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本是船,兴趣是帆。兴趣是一个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的关键因素,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源源不竭的源动力,兴趣是扎实开展学生活动的思想基础,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发挥想象力、创作力的催化剂。从几学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看,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坏,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不能总是教师“一言堂”式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只顾自己讲,不顾学生参与情况,理解和接受情况,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缺乏学生参与意识。
随着教学媒体的广泛应用,“班班通”工程顺利投入使用,网络走进教室,在教学中将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与政治课程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灵活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之中,增加教学效果的直观性,知识的生动性和科学性,素材展示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让它以特殊的表现手法,更好地、真正地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服务,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等资源的优势作用,促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感,树立自信心
多媒体的优势在于展示素材的直观性,形象生动,教师很容易控制进度,极易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笔者应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文字材料、音视频文件或图片信息,再现题材情境,调动学生眼、耳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尽快抓到素材的主旨要素,便于理解材料的内涵,从而提高对素材的把握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真正落实思想政治课的激情、明理、导行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教育时,首先听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激趣引入,铿锵有力、激人奋进的音乐把学生带入教材的情境,渲染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思想政治课的乐趣,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理解材料主旨的同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中间穿插播放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地震后,全国民众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上下一心共度国难的救灾视频,学生为之动容,那份热爱党、热爱家乡、军民一家人、大灾有大爱的情感油然而生。这一教学效果的取得归功于多媒体的有效利用。
二、巧用多媒体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科学价值观
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个人的道德判断能力。所谓道德判断能力,就是个体运用道德准则或道德价值观念,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做出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这一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学生从材料上体会到的表象思维要科学准确,能正确分析材料的本质,并能做出科学合理的想象与假设,不能仅仅局限于材料表面,而应挖掘材料内部所隐含的深层次含义。为达到这一教学效果,科学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综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思维深度,适时提供给学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思想政治与现实生活的零距离,从而做出准确的道德判断,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宗旨所在。
例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中,笔者从网上下载一些吸毒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搜集一些有关吸毒的经济支出,播放当前盛行的婚丧大操大办的录像,通过多媒体把这些情境展示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创设的问题情境生动而真实,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能集中精力思考教材中的相关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教学时,笔者针对本课内容多、容量大等特点,运用Flash制作系列漫画,如暖水瓶事件、搭配销售,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这些资料贴近学生生活,形象生动,趣味性强,教师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分析、体会漫画中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受到了损害,然后让学生讨论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后寻求解决的途径应该是怎样的,课堂气氛浓厚,通过这种方式,在巩固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取向。
三、运用多媒体的信息处理优势,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实际分析能力
利用多媒体展示或网络搜索国家要闻、大政方针和热点时事等,既反映了思想品德课程凸显时代性,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综合运用能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仅靠课上时间、课上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必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阅读方式,并与社会生活案例相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把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整合到思想政治课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资源优势,使思想政治课变得生动趣味、直观鲜明、结构合理、环节优化,师生实实在在体验到思想政治课的乐趣,真正实现教师在乐中教,学生在乐中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学时,不能只为方便教学而用,应为有效教学而用,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而用,确实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优势作用。
随着教学媒体的广泛应用,“班班通”工程顺利投入使用,网络走进教室,在教学中将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与政治课程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灵活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之中,增加教学效果的直观性,知识的生动性和科学性,素材展示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让它以特殊的表现手法,更好地、真正地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服务,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等资源的优势作用,促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感,树立自信心
多媒体的优势在于展示素材的直观性,形象生动,教师很容易控制进度,极易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笔者应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文字材料、音视频文件或图片信息,再现题材情境,调动学生眼、耳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尽快抓到素材的主旨要素,便于理解材料的内涵,从而提高对素材的把握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真正落实思想政治课的激情、明理、导行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教育时,首先听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激趣引入,铿锵有力、激人奋进的音乐把学生带入教材的情境,渲染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思想政治课的乐趣,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理解材料主旨的同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中间穿插播放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地震后,全国民众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上下一心共度国难的救灾视频,学生为之动容,那份热爱党、热爱家乡、军民一家人、大灾有大爱的情感油然而生。这一教学效果的取得归功于多媒体的有效利用。
二、巧用多媒体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科学价值观
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个人的道德判断能力。所谓道德判断能力,就是个体运用道德准则或道德价值观念,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做出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这一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学生从材料上体会到的表象思维要科学准确,能正确分析材料的本质,并能做出科学合理的想象与假设,不能仅仅局限于材料表面,而应挖掘材料内部所隐含的深层次含义。为达到这一教学效果,科学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综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思维深度,适时提供给学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思想政治与现实生活的零距离,从而做出准确的道德判断,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宗旨所在。
例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中,笔者从网上下载一些吸毒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搜集一些有关吸毒的经济支出,播放当前盛行的婚丧大操大办的录像,通过多媒体把这些情境展示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创设的问题情境生动而真实,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能集中精力思考教材中的相关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教学时,笔者针对本课内容多、容量大等特点,运用Flash制作系列漫画,如暖水瓶事件、搭配销售,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这些资料贴近学生生活,形象生动,趣味性强,教师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分析、体会漫画中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受到了损害,然后让学生讨论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后寻求解决的途径应该是怎样的,课堂气氛浓厚,通过这种方式,在巩固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取向。
三、运用多媒体的信息处理优势,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实际分析能力
利用多媒体展示或网络搜索国家要闻、大政方针和热点时事等,既反映了思想品德课程凸显时代性,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综合运用能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仅靠课上时间、课上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必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阅读方式,并与社会生活案例相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把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整合到思想政治课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资源优势,使思想政治课变得生动趣味、直观鲜明、结构合理、环节优化,师生实实在在体验到思想政治课的乐趣,真正实现教师在乐中教,学生在乐中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学时,不能只为方便教学而用,应为有效教学而用,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而用,确实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优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