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福之争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jgoo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传福,李书福,中国汽车界最有野心的两个“狂人”,虽然切入汽车行业的路径大致相同——草根起家,简单模仿,但其后却走了两条截然不同又相对成功的国际化之路。
  如今,双福已脱离了“草根”,李书福戴上了“官帽”,王传福傍上了“洋大款”,二人却也卷入了两“福”相争的旋涡。
  
  王传福和李书福,似乎正卷入了两“福”相争的旋涡。比亚迪渠道危机中倒戈的经销商大都投向了吉利,而比亚迪在内部宣称此次危机是“J品牌”在背后挑拨离间的结果。
  
  要追问比亚迪和吉利谁更国际化,就如同追问李书福和王传福谁更疯狂。
  这是中国汽车界最有野心的两个“狂人”。一个说“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另一个说“一辆上百万的车,在我看来不过是一堆钢铁”;一个早在2001年就预言通用、福特可能在十年内遇上破产危机;另一个则誓言要在2025年做到世界第一。
  这是两个“疯子”,也是两个“独裁者”。王传福说“在比亚迪,我说一不二,我们的企业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我的声音”;李书福则说“吉利的船再大,掌舵的也只是我一个人”。
  如今,回头看,无论是王传福还是李书福,他们都有大放狂言的资本。能把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这两个当今世界最富有的人拉来为比亚迪站台助威,王传福成就了中国汽车业的一个世界级高度;李书福则通过收购沃尔沃,成为中国第一家跨国汽车企业,成就了中国汽车业的另一个世界级高度。
  在旁人的眼里,他们是一类人,都是游走在“疯子”和“英雄”两个极端的人,他们不会中庸,也不想儒雅。或许,他们并非天生如此,但是,作为两个闯入中国汽车业的民营企业家,他们似乎必须如此,因为这是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同样作为民营企业家的刘永行曾说过:“我们都是石板下面压着的小草,只要石板有一点点裂缝,就要努力向上生长,争取见到阳光,但我从不奢求别人给我浇水施肥。”选择汽车业这个当初民营经济的禁区,就意味着压着他们身上的是一块更大更沉结构更致密的石板,他们必须要以更决然的心态、集中所有力量孤注一掷,才有可能在石板下挤出自己的生存空间。
  这也正是身为草根的李书福和王传福“疯狂”的合理性所在。李书福为了获得“准生证”所经历的艰辛,王传福为做汽车承受着资本市场抛售的压力,都让他们不得不“疯狂”。在起步阶段,如果他们停止口吐“狂言”,消费者就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如果他们停止扩张,他们就将难于在汽车业立足。
  反过来说,也正因为他们是半路出家,是从斜刺里杀出草根力量,他们的身上也就少了几许束缚。他们将渲染技术差距的言论称之为“技术恐吓”,无论是比亚迪的“站在巨人肩膀上”,还是吉利的“描红”,他们都是从模仿借鉴起步,并依靠在制造业的积累和中国的比较优势,凭借总成本领先的战略开始与外资、合资品牌的同台竞争。反观国家重点扶植的那些国有汽车企业,大多还在中规中矩地遵循着合资、学技、做自主品牌的发展路径。
  这两种路径的最大不同在于:合资路径首先着眼的是中国的市场机会,正是为了占有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才去国外找伙伴、学技术;吉利和比亚迪的路径首先着眼的是中国的制造优势,是在看到了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才选择了汽车这个新市场。一个是立足于学习外国技术来争夺中国市场,一个是立足于中国优势打造品牌。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率先走上国际化道路的,不是那些处处受到眷顾的国有汽车企业,而是吉利和比亚迪这样的草根。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王传福和李书福有同样的幸福,但是为了实现这种幸福,他们走的却是各自不同的路径。
  李书福的路径就像是在造木桶,力争将各块短的木板都补到跟最长的那块木板一样长,以实现木桶容量的最大化。这是一种平面化的升级之路,视野从来没有离开过汽车界;王传福的路径更像是攀岩,左脚踏在高一点的石块上,右脚跟着踏在更高一点的石块上,然后手脚并用,攀上一个新高度。这是一种立体化的升级之路,汽车是其视野中最大的版图,但不是唯一。
  这种差异,与二人的出身背景也不无关系。技术出身的王传福,在扩张的过程中注重的是制造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将自动生产线分解为以人工为主的设备改造,还是在供应链上的垂直整合,处处都体现着这一意图;而以制造起家的李书福,在升级的过程中更为注重的是通过并购来推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收购英国锰铜,是为了提升平台技术,收购澳大利亚DSI,是为了掌握变速箱技术,收购沃尔沃,则更是为了全面提升吉利的人才、技术和品牌。
  补短,是为了更好地扬长。无论是王传福还是李书福,从来就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偏离过他们的核心优势。李书福通过并购提升技术水平,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在制造方面的优势,以实现其在汽车制造业的勃勃雄心;王传福注重提升制造能力,其目的也在于下一步能够更好地发挥技术优势,以使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规划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然而,福兮祸之所依也。王传福和李书福在汽车行业以“草根”的姿态崛起,发展到今天,已经引领了中国汽车业的国际化水平,他们还能继续保持当初赖于崛起的“草根”精神吗?
  在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地方政府的巨额资本。李书福“红顶”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沃尔沃项目在中国选择的争夺。王传福则在比亚迪遭遇危机的情况下,不是积极收缩业已拉得过长的战线,而是请来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两个洋大款展开危机公关。
  就连王传福和李书福二人本身,似乎也在逐步卷入了两“福”相争的旋涡。比亚迪渠道危机中倒戈的经销商大都投向了吉利,而比亚迪更是在内部宣称此次危机是“J品牌”背后挑拨离间。
  但愿李书福和王传福在攀上了官府和洋人之后,仍然能够坚持“草根”的本色,而不是就此摇身变成了与“草根”对立的“红顶”和“买办”。
其他文献
某种意义上,姚明的义举仍旧是他一个人的慈善。从美国到中国,从上海到广元,他的慈善之心在这里生根发芽,却未见得遍地开花。    姚明在哪个队打球?  王雅薪戴着粉色发卡,陷坐在客厅的沙发里,对这个问题面露难色。她的MP3里装着飞轮海,4位团员都了如指掌。  身边的王晓玲略带迟疑地给出了答案:北京队。  她们是四川广元利州区建设村“雪艳-姚基金希望小学”的学生。  姚基金是2008年6月由姚明发起,在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美国的两位经济学家埃尔文·罗斯和劳埃·沙普利,他们的“稳定配置和市场设计实践”理论,试图以科学的方法,解决最优配置的问题。  这一结果甫一公布,就有经济学家声称 “该研究方向与中国密切相关”——中国的城乡差别、行业差别、地区差别、政府的功能等问题,都与资源分配和市场设计有密切关系。  生活中,“市场配置”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招聘,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规则,雇主会把工资降低到
2004年,当马克·扎克伯格还是个哈佛二年级学生时,他就对Facebook草创时期的伙伴,大肆描绘了自己的愿景:让我们从前人手中接管这个世界而全力以赴吧!如今6年过去,扎克伯格的这句话,已没人再认为是一个大二男生酒醉后的胡言乱语。  因为,Facebook已成为全球网民的通讯录和私人社交网络,一个最大的平台和最常用的工具。11月16日,当扎克伯格兴奋地向媒体宣布,Facebook将推出全新的电子邮
姚明将在今后越来越多的日子里穿上西装?政界会是他的另外一个选择么?    2008年7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出席八国峰会时对胡锦涛说,他不希望有人把宗教自由问题和奥运会联系起来,并表示全家都很希望去北京观看奥运比赛。于是,他很自然地开口向胡锦涛讨要奥运会男篮比赛中国队对阵美国队的门票。几天之后,白宫发布消息称,布什总统索票成功,届时将亲临赛场。  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评价道:“为什么中国男篮和姚明能在
谢天谢地,我赶上了清晨从曼德勒开往蒲甘的船。因为错过前一天在城里订票处的工作时间,我只好拖着行李,让旅馆门外的揽客摩托车直接将我带到码头。好在码头那个不起眼的售票处窗口开得很早,天微亮时,我已经买票上船安置好行李,优哉游哉地端着一杯咖啡站在甲板上。此时太阳刚刚升起,船舷一端被映得通红,但温度却很低,与昨天下午相差很远,穿着长衣长裤依然要不停走动,时常猛灌上两大口咖啡,才能感觉暖和一点。  伊洛瓦底
“伊豆有鬼~!幽灵是那里的名物~!”在《午夜凶铃》贞子阴影下,日本友人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去过之后,发现这句话果然不假,但伊豆的一众厉鬼不是什么亡魂怨灵,而是慕伊豆温泉之名,前来泡汤的心急鬼。  离东京大概两小时JR车程,我来到了伊豆修善寺这个拥有1200年历史的日本名泉地。宙(sora)。渡月庄。金龙,在几年前发生了火灾,后重新装修室内,从此该民宿在日本一炮而红。而将这个民宿带出日本的,则是香港
“今天的王子再也不用在父母之命下娶一个无趣的公主,或者像他的父亲那样,娶一个比他小一轮,却对他所喜欢的一切一无所知的贵族。”  从戴安娜到凯特,30年间,英国女性在动荡的社会变革中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自主,占据着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重要席位,凯特就是在这个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女性。    凯特和威廉大婚那一天,穿着白裙赤着双脚的戴安娜,一定会久久地漂浮在肯新顿宫的上空,喜滋滋地望着这对新人吧!她一定会为自
建德人刘礼林第四次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后,接到了杭州市林业水利局的电话,邀请他11月9日下午参加千岛湖引水工程的沟通会。  浙江省建德市上游的千岛湖,在2011年环保部公布的水质公报中唯一一个一类水质的大型水库,是极其理想的水源地。杭州、嘉兴都希望通过引水工程,从千岛湖分一瓢清水。  杭州、嘉兴并不缺水,但缺干净的水,这也是全国多数城市面临的共同危机。  千岛湖引水风波  杭州80%以上的饮用水都来自
三四月,是一年换工高峰期。是去体制外的外企、民企还是回归体制,挤进国企?在诸多行业选择中,你还敢继续押注火热的汽车、房产吗?    每年三四月份,都是找工作的“旺季”,不论是在职人员还是应届毕业生,不少人心里都在嘀咕:究竟是逃离北上广深还是选择继续外地打拼,是选择流程规范的外企镀金还是去崛起的民企寻求突破?  五年前,这并不是一道复杂的选择题,一线城市和外企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更高的薪水,更体面的工
一位身着黑色裙装的女乘客,正提包进入上海地铁2号线南京东路站。  一男一女两位地铁安检人员,正慢慢向她靠拢,试图劝她将包放入X光安检仪进行抽检。她并不听从,一路快走突破安检员的阻挡。  在走到检票闸机前,女乘客瞬间失去理智,回头对女安检员的头部猛拍数掌,随后被迅速赶来支援的另一名男性高大安检员控制。  女乘客掌击安检员的动作,甚至被遍布在地铁系统内2.6万个摄像头中的一个完整拍下,成为了电视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