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说新语》的服饰看魏晋服饰特色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率性而动,崇尚袒露,男子傅粉,广袖拂风。《世说新语》中的审美,折射于其中的服饰、仪容描写中,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魏晋时期的服饰特色。魏晋名士尽显风流,在《世说新语》中也有很多的体现,其中的名士,不拘小节,超脱世俗,归隐竹林,而他们的这些情怀,尽数也体现在他们的服饰穿着上。这些名士的服饰,对后世服饰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世说新语;仪容服饰;审美艺术;思想折射
  作者简介:郑巧(1996-),女,汉族,四川自贡市人,本科,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01
  一、《世说新语》的仪容服饰审美观念
  “中国历史上的每次改朝换代,社会制度大同小异,宫室器皿变化甚微,却在服制上大加变化,以示和旧王朝的区别。而那些大胆追求个性解放、极力反抗现有伦理秩序的人,也首先在服饰上标新立异,以示与旧制度、旧传统的决裂[1]。”这在《世说新语》中体现了很多,比如巾、木屐、挥等服饰的使用,反映了士人阶层用看似简约的穿着,来表现他们的狂放不羁的性格。当时的审美观点和过去严苛的仪容服饰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容止篇中可以体现。
  容止是指仪容举止。容止篇主要是讲述仪容举止方面,侧重于对好的方面的描写,通过对名士的描写,反映他们的服饰仪容之美,从而表现他们羡慕隐逸,追求超然世外的风姿。
  容止篇第二则中有一故事: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2]。当时的风尚是以男子傅粉为美,也可看出人们对貌美的追求
  《世说新语·容止》中当时女性对男子美丑有着极端反应。他们对于仪容姿态姣好的人均大加赞扬,而对于面目丑恶的人则嗤之以鼻。其中描写到潘岳极美,少年时出游狩猎洛阳道上,“妇人连手共萦之”,也就是对他大加赞扬,但是诗人左(思)太冲“绝丑”,也仿效潘岳出游,引起女性众怒,“群妪齐共乱唾之”。这就显示了当时世人的审美风尚,对美丑的划分。
  二、仪容服饰风尚反映的名士精神
  魏晋以来,社会上玄学与道、释两教相结合,流传甚广,也便酝酿出文士的空谈之风。他们崇尚虚无,藐视礼法,放浪形骸、任情不羁。在服饰方面,魏晋时期的男子已很少穿传统的额审议,他们穿宽松的衫子,衫领敞开,袒露胸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道:“魏晋以来,乃弥以标格言语相尚,惟吐属则流于玄虚,举止则故为疏放……若为赏心而作,则实萌芽于魏为盛大与晋,虽不免追随俗尚,或供揣摩,然要为远实用而近娱乐矣[3]。”这其实很好地概括了《世说新语》的内涵,名士名流,尽显个性,自由不羁,而竹林七贤宽衣广袖,饮酒甚欢,不拘常理,引领者魏晋风尚,展现着自己的个性,巾、敞胸、木屐、头巾等的使用舞步展现他们的自我意识,他们也随着世俗风尚,注重自己的仪容之美,也就是“美容姿”。
  魏晋人士崇尚虚无,重视旷远、放达,宽大的衣服正可以表现出玄妙高远玄远、高洁飘逸的气质。就如陶渊明所写“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折射的宽广大袖的穿衣风格和缥缈的情怀。
  三、“服妖”显风流
  《周易·系辞下》:“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释名·释衣服》:“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庇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这是传统著作中对于衣服的认识,衣服显示了社会地位,尊卑贵贱,使得着装要求严格。
  到东汉王符《潜夫论·浮侈》:“今京师贵戚,衣服、饮食、车舆、文饰、庐舍,皆过王制,僭上甚矣。从奴仆妾,皆服葛子升越。筩中女布,细致绮穀,冰纨锦绣,犀象珠玉,琥珀玳瑁,石山隐饰,金银错镂,獐麂履舄,文组采褋,骄奢僭主,转相夸诧。”可见此时已经有了“服妖”的行为,但是并不为统治阶层所接受,但是在平民阶层却得到极大的推崇,这使得他们有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到了魏晋时期,在《世说新语》所记述的服饰故事,对违反礼制的服饰行为及其内在精神寄托给予了肯定甚至是赞美。虽然只穿单衣,不穿外衣也是被看做一种“服妖”的行为,但是魏晋名士无不只穿单衣,崇尚袒露自然,以显示自己的闲适隐逸的追求,随心所欲,不受礼教的束缚,他们不是讲求是否符合礼制,而是讲求洒脱自由。
  魏晋服饰文化与前代相比有着积极的进步因素,是一种诞生于士族内部较高文化水准与美学修养的名士之间的一种“雅文化”,是具有创造性的一种新文化,其核心是反传统反礼教,追求超尘脱俗,追求新意,这一服饰文化使中国自商周以来正统的礼仪服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是当时士人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最外在的表现形式。魏晋时期服饰讲究舒适和宽大的特点,对整个中国服饰史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最重要的特点之一[4]。“竹林七贤”也袒胸露背、裸体见客,豪放自然,名士风流精神尽显,“服妖”实则打破封建束缚,引导服饰的潮流发展。
  《世说新语》的服饰研究的确展现了名士风采和魏晋时期的民风,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和学习,反对封建礼教,尽显名士风流,促进文化服饰的发展和进步。这也为后世研究服饰发展带来众多研究材料。也使我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魏晋时期的放任不羁、追求自由的思想以及归隐山林,豪放率真的士人精神。魏晉时期的仪容、服饰、审美,无疑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极具特色的一环。
  注释:
  [1]《政治制度与中国古代服饰文化》[J]. 伍魏 消费经济 2004.
  [2]《世说新语 容止》第二则.
  [3]《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4]《魏晋名士服饰风尚研究》 郝珍珍.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对于培养孩子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素质以及学习能力都是在学校教育下慢慢养成的,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孩子们的教育问
摘 要:《孽海花》在叙述同治中期到光绪后期的三十多年的历史内容时采用了分层叙述的策略,进而形成叙述分层的现象。本文主要探讨《孽海花》中叙述分层的章回以及每一层中叙述者的转变,通过叙述分层建构的故事情节与文本内容,对于主题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叙事分层;超故事层;主、次故事层;叙述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工作重点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让学生可以接触数学知识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渗透式培养,通过渗透
摘 要: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以诗词创作闻名于世。她的作品受到历代人们的喜爱和赞赏,她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所塑造出了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李清照;艺术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01  凡属文坛上能感人至深的传世之作,无不是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而使其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李清照的词词风婉约,所表达的情
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化,学生社团在学校里不断的盛行起来.这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丰富的文化生活能够拓宽自己的事业,不断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
该实验研究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应用钙制剂、statins干预,从实验现象和理论角度证明,高钙摄入可加重动脉钙化,而statins干预则在减轻血管钙化的同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