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个娃有多难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sir8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超,生于198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潮河四标(以下简称潮河四标)工程技术部部长。在长达6公里的工程战线上,这个半年前刚刚晋升的年轻部长独自负责一个倒虹吸、一个渡槽。他个子挺高,面颊黑瘦,眼睛里散发出和善、机敏的光芒。
  
  3年,3个月
  婚后3年,高超和妻子团聚的时光不超过3个月。
  2012年春节过后,高超就再也没有回乡探过亲。母亲每每打来电话,他都起身,走到一边偷偷低语。老母盼孙,望眼欲穿,每每想发怒,儿子都会调皮地赔笑。
  高超的家乡在河南省最北部的安阳。参加南水北调工程之后,他就很少回家,近三百号人的工地上,女同胞只有寥寥几个,年轻人的恋爱问题成了死结。无奈,老母亲在老家为他张罗了对象,女方也温顺可爱,高超的婚姻大事便由老母一锤定音。
  婚后,女方离开家乡,到郑州市文化路某公司谋得一文秘工作,租下一个简陋的小标间独住。潮河四标的工地在港区与中牟交界处,距离郑州市仅一个小时的车程。即便如此,高超也很少有时间回来看望她。这个项目于2010年6月开工建设,高超的妻子在郑州守候了近两年。婚后三年,她依然没能怀上娃,难免心气郁结。那天夜里,洗手间窗户上放着的洗澡篮忽然被风吹掉,哐当一声,她惊得一夜未眠。
  周六,记者打电话约她喝茶,茫茫人海,怕她孤单。
  
  9小时,3060元
  2011年12月,相邻标段向潮河四标借用一台挖土机,9小时后归还。
  2012年3月上旬,对方按340元/小时的费用付给潮河四标3060元。
  整个事件由高超经手,无第二人知晓,但这3060元还是入到了潮河四标的账上。3060元,高超近一个月的工资。
  ——该项目部负责人柳伟亲述
  郑州市中牟县三官庙乡魏家村西约300米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与耿坡沟的交叉建筑物,即耿坡沟排水渡槽,是高超的“责任田”,总长约181.9米,槽身约95.4米。见到他时,已是下午6点多,“螺丝用完了,扳子才拿回来!……”高超正攀在一个钢筋铸成的庞然大物身上,工人的低效率遭到了他的斥责。
  4月的天,下午6点多时天色已有些暗,作业队还在忙碌,有年轻人,也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记者跳下坡地,想近距离观察高超他们把弄的庞然大物,一大片彩条布差点让人滑倒,信手翻开一角,全是钢管。地面上,一根一根的钢管堆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整体,想必这就是渡槽的雏形吧。年近50岁的大叔凑近高超,向他请教问题。高超取下随身携带的挖耳勺,蹲在地上一笔一道地边画边讲,大叔频频点头。
  “3060”事件过后,高超在项目上的威信更高。然而,在房价破万的郑州CBD新区,他不知道何时才能给苦苦守候的妻一个安稳的家。
  
  30天,70万
  耿坡沟排水渡槽,上部为下承式空腹桁架矩形槽结构,共三跨,下部为薄壁墩支撑,钻孔灌注桩基础。其上部的三跨预应力桁架拱结构有一定的难度,最初按照设计的要求是中间的一跨要现场预制双端张拉,再吊装就位。然而该项目主要技术人员齐心协力与设计单位沟通,修改了原设计方案,采取原位现浇单端张拉的方法,在降低施工难度的同时,节省下吊装等费用共计70万元,工期向前推进一个月。
  初见高超,他黝黑的肤色给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可是,项目部的副总工汪水光说,高超刚参加工作时,是个挺白净的小伙,因为长期坚守在工作第一线,他的肤色由白变黑,就连脸上、手上、脖子等皮肤也因经常暴晒脱了皮,有几处还长了皮癣。如今,他的脖子后面依然留有晒伤后再也消除不去的印痕。
  每天早上六点半,高超就悄悄出门了,他总是第一个到工地的人。他的工具包里总是装着记录本、笔、图纸,还有施工安全规范,他时刻提醒自己,安全施工,爱惜生命。每晚十点半之前,他从未休息过,不加班时,他会抽出时间看图纸,跟同事们进行业务知识沟通。当上部长后,他还细心观察技术部每个人员的工作特长,注重分类培养,让每个人精通业务。
  就是这个年轻人,半年的时间他从技术员升到了技术部副部长,又创下了半年时间从技术部副部长升为技术部部长的纪录,不得不让人敬佩。
  高超那口浓重的安阳话在我们的记忆里挥之不去,他谈起的老家还是那么美好,如果没有老母亲时时打电话催着抱孙子似乎更惬意。而他的同事汪水光长他两岁,如今也没有孩子,老母盼孙也给了他很大的压力。高超说自己不怕吃苦,对当前的待遇也还算满意,问到想在哪儿给妻子安个家,他默默地看着窗外,良久无语。
  【注:潮河四标即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委托建管项目)潮河段第四施工标段,由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承建。】
  链 接
  渡槽——也叫过水桥。两端与渠道相接,输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渠、溪谷、洼地和道路的架空水槽。普遍用于灌溉输水,也用于排洪、排沙等,大型渡槽还可以通航。渡槽主要由砌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当渡槽下的净空不能满足某些要求(譬如过公路的净高要求)时,就只能使用倒虹吸,除此便都可以使用渡槽。
  倒虹吸——当渠道与道路或河沟高程接近,处于平面交叉时,需要修一种建筑物,使水从路面或河沟下穿过,此建筑物通常就叫倒虹吸。倒虹吸主要有竖井式,这种形式施工简便且便于清除泥沙。
其他文献
李克强:要下决心把大病医保纳入全民医保  医改是关系全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深化医改,能够改善民生、带动消费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大病保障是衡量医疗保障水平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基本医保已覆盖城乡,但大病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突出,往往一个人得大病,全家陷入困境。近几年,不少地方在大病保险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要下决心把大病医
期刊
夏日喝啤酒“六不宜”  不宜同时吃腌熏食品。腌肉、香肠等腌熏食品中含有机胶,且在加工过程中因烹调而产生多环芳烃类苯并芘,饮啤酒过量时使血铅含量增高,此时上述物质与其结合,即可诱发消化道疾病。  不宜与烈性酒同饮。有些人习惯于喝了啤酒随即又饮烈性酒,这样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不宜过量。一次饮用过多啤酒会使血铅量增高,若长期饮用将导致脂肪堆积,造成“啤酒心”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期刊
初见王艾平是在一古朴小店,惊诧于他名头很大却平头布衣、言语谦和,历经世事却表情温和、眼神笃定。他好饮并不善饮,饮辄微醺,喜与人论艺谈禅,时有令人顿悟之语。  随后便数次拜访,茶叙赏画,相谈甚欢,渐渐走进他那水墨禅意的世界,感受到他的大写意、大境界和大自在。  在中国,儒释道都有静寂文化的因传。静能生慧、笃静守持等等,多是讲清净才能悟道,清修才能得道归真。某种意义上溯源,这一文化因子已经根植入民族的
期刊
●《共识:中国在改革中前行》  作者:罗晓 于一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6月  定价:32.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回顾了过去十年中国改革进程中各种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变革,为我们解析了该如何打破政治经济改革中的瓶颈,达成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的共识,以积极地应对充满挑战的未来。  ●《明正言顺——王旭明谈官员的说话之道》  作者:王旭明  
期刊
多数人服药时都会查看药品包装上的有效期,以免误用了过期药品。这里要提醒大家,药品真正的有效期可能比包装上的短。而恰当的保存方法能尽量延长药品的有效期。  窍门一:开瓶后,立即丢弃干燥剂。保持干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有些药品包装内有棉球或者干燥剂,开封后,应该把它们丢弃,否则它们会吸附水汽,更容易使药品潮湿变质。现在有很多药品的包装改进了,没有干燥剂,保存这些药品时应注意保持干燥。  窍门二:大瓶药用
期刊
立秋之后,“健康食材”鲜藕又成了餐桌上的常客。莲藕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一定量的蛋白质、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1以及钙、铁等无机盐,还含有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中医认为,生藕性寒,有清热除烦之功,煮熟后由凉变温,有养胃滋阴、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因此,莲藕在秋季养生食谱中占有重要地位。  莲藕尤其适用于老幼妇孺、体弱多病者,特别适宜高热病人、高血压、食欲不振、缺铁性贫血者食用。鲜藕生性偏凉
期刊
炒菜时晚放盐一直被营养学家们所推荐,然而人们对于它的好处却有误解。事实上,晚放盐不是为了保护碘,更不是为了减少氯的挥发,而是具有以下四大好处。  1.有利于控盐。放盐的时机会影响到菜肴的口感和风味,要达到同样的咸味,晚放盐比早放盐用的量要少。这是因为人味蕾上的咸味感受器会跟食物表面附着的钠离子发生作用,如果晚放盐,盐分没有深入到食品内部,但舌头照样可以感觉到咸味,这样就可以在同样的咸度下减少盐的用
期刊
今年以来,关于旅游的热点话题一直持续不断,从春节期间的“三亚宰客”到五一期间的“门票涨价”,公众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  之所以被热情关注,一方面是旅游市场持续火爆,游客逐年暴涨,景区收入逐年爆增;一方面是游客“被宰事件”接连不断,投诉不绝于耳,怨声此起彼伏。  市场的火爆与游客的责难相互交织,正在蓬勃发展的旅游经济背后可谓是“乱象丛生”,诸如不诚信、门票持续上涨、强迫购物、收取小费等现象层出不穷,
期刊
在这条将近94公里的战线上,几乎每一个时刻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惊现于世。600多天之后,沿着这片热土的轨迹前行,将会有一条绿色的飘带氤氲给我们无限的清润。  这是一个如钢铁般坚强的团队,这是一个十之八九都有故事的个性群体。  它的名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建设管理处。在这面鲜红昂扬的旗帜下,有着上万名作业队员,他们用自己卓绝的智慧与勇气挥师前进,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一期通水的目标。在中国这个
期刊
2005年夏,黄河水利学院,庄严的毕业典礼上,意气风发的小伙儿郑重地接过了毕业证书,向校领导深鞠一躬。就是这一简单的动作,为他的学生生涯画上了句号。7年后的今天,30岁的姚启飞依然深情地怀念他的校园生活。  那时,他是惬意的。如今,他却不从容。工作重压,远离妻儿,南征北战的生活把他抛向了高空,又重重地摔回来。600多天,倒计时屏幕醒目地滚动,姚启飞一刻不停地向前奔跑。冷暖人生,甘苦自知。  姚启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