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地区社区支持农业的发展与创新——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

来源 :农业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oke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并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深刻分析社区支持农业在后发地区的发展条件,并根据当地环境,探索社区支持农业的创新发展路径,为解决我国城乡之间的发展隔阂和破解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智能型农业机械研发和应用,走农业科技创新之路必须依赖于高等院校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探讨了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改革课程设置方案、构建贯穿整个教学阶段的双导师制、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和推动校企合作等培养模式,为探索培养农业机械化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思考和借鉴.
为减少肉羊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因环境恶化产生的应激反应,精准调控CO2质量浓度,提出了基于分布式梯度提升框架(LightGBM)、麻雀搜索算法(SSA)融合极限学习机(ELM)的CO2质量浓度预测模型.首先利用LightGBM筛选出与CO2质量浓度相关的重要特征,降低预测模型的输入维度;然后选择Sigmoid为激活函数,使用具有较强非线性处理能力的单隐含层ELM神经网络算法构建CO2质量浓度预测模型;最后通过麻雀智能优化算法对ELM模型中所需要的超参数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模型应用于新疆玛纳斯集约化肉羊养殖基地
分别采用麦饭石和陶粒颗粒处理作为鱼菜共生系统无土栽培及养殖水过滤基质,对生菜株高、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及叶绿素含量等指标测定,以及对乌鳢鱼养殖过程中存活率、增重率和水体pH值、溶解氧含量等水质指标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投放麦饭石可有效提高生菜和乌鳢生长发育水平,试验组比对照组根长、株高、单株质量、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18.4%、15.O%、21.9%、45.8%;乌鳢鱼养殖过程中试验组比对照组的pH值高0.42,溶解氧高0.69 mg/L,死亡率降低7.6%,增加质量提高23.68%.试验证明麦
为明确我国高寒区积雪消融对春季农田土壤水分的作用,针对气象站点监测数据、遥感及陆面模式同化数据在时空分辨率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地处黑龙江省中部的呼兰河流域为例,利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拟流域降雪、积雪、融雪等过程,研究流域内降雪、积雪、融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春季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 表明:呼兰河流域的平均降雪量、最大日积雪量、融雪量空间分布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相近特征;积雪量、降雪量、融雪量变化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相近,这些变化率在流域内大部分区域呈
为实现Penman-Monteith (PM)模型在简易大棚中的蒸散模拟,对PM模型中2个关键参数空气动力学阻力ra和冠层边界层阻力rc组成的6种PM模型使用Bayesian方法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和不确定性分析,使用平均相对误差(MAE)、决定系数(R2)和威尔莫特一致性指数(D)3个模型精度指标对模型率定年(2018年)和检验年(2019年)进行模型精度量化评价.结果 表明:Bayesian参数估计方法使PM模型在简易大棚日尺度蒸散估算精度较高,6种PM模型中有5种在模型率定年和模型检验年同时满足3个精
为证实典型气象条件下宇宙射线中子法测量区域土壤水分准确性的差异和应用普适性,以季节为时间划分尺度,并选取典型气象条件时段,对比研究山地地形下垫面宇宙射线中子法(CRNS)与频域反射法(FDR)土壤水分连续观测效果差异.结果 表明:山地地形下垫面,CRNS水平测量足迹的季节变化较为稳定,垂直足迹在耕作层范围内有一定波动.不同季节降水过程的量级差异是引起CRNS测量结果偏差的主要因素,夏秋两季,在高温少雨导致的持续失墒以及较大量级降水过程等土壤水分变化较为剧烈的时段,CRNS与FDR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春季多
为了解决问答社区中相同语义问句文本的快速自动检测,提出一种基于BERT的Attention-DenseBiGRU农业问句相似度匹配模型.针对农业文本具备的特征,采用12层的中文BERT文本预训练模型对文本数据进行向量化处理,并与Word2Vec、Glove、TF-IDF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BERT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农业文本的高维性和稀疏性问题,并且解决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含义的问题.该网络的每一层都使用注意特征的连接信息以及前面所有递归层的隐藏特征,为了缓解由于密集拼接而导致特征向量尺寸不断增大的
基于“现象-问题-路径”的基本研究逻辑,梳理“视频+农产品”销售现状,概括出“互动型、社交式,信息型、单项式,电商型、平台式,复合型、嵌入式”4种具体营销方式,并分析“视频+农产品”销售模式中存在的“信息质量差异性、网络市场无序化,市场竞争激烈性、内容生产同质化,信息数据爆炸性、盈利模式单一化,农业产品特质性、品质保障复杂化”4大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监督管理、品牌建设、盈利能力、品质管理”4项重点举措,助力“视频+农产品”营销模式优化升级,进一步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
为研究连年施加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的土壤结构、持水性能、玉米产量及可持续性的影响,从2015年开始,在黑土区3°坡耕地径流小区内,将玉米作为试验作物连续进行4年生物炭效应试验.共设置C0(0 t/hm2)、C25(25 t/hm2)、C50(50 t/hm2)、C75(75t/hm2)和C100(100 t/hm2)5种生物炭的施用量处理.结果 表明:4年中土壤容重随生物炭的增加有减小的倾向,孔隙度有逐渐增加的倾向;适量生物炭可有效降低土壤固相比例,提高气相和液相比例,除2015年外,连续3年广义土壤结构
农业旱灾脆弱性动态评价对保障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子系统及指标的发展趋势,识别影响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种联系数伴随函数——五元半偏减法集对势,据此建立了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动态评价方法,在蚌埠市应用结果表明:蚌埠市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系统中的暴露子系统2001-2010年总体由均势转向偏反势,向着集对势降低的方向发展,农业旱灾脆弱性呈增强趋势,其中,对蚌埠市农业旱灾脆弱性变化影响较大的指标为复种指数,且复种指数存在向反势发展的趋势;灾损敏感性子系统发展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