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手术患者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的超前镇痛效应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hs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6)1
  摘要目的评价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开胸手术患者超前镇痛效应。方法 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40例,分为2组:A组于手术切皮前30 min、关胸时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B组于关胸时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静态及动态VAS评分降低(P<0.05),24 h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少(P<0.05),A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开胸手术患者,具有超前镇痛效应。
  关键词 酮咯酸氨丁三醇; 超前镇痛; 开胸手术
  资料方法
  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Ⅱ级,年龄40~64岁,体重指数20~25 kg/m2,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n=20)。
  方法 A组分别于于手术切皮前30 min、关胸时各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B组于关胸时脉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术后病人自控镇痛:酮咯酸氨丁三醇180 mg混合舒芬太尼50 μ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
  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拔管前5min(T2)、拔管时(T3)和拔管后5min(T4)时记录患者的SBP、DBP和HR。于术后2、24、36、48、72h时,观察患者静态时VAS评分,并于术后24、36、48、72h时,记录动态时VAS评分。记录24 h患者镇痛泵手动按压次數、有效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的消耗量。记录患者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入室(T1)、拔管前5 min(T2)、拔管时(T3)和拔管后5 min(T4)时的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和B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分别为20%和45%。与B组比较,A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术后2、24、36、48、72h时静态VAS评分以及术后24、36、48、72 h时动态VAS评分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24 h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消耗量降低(P<0.05)
  讨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可通过降低外周环氧化酶的活性来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痛觉神经对内源性炎性因子的反应, 从而达到超前镇痛的目的[1]。酮咯酸氨丁三醇静注30 mg后30 min 内产生镇痛作用,l~2 h 后达高峰,镇痛作用持续时间4~6 h,全麻前应用超前镇痛,可减少或避免术后躁动 [2]。
  本研究结果提示,A组于手术切皮前30 min和关胸时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与B组于关胸时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比较,A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的消耗量、补救用药次数降低;A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
  综上所述,酮咯酸氨丁三醇与阿片类药物联合用药能够产生协同作用,增强镇痛,同时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费秀渠,牟旭日,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开胸患者超前镇痛的研究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07
  2胡兴国,李颇尔.超前镇痛的研究现状.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95,16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急诊的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患者100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研究
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从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医学微生物这门课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听课积极性不够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
目的:探讨通过微信平台结合PBL教学法在骨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17年1月-4月在骨科实习的42名护理专业同学,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
目的:讨论追踪方法学在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选取我院中进行静脉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中在常规护理基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慢性心衰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份-12月份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的患者96例采用双盲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舒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情志护理在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共选取于2016年1月份至2017年1月份在本院进行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的患者共106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