呈给了慈禧:“老佛爷,奴才何曾与您照过这样的照片?这不过是民间的雕虫小技罢了!就像岑春煊和梁、麦二位奸人的合照一样,那都是恶诈之人设计陷害岑春煊的呀!”
慈禧看了这张“伪照”,惊怒之后倒也哑然失笑,随即宣岑春煊入宫觐见。然而岑春煊入宫之后,慈禧却一言不发,任由他跪了一个多时辰。
“李公公,急电,急电……”一个一脸稚气的小太监,双脚急步如轮,跌跌撞撞地跑进来。
“放肆,急什么急,没看见老佛爷在休息?”李莲英压低嗓子,两眼一瞪。小太监吓得一缩头,赶紧跪下,哆哆嗦嗦地双手把电文呈上。
李莲英颤着手接过电文,扫看了一眼,脸色一变,正犹豫着不知如何是好,慈禧自个两眼微微睁开,拉长声调道:“怎么了?”“启奏老佛爷,接密报逆匪孙文不几日将从日本启程去香港……”李莲英手捏电文,轻声禀奏道。
慈禧的眼睛在瞬间睁大——惊惧,怨毒伴着杀气一掠而过。接着她再次微眯上了眼睛,但只一会儿,就又睁开了眼,似笑非笑道:“岑大人也跪够了吧,何不把身上那份快捏出水的立宪折子呈上?让哀家看看是怎样一份了不起的千秋功业,居然可佑我大清万世不绝。”
岑春煊立刻明白了自己在这里跪了两个时辰的缘由。他一边呈上折子,一边掩饰性地咳了几声,然后把话题转到其实应该已经没什么要紧的伪照上:“太后明察,臣忠心耿耿,赤诚一片,伪照之事实在冤枉……”
“好了,好了”,慈禧挥挥手打断他:“照相这玩意,本就是洋人的奇技淫巧罢了。至于岑大人,你一向激进,只怕有些事情也不是空穴来风。”慈禧仍旧含沙射影地敲打着他。
“实属空穴来风,空穴来风。太后,立宪非激进之举,乃大势之所趋也,天佑我大清,万世基业就在这立宪上面……”岑春煊眼角扫到李莲英背着慈禧冲他微微摆手,他当即不动声色地住了口。
慈禧一目十行地扫着他的折子,看也没看完就把折子合了起来:“此事再议,哀家自有分寸。逆匪孙文为何能到港?到港何事?”
“太后,光绪二十二年逆匪孙文被港英当局十年禁止入港,现在”,岑春煊略略一算:“到今年,也就是这几日,禁令即将解除。至于何事……”岑春煊突然没说下去,眼神却寒利如刀。眼前的这位专制贪权的老佛爷自然是大清国立宪的一个大障碍,但逆匪孙文,则不仅仅是障碍这么简单了,他是一包炸药,一包随时会把整个大清国从基底炸得分崩离析的炸药。他岑春煊苦心经营立宪大业的最大敌人,不是面前的老佛爷,不是奕劻、袁世凯之类的政敌,而是孙文。
“到底何事,说——”慈禧的声音急促起来。
“启禀太后,据臣掌握的情报,孙母病重不治,逆匪孙文欲归家探望。此外另有线报称,各地逆匪似有在孙文的主导下,纠集聚合武力共同谋反的动向。香港目前是英人管制,鱼龙混杂,多藏污纳垢之处。故臣认为,逆匪孙文赴港绝非探母这么简单,不是在寻找资金就是在纠合谋反势力。”岑春煊字斟句酌道。
慈禧没有做声,半晌抖着手去揉自己的眉心骨,苍老的手合着满布细密皱纹的脸,以及一脸疲倦黯败的表情,让这个翻云覆雨,权倾天下的女人瞬间看上去枯槁无比。
“杀—无—赦!!”半炷香的功夫,慈禧终于轻飘飘从牙齿缝里吐出这三个字,同时脸上已经恢复了一贯的母仪天下的端庄和克制,即使这端庄和克制已经如此苍老和不堪一击,她继续语气缓缓重复道:“杀无赦!能亡大清者非西方外强也,非义和团草民也,而是这些打着共和旗号,煽动氓民的革命乱党。”
岑春煊心里忍不住暗暗多了几分佩服,接过慈禧的话头道:“太后所言极是。臣也如此日夜担心,故立宪一事,恳请太后早做定夺,万不可使革命党以共和名义夺了先机。”他不失时机地把话题又转到了宪政方面。
“哀家本身对立宪没有什么太深的成见,哀家在意的只是君权不得受到损害,服制不能更改,辫发不能变,典礼不可废”,慈禧再次打开岑春煊的奏折,指着其中两句话道:“‘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此意甚好。载泽等考察日欧后归国已久,戴鸿慈、端方联名所上《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亦颇多立宪良策,以此疏和你今日奏折为基础,不日可正式发布‘仿行宪政’上谕。” 岑春煊闻言大喜过望,匍匐在地,几乎泪都要落下:“太后,这立宪的千秋根基就由您在这打下……”
不料他话未说完,慈禧森森的警告已经截断他的感慨:“逆匪孙文决不可留,一如五年前的杨衢云,须处理得天衣无缝,既不要惹得港英政府抗议,也不要激起民变,方无后患。故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必须一切都在香港了结!!”
慈禧森森的话音一落,岑春煊便似乎听到某个命运之轮的绞索开始吱吱嘎嘎地转动起来,许多人的时间似乎瞬息就开始“嘀嗒”、“嘀嗒”地倒计时。岑春煊打了一个寒战,最后看了一眼仍旧将紫禁之城、权力之城牢牢捏在手心的慈禧,后背带着无限寒意,终于躬身告退了。
岑春煊在养心殿东暖阁已经跪了近一个时辰,但垂帘后的慈禧就像睡着了般,一点动静也没有。就连一旁侍立的太监李莲英也像入寐一般,眼帘微垂,那张皱纹丛生的老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不独养心殿东暖阁,整个紫禁城都是朽老帝国的时间,不但走得慢,更多时候甚至是倒着走。
跪着的岑春煊眯细了眼睛,自个争什么呀,不就是争个“立宪”,争个几十年前被阎氏兄弟骂醒的“不亡国”呀。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革命党兴风作乱,因之立宪,在他岑春煊沧桑阅历,风云过往的眼里,只怕是这个腐朽得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唯一的得救之道了——这是他的政治选择,这是他宦海沉浮愿意付出一切去争取的东西。
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上书请求立宪;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又摒弃党争嫌隙,同袁世凯、张之洞等人共同上书请求废止科举。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他支持张謇等人在上海组织预备立宪公会,其幕僚郑孝胥即将出任会长,岑春煊一时俨然成为立宪运动的领袖。
一切似乎都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一张伪照,一张小小的伪照却彻底打断了他的阵脚。
年前,一张他本人与著名保皇党人梁启超、麦盂华所谓合影,最先出现在香港,接着又由香港流向南洋、美洲。那里的保皇党人看见后,以为岑春煊是他们同党,遂大肆称道这张“合影”,并在当地报刊发表。不多久这些内容又被国内报纸频频转载。
慈禧太后生平最恨保皇党,尤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甚。这张合成的伪照很快被奕勖等敌党利用,辗转进入慈禧视线。而仿佛约好般,广东御史弹劾岑春煊的折子也不早不迟地恰好送到朝廷,老佛爷这下雷霆大怒。于是岑春煊被罢免两广总督,责令回京述职。
就在他百口莫辩几乎要绝望的时候,阎孝国给他出了一个险招。岑春煊大喜过望,立刻着手准备。为官颇为清正的他,变卖了一部分家产,拿出纹银二十万两打点李莲英。李莲英看在两人过往的交情,乃至纹银二十万两的份上,总算点头答应帮岑春煊走了这步险棋。
阎孝国出的险招则是以毒攻毒,他找照相馆翻拍了慈禧本人和李莲英的合影,照片上,慈禧如观世音般端坐中间,李莲英则化身韦陀侍立一旁。
李莲英拿到照片后不禁大笑,随后便伺机把这张照片呈给了慈禧:“老佛爷,奴才何曾与您照过这样的照片?这不过是民间的雕虫小技罢了!就像岑春煊和梁、麦二位奸人的合照一样,那都是恶诈之人设计陷害岑春煊的呀!”
慈禧看了这张“伪照”,惊怒之后倒也哑然失笑,随即宣岑春煊入宫觐见。然而岑春煊入宫之后,慈禧却一言不发,任由他跪了一个多时辰。
“李公公,急电,急电……”一个一脸稚气的小太监,双脚急步如轮,跌跌撞撞地跑进来。
“放肆,急什么急,没看见老佛爷在休息?”李莲英压低嗓子,两眼一瞪。小太监吓得一缩头,赶紧跪下,哆哆嗦嗦地双手把电文呈上。
李莲英颤着手接过电文,扫看了一眼,脸色一变,正犹豫着不知如何是好,慈禧自个两眼微微睁开,拉长声调道:“怎么了?”“启奏老佛爷,接密报逆匪孙文不几日将从日本启程去香港……”李莲英手捏电文,轻声禀奏道。
慈禧的眼睛在瞬间睁大——惊惧,怨毒伴着杀气一掠而过。接着她再次微眯上了眼睛,但只一会儿,就又睁开了眼,似笑非笑道:“岑大人也跪够了吧,何不把身上那份快捏出水的立宪折子呈上?让哀家看看是怎样一份了不起的千秋功业,居然可佑我大清万世不绝。”
岑春煊立刻明白了自己在这里跪了两个时辰的缘由。他一边呈上折子,一边掩饰性地咳了几声,然后把话题转到其实应该已经没什么要紧的伪照上:“太后明察,臣忠心耿耿,赤诚一片,伪照之事实在冤枉……”
“好了,好了”,慈禧挥挥手打断他:“照相这玩意,本就是洋人的奇技淫巧罢了。至于岑大人,你一向激进,只怕有些事情也不是空穴来风。”慈禧仍旧含沙射影地敲打着他。
“实属空穴来风,空穴来风。太后,立宪非激进之举,乃大势之所趋也,天佑我大清,万世基业就在这立宪上面……”岑春煊眼角扫到李莲英背着慈禧冲他微微摆手,他当即不动声色地住了口。
慈禧一目十行地扫着他的折子,看也没看完就把折子合了起来:“此事再议,哀家自有分寸。逆匪孙文为何能到港?到港何事?”
“太后,光绪二十二年逆匪孙文被港英当局十年禁止入港,现在”,岑春煊略略一算:“到今年,也就是这几日,禁令即将解除。至于何事……”岑春煊突然没说下去,眼神却寒利如刀。眼前的这位专制贪权的老佛爷自然是大清国立宪的一个大障碍,但逆匪孙文,则不仅仅是障碍这么简单了,他是一包炸药,一包随时会把整个大清国从基底炸得分崩离析的炸药。他岑春煊苦心经营立宪大业的最大敌人,不是面前的老佛爷,不是奕劻、袁世凯之类的政敌,而是孙文。
“到底何事,说——”慈禧的声音急促起来。
“启禀太后,据臣掌握的情报,孙母病重不治,逆匪孙文欲归家探望。此外另有线报称,各地逆匪似有在孙文的主导下,纠集聚合武力共同谋反的动向。香港目前是英人管制,鱼龙混杂,多藏污纳垢之处。故臣认为,逆匪孙文赴港绝非探母这么简单,不是在寻找资金就是在纠合谋反势力。”岑春煊字斟句酌道。
慈禧没有做声,半晌抖着手去揉自己的眉心骨,苍老的手合着满布细密皱纹的脸,以及一脸疲倦黯败的表情,让这个翻云覆雨,权倾天下的女人瞬间看上去枯槁无比。
“杀—无—赦!!”半炷香的功夫,慈禧终于轻飘飘从牙齿缝里吐出这三个字,同时脸上已经恢复了一贯的母仪天下的端庄和克制,即使这端庄和克制已经如此苍老和不堪一击,她继续语气缓缓重复道:“杀无赦!能亡大清者非西方外强也,非义和团草民也,而是这些打着共和旗号,煽动氓民的革命乱党。”
岑春煊心里忍不住暗暗多了几分佩服,接过慈禧的话头道:“太后所言极是。臣也如此日夜担心,故立宪一事,恳请太后早做定夺,万不可使革命党以共和名义夺了先机。”他不失时机地把话题又转到了宪政方面。
“哀家本身对立宪没有什么太深的成见,哀家在意的只是君权不得受到损害,服制不能更改,辫发不能变,典礼不可废”,慈禧再次打开岑春煊的奏折,指着其中两句话道:“‘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此意甚好。载泽等考察日欧后归国已久,戴鸿慈、端方联名所上《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亦颇多立宪良策,以此疏和你今日奏折为基础,不日可正式发布‘仿行宪政’上谕。” 岑春煊闻言大喜过望,匍匐在地,几乎泪都要落下:“太后,这立宪的千秋根基就由您在这打下……”
不料他话未说完,慈禧森森的警告已经截断他的感慨:“逆匪孙文决不可留,一如五年前的杨衢云,须处理得天衣无缝,既不要惹得港英政府抗议,也不要激起民变,方无后患。故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必须一切都在香港了结!!”
慈禧森森的话音一落,岑春煊便似乎听到某个命运之轮的绞索开始吱吱嘎嘎地转动起来,许多人的时间似乎瞬息就开始“嘀嗒”、“嘀嗒”地倒计时。岑春煊打了一个寒战,最后看了一眼仍旧将紫禁之城、权力之城牢牢捏在手心的慈禧,后背带着无限寒意,终于躬身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