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语境下的尼采悲剧观——以《悲剧的诞生》为例

来源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uyang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理解尼采的哲学思想,悲剧只是提供了一个维度,把悲剧仅仅作为艺术范畴进行审美解读是无法理解尼采哲学思想的全部的。本文运用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在确立悲剧作为艺术主体地位的同时,运用哲学、美学、伦理、宗教、神话等非艺术的“他者”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解读。 To understand Nietzsche’s philosophy, the tragedy only provides a dimension. It is impossible to understand the whole of Nietzsche’s philosophical thought simply by tracing the tragedy as an aesthetic category. This article uses Levinas ’s theory of “postman” of the French postmodern philosopher. While establishing the tragedy as the main body of art, this article uses the non - art “the Other ” such as philosophy, aesthetics, ethics, religion and myth. Perspectives on the tragedy of Nietzsche from a multi-perspective, multi-dimensional interpretation.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产生疑问;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又产生新的疑问,引发新的思考。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每时每刻都存在,如此诱发其问题意识,进而激发求知欲。  【关键词】问题意识; 初中生物; 创设情境; 策略Students problem awareness strategy o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82-01  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早已被广大数学老师所重视。但是,目前确实有一部分老师谈到能力的培养时常提到的是自觉学习能力,计算能力,掌握基础知识能力,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把思维能力的培养看成是高中和大学的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予重视,是一种违背素质教育的倾向,必须认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83-02  从2004年高考开始,对联重新进入语文考试的范围,这一年的15套高考语文试题中,有七套设有对联题;2005年,又有一些省份设置了对联题,并且进行了相应的变化,增加了难度;接下来在各个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对联也成为语文综合能力测试的主要题型……面对这种趋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古老而陌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