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使自己的品行在学生身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使学生感到教师就是他的榜样。
作为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为人师表很重要,因为小学生模仿教师的意识非常强烈,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美好的形象,学生们也会因模仿教师而自然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最简单的小事情却最为重要,如当教师发现教室的地上有纸屑或粉笔头时,教师主动捡起来;当发现学生摔到在地上时,把学生扶起来;当学生的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进行一定的帮助等。用教师美好的师表去感化学生,不要以为这不值得一提,恰恰相反这些小事情映射出一位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最能反映问题。
作为教师,真正做到不计报酬、无私奉献。要使我们的学生有一个豁达、开朗的性格,无私奉献的品质,教师应做到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给孩子们树立榜样。常常听到有些教师说,某某同学不象话,我辅导他那么长时间,连一句谢谢也不说;某某家长不懂事,对他孩子那么好,他也不领情……辅导孩子本是教师的天职,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有什么理由发牢骚呢?可见,教师的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不能挂在嘴边,要用实际行动来说明,否则学生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有价友谊的现象。
语言魅力启迪学生
语言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法,往往会起到“化冰雪”、“泯恩仇”的奇效。语言还是一种工具,教师掌握好了它,就等于寻觅到了管理的诀窍。教师如果能够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抽象和形象、明示和暗示、无形和有形形成珠联璧合之势,可以取得对学生的最佳教育效果。
譬如有天早晨,有同学迟到,教师说:“你家的钟表是不是该擦油泥了?”全班同学都笑了。气氛活跃了,教师抓住教育机会,接着说:“上课晚两分钟不要紧,我们可以等等你,或者课下补补课,最多挨老师几句批评。可是你们要知道社会、人生是不会等我们的,机会是不可以补的。我们应该养成守时的良好习惯。抓紧时间就是抓紧生命,抓紧了时间就是抓紧了金钱啊。”同学们再一次笑了,迟到的同学在笑声中得到教育。
行为魅力塑造学生
学生渴望教师的爱就像万物需要阳光。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的爱心,才愿意听从老师的教诲,才会喜欢老师,亲近老师。对于小学生而言,容易识别的情感就是教师最直接的充满关爱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将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
比如我以前带过的五年级班上有一个叫阿明的学生,这位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极差,父母离异,父亲不务正业,本身就有很多的不良习性,孩子在其父的影响下把恶习带到班上,时常逃学,惹是生非。针对如此状况,我冷静分析全班情况,决心从阿明身上先“开刀”治其症。首先便是从爱的情感出发,关怀他,爱护他,尊重信任又严格要求他,敏感地去捕捉他身上那细微的闪光点,逐步让他带着成功的心态生活在集体之中。集体行动帮助他、关心他,从而使他在爱护中得到信心、勇气和力量,集体的纪律又使他加强了自制力,让他在一次次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转化成前进的自信心。后来顺利地跨进中学校门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生。
情感魅力感动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无法代替的,它不仅表现为一种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成败,而且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和高尚的品质。
大家常说“老师既是学生的良师,也应是学生的益友。”因此,教师除扮演权威者的角色之外,更应该扮演朋友和知己的角色,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以赢得学生的好感和认同。情感交流的渠道很多,不仅是走下讲台促膝谈心,关心学生的学习,了解学生的生活,还应在不同场合运用姿态、语气、声调等手段,生动直观地表达“爱生情感”。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作业本上一个亲切的问候、一句鼓励的话语,就可能决定他的一生。教师的苦心、爱心要利用一切机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老师与学生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责任编辑龙建刚
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使自己的品行在学生身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使学生感到教师就是他的榜样。
作为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为人师表很重要,因为小学生模仿教师的意识非常强烈,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美好的形象,学生们也会因模仿教师而自然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最简单的小事情却最为重要,如当教师发现教室的地上有纸屑或粉笔头时,教师主动捡起来;当发现学生摔到在地上时,把学生扶起来;当学生的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进行一定的帮助等。用教师美好的师表去感化学生,不要以为这不值得一提,恰恰相反这些小事情映射出一位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最能反映问题。
作为教师,真正做到不计报酬、无私奉献。要使我们的学生有一个豁达、开朗的性格,无私奉献的品质,教师应做到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给孩子们树立榜样。常常听到有些教师说,某某同学不象话,我辅导他那么长时间,连一句谢谢也不说;某某家长不懂事,对他孩子那么好,他也不领情……辅导孩子本是教师的天职,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有什么理由发牢骚呢?可见,教师的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不能挂在嘴边,要用实际行动来说明,否则学生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有价友谊的现象。
语言魅力启迪学生
语言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法,往往会起到“化冰雪”、“泯恩仇”的奇效。语言还是一种工具,教师掌握好了它,就等于寻觅到了管理的诀窍。教师如果能够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抽象和形象、明示和暗示、无形和有形形成珠联璧合之势,可以取得对学生的最佳教育效果。
譬如有天早晨,有同学迟到,教师说:“你家的钟表是不是该擦油泥了?”全班同学都笑了。气氛活跃了,教师抓住教育机会,接着说:“上课晚两分钟不要紧,我们可以等等你,或者课下补补课,最多挨老师几句批评。可是你们要知道社会、人生是不会等我们的,机会是不可以补的。我们应该养成守时的良好习惯。抓紧时间就是抓紧生命,抓紧了时间就是抓紧了金钱啊。”同学们再一次笑了,迟到的同学在笑声中得到教育。
行为魅力塑造学生
学生渴望教师的爱就像万物需要阳光。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的爱心,才愿意听从老师的教诲,才会喜欢老师,亲近老师。对于小学生而言,容易识别的情感就是教师最直接的充满关爱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将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
比如我以前带过的五年级班上有一个叫阿明的学生,这位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极差,父母离异,父亲不务正业,本身就有很多的不良习性,孩子在其父的影响下把恶习带到班上,时常逃学,惹是生非。针对如此状况,我冷静分析全班情况,决心从阿明身上先“开刀”治其症。首先便是从爱的情感出发,关怀他,爱护他,尊重信任又严格要求他,敏感地去捕捉他身上那细微的闪光点,逐步让他带着成功的心态生活在集体之中。集体行动帮助他、关心他,从而使他在爱护中得到信心、勇气和力量,集体的纪律又使他加强了自制力,让他在一次次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转化成前进的自信心。后来顺利地跨进中学校门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生。
情感魅力感动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无法代替的,它不仅表现为一种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成败,而且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和高尚的品质。
大家常说“老师既是学生的良师,也应是学生的益友。”因此,教师除扮演权威者的角色之外,更应该扮演朋友和知己的角色,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以赢得学生的好感和认同。情感交流的渠道很多,不仅是走下讲台促膝谈心,关心学生的学习,了解学生的生活,还应在不同场合运用姿态、语气、声调等手段,生动直观地表达“爱生情感”。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作业本上一个亲切的问候、一句鼓励的话语,就可能决定他的一生。教师的苦心、爱心要利用一切机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老师与学生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