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e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指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功夫。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它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了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学生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语言仓库,锻炼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读的兴趣
  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领读、齐读、自由读、个人读、分角色朗读,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每种形式读的特点,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来朗读。各种形式可以交替进行,富于变化,使学生感到新鲜,吸引人,充分地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如讲读《惊弓之鸟》一课时,我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不仅读出不同身份的人物特征,而且加入表情和动作。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把课文读熟,而且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便兴高采烈、津津有味地准备,争先恐后地表演,在欢笑中不仅锻炼朗读水平,而且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更增强朗读的兴趣。
  二、朗读训练重在指导
  1.指导口脑并用读。
  教师应要求学生见于书,入于耳,显于脑,并诱其发于心,诵于口,表于声,使学生情有所动,心有所感,神游所悟。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感情吟诵,然后逐步领悟:(1)色彩美——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瓜地,色彩鲜明;(2)恬静美——月光泻满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让学生尽情地想象、朗读。
  2?郾抓住从整体到局部的方式进行朗读训练。
  在教学中朗读的训练,应从整体入手,沿着篇、段、句子、词语的路子进行。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我是这样讲读的:(1)初读。让学生自由读全篇课文,初步领略一下“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学生读后对桂林山水总的感觉怎样。初读的目的在于了解课文内容的大概;(2)细读。让学生重点读三两个重点段引导学生抓住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通过反复的读,可知大海的动、西湖的静、与丽江的动而不觉动的对比,产生一种奇特的美,这就是细读产生的效果;(3)重点读。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奇峰突兀,怪石嶙峋……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重点读课文,揣摩重点句段,词语,可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全面。
  3.感受形象,体验情感。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发情感的关键。学生在朗读时,不仅要以语感出发,而且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由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更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课文《美丽的武夷山》时,课文讲“武夷山山势险峻,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教师教学武夷山的山水时那种静、清,结合自己见过的湖水来想象,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再说一说自己身边对大自然的一些破坏的做法,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
  三、评读与促进发展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在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等。有赛就有评,在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做出不同的“解读”。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不应只是强调某个字词该读大声或是读小声,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导。
其他文献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而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快速提高。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
本研究用鸡胚分离方法从发病孔雀脑组织中分离病毒;将分离病毒进行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致病指数试验和半数致死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株病毒可凝集鸡红血球,血凝性可被已知的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外乎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而要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离不开阅读,可以说阅读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阅读课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绘景状物的,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蕴含着人文地理、自然常识、科学知识。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知识,布置学生
摘 要: 口语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作者在平时教学中总结得出符合学生特点的口语交际教学训练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声语言,是依靠口语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学生应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树立合作精神。培养口语交
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评价,一直为大家所忽视,还停留在“师本位”的层面上。评价单调呆板,评语缺人情味、感召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真正提高。在此背景下,如何发挥作业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在实践中,我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寻找学生的亮点,巧用激励评价  作业评价要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多给予鼓励,以增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信心,诱发其内在的智力潜能,切实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就学会交流、学会说话、学会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一个智力发展正常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学习,不能够准确地表情达意,是教育的悲哀,一定是在教育教学的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从课堂情况来看,老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即便是课堂对于学生的提问也大都局限于几个学生,尤其是当有人听课时,老师提问的总是那几个发言积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