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以苍凉的文字告诉今天,杨靖宇牺牲最真实的证据,一个个抗联叛徒最终的结局,你会无动于衷?假如这样的悲情书写,一如关东大森林那样俯仰无愧,你会错过?
一
弱冠之年,我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就读。那时,学校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请人授课。据说授课人曾是军人。那日,室外阴雨,授课人大步走进教室,面如赤枣,匕鬯不惊,关东口音:
“1940年2月23日,长白山下,松花江畔,滴水成冰,零下40度。请同学们永远记住这个地点:吉林省白山市濛江县,有一个叫三道崴子的地方,一位大名鼎鼎,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中国军人,已断粮五天,身患重感冒,左肩中弹,双脚严重冻伤,孤身陷入重围……
“至此,这位伤病交加、饥寒交迫的中国军人,以及他的抗联第一路军,已在白山黑水、一望无际的大森林里,与强大的日军进行了9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连同整个东北的抗联队伍,已经死死地拖住了76万日军……
“就在日军基本完成了‘三江大讨伐’,将北满抗联的第二、三路军基本歼灭之后,欲倾一国之力,将南满的抗联第一路军斩草除根。按当时日本关东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签发的《关于捕杀抗联高中级干部赏金的规定》,这位中国军人,排名第一。
“2月23日上午,这个筋疲力尽,体能已近极限的中国军人,在濛江县保安村以西的山林里,遇到了4个疑似上山打柴的山民,但实际上,他们是伪牌长(注:伪满时期实行的保甲制,即县长、保长、甲长、牌长四级)赵廷喜,村民孙长喜、辛顺礼、迟徳顺。中国军人掏出身上所有的钱币,恳求他们卖些吃的充饥。伪牌长赵廷喜很快就认出了眼前这位身高一米九五、连站都站不稳的中国军人是谁,当即劝他投降日本人。中国军人平静地回答:如果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
说到这,授课人已是泪流满面。
“回去的路上,赵廷喜迎面撞上铁杆汉奸李正新。他在李正新的威逼利诱下,说出了实情……是日,当这位中国军人,靠在三道崴子的一棵狰狞的‘扭筋树’上,被关东军的步枪齐发,抗联叛徒神枪手张奚若的机枪点射击中后,他的手枪仍决绝地响着……”
听到此处,我的心似被一只大手紧紧攥牢,挥之不去。
“这位中国军人死后,参与‘围剿’他的日本通化警务长岸谷隆一郎,根本无法理解,5天5夜,零下40度,颗粮未进,伤病缠身,他是靠什么撑下来的?当他让随军医生剖开这位中国军人的肠胃后,看到的只是棉絮和树皮时,震惊地说道:‘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一时间,所有在场的关东军士兵都肃然起敬,向这位中国军人行敬军礼……
“这位因指挥剖开烈士的尸体,杀害中国军人有功升任通化省次长、军衔少将的岸谷隆一郎,在抗战胜利前夕,因长期不堪被烈士惨死的噩梦折磨,一日,将毒药洒进酱汤,毒死全家后切腹自杀。死前说:‘中国有这样的铁血军人,这个民族决不会亡!’”
全班同学唏嘘不止。
“日本人在这位中国军人死后,又命射杀他的机枪手张奚若、抗联叛徒白万仁、王佐华,用铡刀铡去烈士的头颅示众。张奚若持刀,白万仁抱着烈士的腿,王佐华抬着烈士的头,一刀下去,就将这位烈士的头颅铡落滚地……万恶的日本鬼子,千刀万剐的民族败类,连烈士的尸体都要极尽侮辱……”
说到这,授课者双手捂脸,哭出声来。一时间,我和同学们哭成一片。授课者整理了一下情绪之后,复又缓慢地说道:
“这位红军,1927年5月5日入党,早在1934年,中共中央于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大会上,因病缺席仍當选为中央政府执委,在整个中国抗战伊始,死得最为惨烈的中国军人,就是名满天下的杨靖宇将军。
“1946年2月,杨将军壮烈牺牲的地方,吉林省白山市的濛江县,因此得名:靖宇县。”
二
我时常神情恍惚。似在我混沌的生命中,深深地植下了睥睨一切的英雄情结。大凡身边有性格“首鼠两端”者,在我眼中皆有叛徒之嫌,只想随手干掉他们。我也曾多次暗中考问自己:如果我是杨靖宇,在那种超出人类承受的极限之下,面对死亡,选择有尊严的死,还是苟活下去?尽管答案我不敢再往下追去。但我发誓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写一部大悲剧《杨靖宇》的信念与决心,却与日倍增。
不然,我那日渐清晰的英雄情结,朦胧的“悲剧美学”觉悟,将无从安放。
三
1939的冬天,对于长期风餐露宿,在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下对日作战的抗联队伍,格外艰难。
饿、病、冻死的非战斗减员与日俱增,带枪脱队失踪的人和事时有发生。在日军更加疯狂的绞杀之中,又在原始森林里,采取集团部落之间开辟汽车往返道路,分屯并村的新战术之下,将山民赶入“人圈”发证编号,严禁进山打猎挖珍。一人失踪,十家连坐。一旦发现为抗联送粮者即开膛挖心,枭首示众。加之本来就动机迥异,成分复杂,因战事频繁,还来不及进行政治教育的抗联成员,屡出汉奸叛徒,竟领着关东军彻底捣毁了杨靖宇精心藏匿粮食、衣物、药品、枪支弹药的补给线“密营”。顿时,使抗联第一路军陷入空前的绝境。到了1940年2月,杨靖宇的部队从最初的一万多人,锐减至身边的20多人。
据日军档案记载:“2月15日早晨,杨靖宇在濛江县五斤顶子西北方的山坳里,再次被关东军讨伐队发现时,身边仅有六个人。日军随即进行了更加猛烈的追击。杨靖宇率战士边打边撤。战斗中,杨靖宇诈降后,三枪打死正喊话的日军讨伐队副队长伊腾,一枪打折伪警察大队长崔冑峰的大腿骨后,暂且逃脱。”
虽然,这是杨靖宇牺牲前指挥的最后一次战斗,但他还是坚决地让警卫员黄生发,司务员刘福泰带领四名伤员向深山老林深处转移,自己却向相反方向独自走去,以引开敌人。
2月18日,逃出包围圈的抗联战士朱文范、聂东华,在濛江县大东沟买粮食时,被叛徒认出,在与讨伐队发生了半个小时的激战后牺牲。关东军从他们身上搜出:手枪、手表、现金、钢笔、口琴和杨靖宇的印鉴后,断定杨靖宇就在附近。于是,日军调来了空中的侦察机、地上的装甲车和大批日伪警察部队,只是为了一个伤病交加、饥寒交迫的中国抗联将军。 在当时日本人出的《满洲治安小史》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日军指挥官西谷喜代人率帝国军人和满洲国军警,将杨靖宇紧紧包围至30米处的一棵大树下时,开始喊话:‘君是杨司令否?’试图劝降。但杨靖宇回答:‘不必多说,开枪吧!’枪声响了近半个小时。”
另据日军作战档案《阵中日记》载:“康德七年(1940年2月23日),濛江县西南方向六公里处的高地,杨靖宇在此处向四个山民索取食物。接到报告,本部队员(包括特搜指纹班)立即出动,交战20分钟,将匪首杨靖宇击毙。”
四
幕启:原始大森林一望无际……
一队“靖宇小学”的儿童们,在童歌声中升旗后,舞台暗转复眀。松花江畔,长白山下,吉林省濛江县境内,林海雪原,尸横遍野,硝烟滚滚。抗联战士与关东军士兵的尸体,扭曲盘缠在一起,满目疮痍。
苍凉的合唱声起,一束追光锁定在尸堆中全身浴血的杨靖宇,他从死尸中挣扎着立起,环顾四周后唱起主题歌《脊梁》:
葬我于白山黑水的故乡
痛哭我山河破碎的国殇
用抗联骨肉筑起的血墙
挡住日寇的子弹和刀枪
宁死不屈的抗联烈士
高高擎起民族的脊梁
子弹
每一次射穿我们的心脏
抗联英烈的火旗像血海一样激荡
当无情的岁月呵
在苟活的生命里拿走太多的记忆
历史不得不再次抬起它的头颅
仰望
森林铸就的群像
杨靖宇(低男中音)的歌声,首先唤醒了剧中的女主角,抗联卫生员山妮(抒情女高音)。他们在尸堆中彼此寻找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于是杨靖宇的心声,山妮的独白,响彻了整个林海雪原……
说实话,我不是诗人,并不擅长写歌剧角色的唱词。但那时,我写下杨靖宇的咏叹调《脊梁》,以及山妮对杨将军的一往情深,似有神助,山妮唱:
那是一个长白山的黎明
放眼一派血似的映山红
松花江上的打鱼船上
一网下去呵活鱼乱蹦
深山老林里有人挖参
松木学堂里读声阵阵
就是这个如歌的早晨
小鬼子的马队和火把
踏碎每家猎户的梦境
刺刀捅进爹娘的胸膛
子弹打穿了发小的心
一位跨马双枪的天神
一枪一个东洋小鬼子
他将一个待嫁的新娘
活生生从虎口中夺回
还山妮干净的女儿身
从此后呵恩人杨将军
在我心魂的黑土地上
像棵大树深深扎了根
杨靖宇和山妮的独唱重唱后,号称“小杨靖宇”的参谋长程斌(男高音)、文化教员朴善玉(女中音)、方政委(男低音)、警卫营长大个子(男中音)、少年警卫员小犊子(抒情男高音)、山民朴大爷(男低音),逐个从尸堆里渐次立起,似八座抗联英雄的铜像,唱出八重唱《脊梁》,桴鼓相应,经天纬地。
五
杨靖宇的壮烈牺牲,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导致抗联极少数的人进入朝鲜和苏联境内,事实上整个东北抗联已被全部“剿灭”。
讨伐有功的关东军699部队长野副昌徳,以中将军衔升任“新京长春”的防卫司令。而那个下令剖开杨靖宇的肠胃,铡下其头颅,在通化和牡丹江等城头上枭首示众的岸谷隆一郎,更是一路履新,先后当过伪通化、山西、热河省次长。出卖和打死杨靖宇的叛徒也都得到了不菲的犒赏。
如果杨靖宇身负重伤,病饿交加,孤身陷入重围,活命的唯一选择只有交枪,后人尚可理解。但杨靖宇既没有选择自杀守节,更没有享受高官厚禄而体面地苟活,却以一个中国军人的尊严,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与其说杨靖宇的壮烈牺牲,是日本关东军以数千倍的军力将其正面击毙,不如说杨将军的死,是以“抗联重量级叛徒”第一师师长程斌、赵廷喜、机枪手张奚若、白万仁、王佐华以及曾与杨靖宇情同父子的张秀峰等,所形成的一个抗联的叛徒集团杀害的。
怎么出了那么多的叛徒?
原通化市史志办的副主任胡維仁,给出了较权威性的答案:“以下三个原因,是造成东北抗联屡出叛徒,全军覆没的关键。一是抗联队伍的成分鱼龙混杂,既有党组织建立的游击队,又有被收编的东北军散兵游勇、占山为王的绿林好汉,战场倒戈的伪警察及胡子响马等。二是因当时日伪军“围剿”频繁,大小战斗太多,部队根本没有时间展开政治思想教育,彻底整编甄别战士,很难保证队伍的纯洁性。虽大多数人痛恨日本人,为报国难家仇而战,但也有相当一大部分人,只是为了当兵吃饭来参军的。一旦部队物资匮乏,食不果腹,住无定处,生命又有危险,这些人当然会动摇逃跑。三是一些本来革命意志并不坚定的抗联将士,因为敌众我寡,生存条件恶劣,战斗异常惨烈,对生还和前途看不到希望,自然在遭遇大危难,最需要坚持战斗的关键时刻,精神崩溃变节投敌。
“自1938年秋,到1939年的冬,抗联生存和斗争环境最为恶劣,正是那一段时间,抗联投敌叛变的人数之多,令人齿寒。这更与当时日军不择手段,破釜沉舟,疯狂绞杀抗联战士密切相关。”
事实上,重量级的叛徒程斌,不仅在变节前作战智勇双全,战略战术更是灵活机动,善打硬仗、漂亮仗。他的军事思想、战斗意志和指挥方式,当是天赋异秉、才华横溢的。他是当时整个抗联第一军中,为数不多,文化程度较高,资历很深,威信很高的主要将领之一。不仅是抗联第一军主力师师长,更是杨靖宇肱股爱将和亲密战友。程斌对杨靖宇的一切了如指掌,就连他的思维模式、指挥方式、生活习惯、爱憎好恶无不形同己出。故,年轻才俊、风流倜傥的程斌,在整个抗联第一军中,享有“小杨靖宇”之称。 再沉再重的痛呵
怎能比
失去你这抗联女神
白桦林里轻轻地埋
黑土地上深深地葬
倾长白山一山积雪
覆盖你巾帼女儿身
尽松花江滔天之水
供奉你的玉壶冰心
等冰雪融化的黎明
看山花烂漫的早晨
我们相约
在天国深处牵手
我们说定
大森林尽头守魂
在我的剧本“猪肚”部分,对杨靖宇和少年警卫员小犊子,以及他的警卫营长大个子的父性大爱,长兄之情,竟有两场好似临空飞来的妙语解颐之笔。
小犊子被一群抗联女战士,披红戴绿扮成新郎官,推至舞台中央。关东大秧歌唢呐声起,他双手执快板边打边唱:
麻屋子呀红帐子
里边坐个白胖子
大花轿哟颤悠悠
里边藏个新娘子
小老鼠上灯台
吃饱了下不来
红蜡烛洞房夜
新媳妇的盖头
小犊子掀起来
杨靖宇腰扎红绸,边扭大秧歌边附和:
小老鼠呵小犊子
就是一对傻狍子
撑坏了你下不来
娶媳妇哟梦里抬
十里八乡传得快呵
小犊子羞得不自在
关东大秧歌的音乐益加响亮,天幕上一派血色的映山红,杨靖宇将朝他奔来的小犊子,一把抱起举过头顶,使其骑在脖上,父子般欢笑而去。
一阵巨大的爆炸声后,全台陡黑。一束追光,聚焦在全身浴血,为掩护杨靖宇和战友撤退,拉响手榴弹的大个子的尸体上。少顷,大个子梦游般地立起,朝微笑着向他走来的杨靖宇伸开双臂,两人紧紧拥抱。杨与他的重唱起:
都说东北三件宝
人参貂皮靰鞡草
我说吉林三件珍
枸杞鹿茸林蛙蹦
棒打狍子瓢舀鱼
野鸡掉进饭锅里
松花江里鲟鳇鱼
黑土地下埋黄金
关东地界赛天堂
谁都想来打个滚
亲戚串门烧大炕
虎狼进屯操猎槍
白山黑水大森林
祖祖辈辈出猎人
日本通化警务长岸谷隆一郎,在杨靖宇被击毙之后,面对这个一米九五大个子的尸体,在山林雪地里翻滚腾挪,灵活得像一只大鸵鸟,曾骗过多少日本军人枪口的抗联将军,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被追击了5天5夜,不吃不喝,左肩挂彩,双脚严重冻伤的人,竟还能战斗?还能打死打伤多名日伪军?他是怎样做到的?
于是,岸谷隆一郎决定,剖开杨靖宇的胸膛腹胃看个究竟。
我曾在许多史料和文字中,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书写:“日本人解剖杨靖宇的肠胃之后,看到里面没有一粒粮食。有的只是草根、棉絮和树皮时,日军士兵当即向杨靖宇的遗体行敬军礼,在场的中国医生流下了眼泪……”
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是时,濛江县民众医院的医生洪宝源,多被认为是解剖杨靖宇遗体的主刀医生。几十年后,县志史办的刘贤找到了洪宝源核实这件事时,这才从当事者的嘴里知道了真相。
“日本人解剖杨靖宇尸体时,我并不在现场。当几个日本兵用托盘,端来一件人的内脏让我化验时,我一看便知这是人的胃。而这只已被切开并严重萎缩变形的胃,肯定是因为长期饥饿造成的。进一步的化验,让我更为吃惊。里面除了一团团棉絮,并无一粒粮食。那些棉絮竟是刚刚吃进去的,一团团的根本没有变样,但胃里绝没有草根树皮。这无疑是后人的想象。那时正值寒冬腊月,零下40度,滴水成冰,地上的草根本挖不动,树皮怎么扒得下来?当我知道,这是杨靖宇将军的胃时,我哭了。我想,如果胃里真有树皮,杨将军说不定就能挺过去。因为树皮还可以消化,而他的胃里,尽是些棉花套子呵……”
洪宝源医生这段口述,不仅让我浑身觳觫,更让我剧本“豹尾”部分的写作,突然有如一道电光闪过。
太阳高悬中天,松花江畔血红雪白,大森林一如黑白相间的泼墨。手术台上被解剖的杨靖宇,从众人围观中坐起,下地缓去。当他背影朝大地深处走去后,太阳瞬间炸成粉齑,血海充斥整个天幕。杨靖宇咏叹调《脊梁》,从天籁中传来,无数抗联烈士,汇成一排排大森林,朝他浪涛般地汹涌而来……
舞台切光复明,一队“靖宇县小学”的少先队员,仰望冉冉升起的国旗,致少先队礼后,童声合唱起:
寒冬腊月天
大雪压松尖
英雄杨靖宇
永活在人间
八
1940年2月24日,日伪军割下杨靖宇的头颅后,将他抛尸于濛江县的荒郊野外。感于杨靖宇的威名和巨大影响,保安村村长刘成祥,带着几个村民,冒着被日本人杀头的危险,悄悄地为杨靖宇收尸后,草草地掩埋了。
日本投降后,东北党组织千方百计地要找回杨靖宇的头颅,终因国民党军抢先占领了长春,地下党屡次涉险却不曾得手。后来获悉日本人在撤出长春前,已将杨靖宇的头颅转藏于长春医学院解剖学教室中。
正好李野光领导的地下党小组里,有位医生叫刘亚光,此人智勇双全,讷言敏行。但当时的长春医学院,已被国民党第一兵团征作保安骑兵第二旅的作战司令部,所以戒备森严,任何人进出都要搜身检查,很难取出烈士的头颅。最后,刘亚光在李野光重新制订的周密计划下,以及整个党小组分成几股人马的密切配合中,利用长春被解放军四野围城10个月、粮食紧缺、一饭如命的特殊情况,用7斤高粱米救了负责看守医疗器械室的警察曹如超全家,使他感激不尽放松警戒。并由另一组人打通了旅指挥部的关系,抓住当时国民党高官,视联手倒卖医学院器材司空见惯的机会,以拉器材为由,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杨靖宇头颅,连同存放一处的抗联名将陈翰章烈士的头颅,一并抢运了出来。随后,两位重要抗联将军的头颅,被秘密地运到刘亚光的诊所密室里存放。直到当年10月,长春守军10万被全歼,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被俘。
两个月后,一名解放军军官和五名战士,将烈士的头颅用专列送到哈尓滨不久,就被送进了松花江边的东北烈士纪念馆。
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壮烈牺牲18周年祭,烈士的头颅与尸体,终于经历了18个春秋,身首合一,入土为安,被安葬在靖宇县郊的烈士陵园里。
九
毫无疑问,死亡的困惑,是一切哲学的源头。
如果一个民族的心灵史,就是一部史诗,那么,这部史诗的根脉,当是神性的图腾。
一
弱冠之年,我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就读。那时,学校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请人授课。据说授课人曾是军人。那日,室外阴雨,授课人大步走进教室,面如赤枣,匕鬯不惊,关东口音:
“1940年2月23日,长白山下,松花江畔,滴水成冰,零下40度。请同学们永远记住这个地点:吉林省白山市濛江县,有一个叫三道崴子的地方,一位大名鼎鼎,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中国军人,已断粮五天,身患重感冒,左肩中弹,双脚严重冻伤,孤身陷入重围……
“至此,这位伤病交加、饥寒交迫的中国军人,以及他的抗联第一路军,已在白山黑水、一望无际的大森林里,与强大的日军进行了9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连同整个东北的抗联队伍,已经死死地拖住了76万日军……
“就在日军基本完成了‘三江大讨伐’,将北满抗联的第二、三路军基本歼灭之后,欲倾一国之力,将南满的抗联第一路军斩草除根。按当时日本关东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签发的《关于捕杀抗联高中级干部赏金的规定》,这位中国军人,排名第一。
“2月23日上午,这个筋疲力尽,体能已近极限的中国军人,在濛江县保安村以西的山林里,遇到了4个疑似上山打柴的山民,但实际上,他们是伪牌长(注:伪满时期实行的保甲制,即县长、保长、甲长、牌长四级)赵廷喜,村民孙长喜、辛顺礼、迟徳顺。中国军人掏出身上所有的钱币,恳求他们卖些吃的充饥。伪牌长赵廷喜很快就认出了眼前这位身高一米九五、连站都站不稳的中国军人是谁,当即劝他投降日本人。中国军人平静地回答:如果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
说到这,授课人已是泪流满面。
“回去的路上,赵廷喜迎面撞上铁杆汉奸李正新。他在李正新的威逼利诱下,说出了实情……是日,当这位中国军人,靠在三道崴子的一棵狰狞的‘扭筋树’上,被关东军的步枪齐发,抗联叛徒神枪手张奚若的机枪点射击中后,他的手枪仍决绝地响着……”
听到此处,我的心似被一只大手紧紧攥牢,挥之不去。
“这位中国军人死后,参与‘围剿’他的日本通化警务长岸谷隆一郎,根本无法理解,5天5夜,零下40度,颗粮未进,伤病缠身,他是靠什么撑下来的?当他让随军医生剖开这位中国军人的肠胃后,看到的只是棉絮和树皮时,震惊地说道:‘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一时间,所有在场的关东军士兵都肃然起敬,向这位中国军人行敬军礼……
“这位因指挥剖开烈士的尸体,杀害中国军人有功升任通化省次长、军衔少将的岸谷隆一郎,在抗战胜利前夕,因长期不堪被烈士惨死的噩梦折磨,一日,将毒药洒进酱汤,毒死全家后切腹自杀。死前说:‘中国有这样的铁血军人,这个民族决不会亡!’”
全班同学唏嘘不止。
“日本人在这位中国军人死后,又命射杀他的机枪手张奚若、抗联叛徒白万仁、王佐华,用铡刀铡去烈士的头颅示众。张奚若持刀,白万仁抱着烈士的腿,王佐华抬着烈士的头,一刀下去,就将这位烈士的头颅铡落滚地……万恶的日本鬼子,千刀万剐的民族败类,连烈士的尸体都要极尽侮辱……”
说到这,授课者双手捂脸,哭出声来。一时间,我和同学们哭成一片。授课者整理了一下情绪之后,复又缓慢地说道:
“这位红军,1927年5月5日入党,早在1934年,中共中央于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大会上,因病缺席仍當选为中央政府执委,在整个中国抗战伊始,死得最为惨烈的中国军人,就是名满天下的杨靖宇将军。
“1946年2月,杨将军壮烈牺牲的地方,吉林省白山市的濛江县,因此得名:靖宇县。”
二
我时常神情恍惚。似在我混沌的生命中,深深地植下了睥睨一切的英雄情结。大凡身边有性格“首鼠两端”者,在我眼中皆有叛徒之嫌,只想随手干掉他们。我也曾多次暗中考问自己:如果我是杨靖宇,在那种超出人类承受的极限之下,面对死亡,选择有尊严的死,还是苟活下去?尽管答案我不敢再往下追去。但我发誓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写一部大悲剧《杨靖宇》的信念与决心,却与日倍增。
不然,我那日渐清晰的英雄情结,朦胧的“悲剧美学”觉悟,将无从安放。
三
1939的冬天,对于长期风餐露宿,在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下对日作战的抗联队伍,格外艰难。
饿、病、冻死的非战斗减员与日俱增,带枪脱队失踪的人和事时有发生。在日军更加疯狂的绞杀之中,又在原始森林里,采取集团部落之间开辟汽车往返道路,分屯并村的新战术之下,将山民赶入“人圈”发证编号,严禁进山打猎挖珍。一人失踪,十家连坐。一旦发现为抗联送粮者即开膛挖心,枭首示众。加之本来就动机迥异,成分复杂,因战事频繁,还来不及进行政治教育的抗联成员,屡出汉奸叛徒,竟领着关东军彻底捣毁了杨靖宇精心藏匿粮食、衣物、药品、枪支弹药的补给线“密营”。顿时,使抗联第一路军陷入空前的绝境。到了1940年2月,杨靖宇的部队从最初的一万多人,锐减至身边的20多人。
据日军档案记载:“2月15日早晨,杨靖宇在濛江县五斤顶子西北方的山坳里,再次被关东军讨伐队发现时,身边仅有六个人。日军随即进行了更加猛烈的追击。杨靖宇率战士边打边撤。战斗中,杨靖宇诈降后,三枪打死正喊话的日军讨伐队副队长伊腾,一枪打折伪警察大队长崔冑峰的大腿骨后,暂且逃脱。”
虽然,这是杨靖宇牺牲前指挥的最后一次战斗,但他还是坚决地让警卫员黄生发,司务员刘福泰带领四名伤员向深山老林深处转移,自己却向相反方向独自走去,以引开敌人。
2月18日,逃出包围圈的抗联战士朱文范、聂东华,在濛江县大东沟买粮食时,被叛徒认出,在与讨伐队发生了半个小时的激战后牺牲。关东军从他们身上搜出:手枪、手表、现金、钢笔、口琴和杨靖宇的印鉴后,断定杨靖宇就在附近。于是,日军调来了空中的侦察机、地上的装甲车和大批日伪警察部队,只是为了一个伤病交加、饥寒交迫的中国抗联将军。 在当时日本人出的《满洲治安小史》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日军指挥官西谷喜代人率帝国军人和满洲国军警,将杨靖宇紧紧包围至30米处的一棵大树下时,开始喊话:‘君是杨司令否?’试图劝降。但杨靖宇回答:‘不必多说,开枪吧!’枪声响了近半个小时。”
另据日军作战档案《阵中日记》载:“康德七年(1940年2月23日),濛江县西南方向六公里处的高地,杨靖宇在此处向四个山民索取食物。接到报告,本部队员(包括特搜指纹班)立即出动,交战20分钟,将匪首杨靖宇击毙。”
四
幕启:原始大森林一望无际……
一队“靖宇小学”的儿童们,在童歌声中升旗后,舞台暗转复眀。松花江畔,长白山下,吉林省濛江县境内,林海雪原,尸横遍野,硝烟滚滚。抗联战士与关东军士兵的尸体,扭曲盘缠在一起,满目疮痍。
苍凉的合唱声起,一束追光锁定在尸堆中全身浴血的杨靖宇,他从死尸中挣扎着立起,环顾四周后唱起主题歌《脊梁》:
葬我于白山黑水的故乡
痛哭我山河破碎的国殇
用抗联骨肉筑起的血墙
挡住日寇的子弹和刀枪
宁死不屈的抗联烈士
高高擎起民族的脊梁
子弹
每一次射穿我们的心脏
抗联英烈的火旗像血海一样激荡
当无情的岁月呵
在苟活的生命里拿走太多的记忆
历史不得不再次抬起它的头颅
仰望
森林铸就的群像
杨靖宇(低男中音)的歌声,首先唤醒了剧中的女主角,抗联卫生员山妮(抒情女高音)。他们在尸堆中彼此寻找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于是杨靖宇的心声,山妮的独白,响彻了整个林海雪原……
说实话,我不是诗人,并不擅长写歌剧角色的唱词。但那时,我写下杨靖宇的咏叹调《脊梁》,以及山妮对杨将军的一往情深,似有神助,山妮唱:
那是一个长白山的黎明
放眼一派血似的映山红
松花江上的打鱼船上
一网下去呵活鱼乱蹦
深山老林里有人挖参
松木学堂里读声阵阵
就是这个如歌的早晨
小鬼子的马队和火把
踏碎每家猎户的梦境
刺刀捅进爹娘的胸膛
子弹打穿了发小的心
一位跨马双枪的天神
一枪一个东洋小鬼子
他将一个待嫁的新娘
活生生从虎口中夺回
还山妮干净的女儿身
从此后呵恩人杨将军
在我心魂的黑土地上
像棵大树深深扎了根
杨靖宇和山妮的独唱重唱后,号称“小杨靖宇”的参谋长程斌(男高音)、文化教员朴善玉(女中音)、方政委(男低音)、警卫营长大个子(男中音)、少年警卫员小犊子(抒情男高音)、山民朴大爷(男低音),逐个从尸堆里渐次立起,似八座抗联英雄的铜像,唱出八重唱《脊梁》,桴鼓相应,经天纬地。
五
杨靖宇的壮烈牺牲,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导致抗联极少数的人进入朝鲜和苏联境内,事实上整个东北抗联已被全部“剿灭”。
讨伐有功的关东军699部队长野副昌徳,以中将军衔升任“新京长春”的防卫司令。而那个下令剖开杨靖宇的肠胃,铡下其头颅,在通化和牡丹江等城头上枭首示众的岸谷隆一郎,更是一路履新,先后当过伪通化、山西、热河省次长。出卖和打死杨靖宇的叛徒也都得到了不菲的犒赏。
如果杨靖宇身负重伤,病饿交加,孤身陷入重围,活命的唯一选择只有交枪,后人尚可理解。但杨靖宇既没有选择自杀守节,更没有享受高官厚禄而体面地苟活,却以一个中国军人的尊严,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与其说杨靖宇的壮烈牺牲,是日本关东军以数千倍的军力将其正面击毙,不如说杨将军的死,是以“抗联重量级叛徒”第一师师长程斌、赵廷喜、机枪手张奚若、白万仁、王佐华以及曾与杨靖宇情同父子的张秀峰等,所形成的一个抗联的叛徒集团杀害的。
怎么出了那么多的叛徒?
原通化市史志办的副主任胡維仁,给出了较权威性的答案:“以下三个原因,是造成东北抗联屡出叛徒,全军覆没的关键。一是抗联队伍的成分鱼龙混杂,既有党组织建立的游击队,又有被收编的东北军散兵游勇、占山为王的绿林好汉,战场倒戈的伪警察及胡子响马等。二是因当时日伪军“围剿”频繁,大小战斗太多,部队根本没有时间展开政治思想教育,彻底整编甄别战士,很难保证队伍的纯洁性。虽大多数人痛恨日本人,为报国难家仇而战,但也有相当一大部分人,只是为了当兵吃饭来参军的。一旦部队物资匮乏,食不果腹,住无定处,生命又有危险,这些人当然会动摇逃跑。三是一些本来革命意志并不坚定的抗联将士,因为敌众我寡,生存条件恶劣,战斗异常惨烈,对生还和前途看不到希望,自然在遭遇大危难,最需要坚持战斗的关键时刻,精神崩溃变节投敌。
“自1938年秋,到1939年的冬,抗联生存和斗争环境最为恶劣,正是那一段时间,抗联投敌叛变的人数之多,令人齿寒。这更与当时日军不择手段,破釜沉舟,疯狂绞杀抗联战士密切相关。”
事实上,重量级的叛徒程斌,不仅在变节前作战智勇双全,战略战术更是灵活机动,善打硬仗、漂亮仗。他的军事思想、战斗意志和指挥方式,当是天赋异秉、才华横溢的。他是当时整个抗联第一军中,为数不多,文化程度较高,资历很深,威信很高的主要将领之一。不仅是抗联第一军主力师师长,更是杨靖宇肱股爱将和亲密战友。程斌对杨靖宇的一切了如指掌,就连他的思维模式、指挥方式、生活习惯、爱憎好恶无不形同己出。故,年轻才俊、风流倜傥的程斌,在整个抗联第一军中,享有“小杨靖宇”之称。 再沉再重的痛呵
怎能比
失去你这抗联女神
白桦林里轻轻地埋
黑土地上深深地葬
倾长白山一山积雪
覆盖你巾帼女儿身
尽松花江滔天之水
供奉你的玉壶冰心
等冰雪融化的黎明
看山花烂漫的早晨
我们相约
在天国深处牵手
我们说定
大森林尽头守魂
在我的剧本“猪肚”部分,对杨靖宇和少年警卫员小犊子,以及他的警卫营长大个子的父性大爱,长兄之情,竟有两场好似临空飞来的妙语解颐之笔。
小犊子被一群抗联女战士,披红戴绿扮成新郎官,推至舞台中央。关东大秧歌唢呐声起,他双手执快板边打边唱:
麻屋子呀红帐子
里边坐个白胖子
大花轿哟颤悠悠
里边藏个新娘子
小老鼠上灯台
吃饱了下不来
红蜡烛洞房夜
新媳妇的盖头
小犊子掀起来
杨靖宇腰扎红绸,边扭大秧歌边附和:
小老鼠呵小犊子
就是一对傻狍子
撑坏了你下不来
娶媳妇哟梦里抬
十里八乡传得快呵
小犊子羞得不自在
关东大秧歌的音乐益加响亮,天幕上一派血色的映山红,杨靖宇将朝他奔来的小犊子,一把抱起举过头顶,使其骑在脖上,父子般欢笑而去。
一阵巨大的爆炸声后,全台陡黑。一束追光,聚焦在全身浴血,为掩护杨靖宇和战友撤退,拉响手榴弹的大个子的尸体上。少顷,大个子梦游般地立起,朝微笑着向他走来的杨靖宇伸开双臂,两人紧紧拥抱。杨与他的重唱起:
都说东北三件宝
人参貂皮靰鞡草
我说吉林三件珍
枸杞鹿茸林蛙蹦
棒打狍子瓢舀鱼
野鸡掉进饭锅里
松花江里鲟鳇鱼
黑土地下埋黄金
关东地界赛天堂
谁都想来打个滚
亲戚串门烧大炕
虎狼进屯操猎槍
白山黑水大森林
祖祖辈辈出猎人
日本通化警务长岸谷隆一郎,在杨靖宇被击毙之后,面对这个一米九五大个子的尸体,在山林雪地里翻滚腾挪,灵活得像一只大鸵鸟,曾骗过多少日本军人枪口的抗联将军,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被追击了5天5夜,不吃不喝,左肩挂彩,双脚严重冻伤的人,竟还能战斗?还能打死打伤多名日伪军?他是怎样做到的?
于是,岸谷隆一郎决定,剖开杨靖宇的胸膛腹胃看个究竟。
我曾在许多史料和文字中,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书写:“日本人解剖杨靖宇的肠胃之后,看到里面没有一粒粮食。有的只是草根、棉絮和树皮时,日军士兵当即向杨靖宇的遗体行敬军礼,在场的中国医生流下了眼泪……”
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是时,濛江县民众医院的医生洪宝源,多被认为是解剖杨靖宇遗体的主刀医生。几十年后,县志史办的刘贤找到了洪宝源核实这件事时,这才从当事者的嘴里知道了真相。
“日本人解剖杨靖宇尸体时,我并不在现场。当几个日本兵用托盘,端来一件人的内脏让我化验时,我一看便知这是人的胃。而这只已被切开并严重萎缩变形的胃,肯定是因为长期饥饿造成的。进一步的化验,让我更为吃惊。里面除了一团团棉絮,并无一粒粮食。那些棉絮竟是刚刚吃进去的,一团团的根本没有变样,但胃里绝没有草根树皮。这无疑是后人的想象。那时正值寒冬腊月,零下40度,滴水成冰,地上的草根本挖不动,树皮怎么扒得下来?当我知道,这是杨靖宇将军的胃时,我哭了。我想,如果胃里真有树皮,杨将军说不定就能挺过去。因为树皮还可以消化,而他的胃里,尽是些棉花套子呵……”
洪宝源医生这段口述,不仅让我浑身觳觫,更让我剧本“豹尾”部分的写作,突然有如一道电光闪过。
太阳高悬中天,松花江畔血红雪白,大森林一如黑白相间的泼墨。手术台上被解剖的杨靖宇,从众人围观中坐起,下地缓去。当他背影朝大地深处走去后,太阳瞬间炸成粉齑,血海充斥整个天幕。杨靖宇咏叹调《脊梁》,从天籁中传来,无数抗联烈士,汇成一排排大森林,朝他浪涛般地汹涌而来……
舞台切光复明,一队“靖宇县小学”的少先队员,仰望冉冉升起的国旗,致少先队礼后,童声合唱起:
寒冬腊月天
大雪压松尖
英雄杨靖宇
永活在人间
八
1940年2月24日,日伪军割下杨靖宇的头颅后,将他抛尸于濛江县的荒郊野外。感于杨靖宇的威名和巨大影响,保安村村长刘成祥,带着几个村民,冒着被日本人杀头的危险,悄悄地为杨靖宇收尸后,草草地掩埋了。
日本投降后,东北党组织千方百计地要找回杨靖宇的头颅,终因国民党军抢先占领了长春,地下党屡次涉险却不曾得手。后来获悉日本人在撤出长春前,已将杨靖宇的头颅转藏于长春医学院解剖学教室中。
正好李野光领导的地下党小组里,有位医生叫刘亚光,此人智勇双全,讷言敏行。但当时的长春医学院,已被国民党第一兵团征作保安骑兵第二旅的作战司令部,所以戒备森严,任何人进出都要搜身检查,很难取出烈士的头颅。最后,刘亚光在李野光重新制订的周密计划下,以及整个党小组分成几股人马的密切配合中,利用长春被解放军四野围城10个月、粮食紧缺、一饭如命的特殊情况,用7斤高粱米救了负责看守医疗器械室的警察曹如超全家,使他感激不尽放松警戒。并由另一组人打通了旅指挥部的关系,抓住当时国民党高官,视联手倒卖医学院器材司空见惯的机会,以拉器材为由,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杨靖宇头颅,连同存放一处的抗联名将陈翰章烈士的头颅,一并抢运了出来。随后,两位重要抗联将军的头颅,被秘密地运到刘亚光的诊所密室里存放。直到当年10月,长春守军10万被全歼,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被俘。
两个月后,一名解放军军官和五名战士,将烈士的头颅用专列送到哈尓滨不久,就被送进了松花江边的东北烈士纪念馆。
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壮烈牺牲18周年祭,烈士的头颅与尸体,终于经历了18个春秋,身首合一,入土为安,被安葬在靖宇县郊的烈士陵园里。
九
毫无疑问,死亡的困惑,是一切哲学的源头。
如果一个民族的心灵史,就是一部史诗,那么,这部史诗的根脉,当是神性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