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歌唱中形体语言的几点思考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音乐学的定义,歌唱是人声按一定的乐音结合规律所形成的听觉艺术。当人有感于外界事物或需求的刺激时,通过大脑及情感器官的自动调节和控制,就能发出一连串谐和、流畅、起伏、动听、夸张而又有规律的艺术语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声乐。它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音乐(旋律)与文学(歌词)的综合体。不管是美声,民族还是通俗,都少不了歌者适当的,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相辅。而其中的“形”就是指发于内而形于外的声乐表演。形体动作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演出场合、演出形式的不同,形体语言的运用也各有不同。
  一、要有正确的姿势
  现代声乐,不仅仅需要给人以听觉美,同时也要给人以视觉美,这就要求歌唱时要具备良好的状态和优美的姿势。声乐学习者从一开始就应当注意培养正确的姿势,正确适当的形体语言有助于声音的畅通。歌唱者首先应展示给听众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饱满,自信而不傲气。演员还未开口演唱,就给人一种视觉上迷人的美的享受,听众就会怀着好感集中精力看你的表演,听你的演唱,甚至以此还可以弥补声乐上的一些不足,得到观众的认同。反之,如果歌唱者姿态不美,矫揉造作,就会让观众产生厌恶心理。在这种前提下,不管你的声音如何动听,声乐技巧如何高明,你的歌唱魅力仍会大打折扣。正如弗兰本斯克·兰培尔蒂在《论歌唱的艺术》中说的:“如果把音乐表演缩成仅仅是技术而没有表现的话,无论技术是多么完美,这样的歌唱也总是冷漠而没有情感的。”
  二、要有优雅的动作
  《月记·师乙》中说:“故歌之为音也,长音之也,说(悦)之故音之,音之不足故长音之,长音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也。”这里所说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就是歌唱中的形体动作表演,它是歌唱情感的辅助。当一个歌手走上舞台,他便成为成千上万观众注目的焦点。此时,他的一举手、一抬足都會引起观众的注意,这就是要求演员的姿态要适中保持高雅、端庄和优美。这就要求演唱者的形体动作恰到好处。形体动作要注重头、手、胸、身、姿、足等动作语汇的训练和应用。在表演不同的情绪时,应用也不同。例如,表现趾高气扬的神态则昂首挺胸,表现神气十足的形态时则摇头晃脑,表示内心愤怒时捶胸顿足,表现女性温情时则婀娜多姿等。每一种神态都可以用不同的形体动作来表示。要充分注意手、眼、身、法、步的每招每式的表现意义,精炼地利用这些形体动作的艺术语汇,以加强对曲情词义的解释和表达,加强声乐艺术的表现力。
  在歌唱演出中,怎样做到形体语言恰到好处?笔者认为,一方面要进行基本的舞蹈和形体训练。舞蹈及形体训练讲究人的整个身体的平衡及收腹挺胸的状态,这些是声乐演唱中所需要的。适当的锻炼,不仅可以使歌唱状态更加积极、肢体语言更为优美,还可以增加肺活量,加强腰腹部对气息的控制。另一方面,要培养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这就包括对节奏、音准、时值、强弱的处理及对情感的把握,平时,我们也应多听音乐,仔细体会音乐旋律的走向及伴奏,多听名师对歌曲所做的处理,从中吸取经验,培养自己的音乐感受。
  三、要有丰富的表情
  现代的声乐艺术,是一门听觉的艺术,也是一门表演的艺术。而歌唱者的表演主要依靠面部的表情以及外部形体的表演。歌唱者在进行演唱时,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传情达意,表达出歌曲的内在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
  面部表情又重点在眼神和眉宇之间,其次是鼻翼、嘴型和面颊、表情肌等,以声表情,以眼含情,以脸显情,以形示情。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进行歌唱表演时,要充分利用眼神的魅力,表达深化曲情,加强声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眼神切不可太浮,表达应朴素、真挚。在演唱活泼、欢快的歌曲时,眼神应很明亮、有神、兴奋、充满欢欣、跳跃之感。而在演唱悲情歌曲时,眼神应给人空洞之感,充满哀怨,而痛苦到极致时,眼睛便自然而然饱含泪水。作为一名歌唱演员,在演唱的过程中,只有先融入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先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听众。
  面部表情不仅在表演中占重要地位,而且对歌唱的发声也有很大影响,唱歌时脸部表情要放松,保持提笑肌的状态,下巴放松,这些都是为避免面部过于紧张,使得面部表情呆板、痛苦,而影响舞台的表演。而平时,我们也要求经常对着镜子练唱,尽量打开口腔,提笑肌,多留意自己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的变化,尽量保持最自然、优美的状态,这样不仅给舞台表演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还能有助于声音质量的提高,一举两得。
  最后,要注意平时歌唱的积累,不只在舞台上,在平时练唱过程中,更应注意细节,养成歌唱积极的状态和优美的姿态。这样在实际演出中才会做到游刃有余,在视觉上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赞同。
  (作者单位:湖南省华容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伯特兰·罗素(1872~1970)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教育家,他的著作《教育与美好生活》从他自己养育两个孩子的经验出发,结合他通过教育改革社会的思想和当时英国及世界各国教育体制中的种种情况,提出了许多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依然有启示的观点。  罗素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活力、勇敢、敏感和智慧等特性的人,
学校作为师生活动和休息的场所,对校园景观的配置要求较高。校园文化景观的选择和设计,是评判校园景观效果的重要指标。为此,笔者着眼营造最美、最具文化内涵、最适宜师生观赏和休憩的文化环境,为甘肃省会宁县郭城初级中学设计了几处文化景观小品,创造了优美的景观效果。    一、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原则  1.功能性原则  学校主要包括校前区、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
地理作为中学阶段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理课堂是学生在校获取地理知识的关键场所。如何教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高效,是我们地理教学者必须不断思考的问题。  上好地理课,教学策略最为重要。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教学手段可分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就是利用传统教具来教学;现代教学手段
片段教学是一种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往往被广泛运用于教师竞聘和教学比武活动中。它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首先,时间短。片段教学往往规定时长在10~20分钟之间,时长的大幅缩减对于平时习惯了45分钟教学的教师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我们必须放弃45分钟内可以做的许多事情,而去追求一种在10分钟内、20分钟内将一个知识点讲全讲透的更精练的模式。其次,授课环境不同。片段教学比武的过程是一个模拟课堂
摘要:班主任应用循循善诱的良药去医治学生受创的心灵,并且从他们身上发现薄弱点、闪光点,家校合作,多鼓励,注重在爱心前提下的“问题点”教育,以点带面,促进“双困生”的成长。  关键词:新时期;班级管理;爱心;耐心;有效性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意味着是一个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
张利萍,女,中共党员。湖南省教师队伍建设专家库成员,“国培计划”2012年湖南省农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全国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研究中心湖南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湖南省小学管理协会理事,湖南省教育学会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首届理事会理事,湘潭市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湘潭市教育學会会员,湘潭市第十
据统计,全国约有上千万的单亲孩子,并且每年都在大幅递增,逐渐增多的单亲孩子,在社会上形成了特殊的弱势群体。这些单亲孩子过早地失去了正常的父母之爱,在智力、性格、情绪、思想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良好的发展方面都受到了压制或扭曲,行为异常和心理偏差成为了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对这样一批单亲孩子进行教育呢?  一、释放学生的心情,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爱、表达爱  美好的家庭突然不
上篇 踏着名师的脚印  1994年4月9日 星期六 雨过天晴  坐在窗前的我,就如这雨后的睛天,开朗而兴奋。最近这几天一直为参加学校的赛课而发愁。精心设计了《寒号鸟》,唉!一试教竟糟糕透了。今天上午,一筹莫展的我一头扎进图书馆用功,没想到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居然找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篇教学实录——《壁虎》!而《壁虎》这一课又恰巧是我所教的这一册书的课文!最妙的是,此
很多名校,很多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的学校,历来对推动听课活动十分重视,而且效果显著。进课堂听课已成为很多教师的自觉行动。比如我们学校(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每学期校长、副校长听课基本在百节以上,教师听课也普遍在50节以上。那么,如何进一步深化听课特色,在听课之后将听课的效益最大化呢?我想,高效评课是必由之路。  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如听后不评,也就失去了听课的意义。评课过程,要求
任何一个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都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整体工程,必须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科学设计培训项目组织实施的全过程,才能取得理想的绩效,正如北京教育学院余新教授所说,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实现必须解决七个基本问题:一是多维理解“为什么培训”: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二是深度分析“培训谁”:掌握学员个体学习特征;三是准确揭示“培训他们什么”:聚焦培训目标;四是精心设计“用什么内容培训”: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五是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