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的“金句”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ubuj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贵阳市乐弯国际实验小学五(1)班 邹潍骋
  阳光四射,草木繁茂,美好的一天来临了。
  今日,媽妈上班去了,“小神兽”我一人在家。难得的黄金“单身”日,没人管我,没人唠叨,可以放肆地玩耍喽!
  我先是逛了一会儿百度,接着刷了一会儿抖音,最后开始在网上下起了象棋,正当我和对手“杀”个你死我活时,“咕—咕—”,肚子居然唱起了反调。不理它,继续。“咕—咕—咕—咕—”,肚子意见好像闹大了。妈妈没在家,只有自己下厨了。手艺不太好,那就做个技术含量低的煮面条吧!
  起锅烧水的同时,我开始调汤汁。我先是学着妈妈的样子,将酱油倒至盖住碗底的二分之一,对头,就是要做到这么精确!拿起花椒油,我忽然想起妈妈平日做菜时挂在嘴边的“金句”:无论什么东西料足才够味。一想到这里我顿时心领神会。我先是抖了几下,感觉不够,干脆拔开瓶盖,“轰”的一下瓶子就空了一大半;接着抓把葱丢进碗里,再放一些盐和肉末进去。哈哈,“油黑油黑”的汤汁完成了!
  水开以后下面条,我左手拿着锅盖,右手捏着筷子,头上戴个厨师帽,一副大厨的派头。待面条煮开后舀适量水进去接着煮,紧接着抓起一把蔬菜直接往锅里扔。不一会儿,面条煮好了,兑上我调制的“油黑”汤汁,我端起碗就吃,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且别说味道和妈妈做的相差了十万八千里,我上下嘴皮还老“打架”。什么原因啊?我明明是严格按照老妈的程序进行的啊……
  这时候,妈妈回来了,她尝了尝,嘴巴立马不停地往外呼气:“麻,麻,太麻了,臭小子,你到底糟蹋了我多少花椒油呀?记住,有点味道就够了。”
  老妈真厉害,一下子就找准了问题所在,实在佩服!看来以后还得多多练习才行呀!不过,老妈的“金句”又改了:有点味道就够了。看来,我一定要活学活用才行。
  指导老师:陈 韵
  【点评】整篇习作语言幽默,读起来轻松活泼。小作者生动地叙述了自己学妈妈煮面条的糗事,过程详细、具体,“抖”“拔”“抓”等动词的使用都非常精准,动作描写十分到位。尽管全文妈妈只出现了一次,通过对妈妈的语言描写以及“我”的心理描写,一个“善变”、可爱的妈妈加一个听话的儿子的“组合”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其他文献
毫无疑问,自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周梅森成了当下中国最火的作家。  3月8日,根据本书改编而成的同名话剧作为第三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参演剧目在北京保利剧院成功首演,为观众呈现出了一部反腐高压下信念与权欲的终极博弈。3月28日,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登上荧屏,引发全民热议。这部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等单位联合出品,周梅森担纲编剧,国家一级导演李路执导,陆毅、张
很多动物都有别称,在古诗中它们往往就是以别称出现。请读一读下面的诗句,猜猜加点的字各指的是什么动物,在后面的括号里写出来。不懂的地方还可以求助爸爸妈妈或者查阅资料哦!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  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  4.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  5.欲问孤鸿向
那年冬天,我陪一个朋友到山西进货。  火车到达山西太原已是下午四点,走出火车站迎接我们的是扑面而来的雨夹雪,天气的多变和寒冷是我没有料想到的。那个小县城,离太原城有七十多公里路程,为了节省时间我们计划赶晚上住到小县城,意在第二天谈生意方便些。由于此次出行非我本意,耐不住朋友软磨硬泡只好舍命陪君子。君子是陪了,但没听君子的话,没带足够的御寒棉衣,坐在颠簸且还四处透风的大巴车里,浑身冷得就跟浸在了冰窖
我要去做公益讲座的艺术学院,隐藏在幕阜山中一处青山绿水間,是家乡人引以为豪的学院。可这书韵飘香、仁智兼蓄的地方与省城高铁站间,有一百六十公里,眼下还没有直达的公共交通工具。 院方两天前就安排了专车,并将接车司机明师傅的手机号码发给了我。  清晨,我从广州坐高铁出发,下午两点到了省城。正下车时,明师傅来电话了,说他在到达大厅的烤鸡店等我,好找。明师傅的热情,驱散了我刚出车门刹那间砭骨的冷。  烤鸡店
你知道童年是什么味道的吗?  童年是酸的。记得一个酷热无比的夏天,我在农村的外公家玩。农村电压不稳定,一到用电高峰期,空调就很难制冷,那时的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外公看看那火辣辣的太阳,又看看满头大汗的我,戴上草帽顶着烈日就骑车出去了。不一會儿,汗如雨下的外公笑眯眯地回来了:“快,小康,冰冻西瓜,吃了就凉快了!”我兴奋地接过西瓜,看到了外公晒红了的脸,顿时感觉手中的瓜有千斤重,心里酸酸的。
【执教理念】  理念一:基于文化传承的视野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古越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徐文长的故事和梁祝传说、西施传说、王羲之传说一起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可以说它是绍兴民间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把它作为语文乡土教材开发的重要资源,可以促进古越文化的传承。通过讲好具有浓厚乡土味的故事,感受绍兴智慧,传递绍兴精神!  理念二:体现资源开发的意
《海外文摘》自2017年第1期始,在头条位置连载5期,隆重推出蒙古族作家巴根的长篇小说《忽必烈大帝》。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尤其是影视剧中,不缺乏帝王题材,像元世祖忽必烈——蒙古族帝王中“真正的大君主”(马可·波罗语) 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者,中华民族版图的奠定者……历史在他这里变得波澜壮阔,有太多的传奇、深意和诡秘,可供讲述和挖掘;仅近些年,就有若干个版本,或大传,或长篇小说,或电视剧,或纪录片
梁衡和新中国基本同龄,亲历和见证了共和国成长发展的各个时期的重大政策、重大决策、重大事件、重大成就、重大曲折……“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大浪淘沙沉为金,风卷残云勝为王”。时代养育人,时代磨炼人,时代检验人,时代筛选人,时代造就人。许许多多的人被时代淘汰了,淹没了,淡忘了,只有少而又少的人被时代筛选出来,闪耀着光芒,吸引着人们,激励着人们。梁衡就是一位经过时代反复筛选,闪耀着光芒的思想家、新闻家
父亲有一枚象牙手戳,它比一般名章要大出许多。它质地细腻,有细小波纹,呈淡黄色,握在手里,沉甸甸的,尤其那种油润感,让人觉得那头大象本就不曾死去,那省却呼吸的生命仍蕴在这小小长方体中,即便跨越了百年时空,仍旧泌脂自泽,拒绝枯朽。   手戳上最初并非父亲的名字,父亲的名字是后来刻上去的,这才真正意义上成了父亲的手戳。但它毕竟出自民国,甚至来自历史更深处,就其资历,也算是一件“古董”了。也正是它,曾让
2017年中国散文的气度,也可以说是散文家的气度,我认为有两个特征,即:诗人情怀,家国情怀。  这里,我不妨列举10篇散文。其中,5篇具有家国情怀的散文,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也是今年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梁晓声老师的《故人往事》(原载《上海文学》2017年第7期),描写了作者当年那段难忘的知青岁月,其中的陆宁、林予、魏国学、嫂子、崔长勇等等小人物,读来让我们深思长叹,为那个时代,也为作者留给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