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剖析及其施教途径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剖析,结合实际,梳理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施教途径,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现象;心理素质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其中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心理素质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剖析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因材施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
  
  1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剖析
  
  据媒体报道,甘肃省曾组织教育科研课题组就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长达五年的调查,经调研发现,有39.9%的高中学生有心理问题。在我们浙江省等沿海省份,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外部环境不同,这个比例可能还要高。可见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面对的大问题。高中学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如下。
  1.1 习得无助心理现象的形成。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高考的压力时刻都在。而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不断“鞭策”,使一些学生产生焦虑感。当这种焦虑感伴随着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的失望的时候,挫折感油然而生,于是感觉自己希望渺茫无所作为。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习得无助”现象。这种心理现象的主要表现状况为抑郁症和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我们时常听到的一些学生说自己没有希望了,而另一些学生精神抑郁而无斗志,便是这种心理现象的表现。
  1.2 学生个性倾向的形成和产生的心理问题。在学校里,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是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建立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个体关系极易被学生个性倾向所左右。学生在学校这一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内,个性倾向性的形成又受到个体关系的左右。这就是一些认为自己“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恐慌感和自闭症的原因。
  曾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在学校里没有什么要好的朋友,也不爱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家里又从不与父母交流思想。这样高一一个学期下来,第二个学期他就觉得自己有问题了。他老是觉得自己心慌、心跳过快,可能得了什么不治之症,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后来家长带他到医院检查,身体没病。后来去看了心理专家,才知道他得了严重自闭症之后,患了癔想症。
  1.3 生理问题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学生正值青春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懵懵懂懂中,对异性的渴望在不断加强。这种所谓的“早恋问题”很普遍。但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早恋问题”可能带来很多种心理问题及结果。比如有成绩差的男生暗恋成绩优秀的女生,在心理上感觉到自己的差距,从而发奋学习;也有的真正涉及到“早恋”的男生女生,影响到双方学习成绩的;更有甚者,由于家长和学校对“早恋”处置不当的,造成学生产生轻生心理,造成严重后果。
  1.4 一些社会化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高中学生在个性倾向性形成的过程中,一些社会化的因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影响也很大。2008年4月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陕西华阴警方侦破引诱学生赌博案件纪实,陕西省华阴城区一些不法分子放高利贷,引诱学生参与赌博,威胁家长还债。华阴警方果断出击,一举打捧了四个这样犯罪的团伙。案件中这些受引诱参加赌博的学生,当他们欠下高利贷被迫债的时候,有的只是恐惧心理,进而使他们对社会认知都产生这种心理。
  
  2 高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施教途径
  
  在高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高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这是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心理素质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第一,要将心理健康问题与思想道德问题区别看待,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思想道德上存在什么缺陷;第二,我们只有把握住了“人”和“材”的内心世界,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更加成功;第三,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施教,主要要让学生把握到这是他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成熟历程,要在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鼓励中完成这一过程,而不是教师的强加灌输。
  二要建立激励机制,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建立激励机制,这是我们可以尝试做的。比如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乃至做人目标。然后我们和学生一起探讨为他设置目标,激励学生向设置的目标值努力。
  三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心理学上把人际关系分成三种成分:第一是认知成分,反映个体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第二是情感成分,是对交往的情感满意程度和亲疏关系的评价态度;第三是行为成分,是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引导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
  四要开展学生青春期性教育和人生观教育。西方国家在学生小学阶段就开始性启蒙教育,帮助学生科学了解两性的关系和区别。我们对学生的性教育相对滞后,即使到了高中阶段,也是“欲抱琵琶半遮面”。其实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生进行性教育,使他们可以站在两性的立场了解自己所处的阶段,同时我们可以邀请一些社会学专家和知名人士。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使学生懂得珍爱自己,并把握现在的学习机会,为缔造美好的人生而努力。
  五要及时与学生家长形成沟通默契。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是了解学生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与学校和老师紧密配合,实施共同教育。如我们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了解每位家长对我们学生的看法,或者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倾听我们对他们孩子的教育意见,共同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六要适之进行“反面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免疫力。我们可以借用传媒对社会大环境的一些负面报道为反面教材,與学生共同进行探讨,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一些社会问题,使学生的心理更加趋于成熟。
  做好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育人为本,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心都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年初,王占柱局长在全局职代会工作报告上明确提出了创建和谐新沈局的目标和具体要求,把“内部和谐”作为创建和谐新沈局的主要标志之一。这是路局认真贯徹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内部和谐离不开有效沟通,有效沟通可以增进了解,消除误解,拨正谬误,获得有益的建议,也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树立信心。因此,加强沟通,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是促进和谐沈局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1 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
[摘要]学校作为文明的散播地,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及时建立和谐社会下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立和谐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和实践。在构成和谐校园的诸多因素中,入的和谐是关键,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校园中的人,主要由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三类人构成,而其中领导班子的和谐是关键中的关键,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
人性是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一篇散文美不美、感人不感人与作品是否真实反映人所具有的人情、亲情、友情、爱情、私情等正常的感情和理性有直接的关系。每次读王勃的《藤王阁序》,总有一种余音绕梁、满口余香之感,但人们也批评此文有不少阿谀逢承之辞,表现了作者浓厚的封建意识。对与这些批评,我们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加以理解。你想想:生活在封建社会最辉煌年代的王勃,没有了浓厚的封建意识,而具备别的社会的思想意识,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啊!只有真爱,才会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那童稚而纯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心灵交流。那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悟着、吮吸着释放爱心的快乐与甘甜。    1 架通师生
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今天,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显得更为重要,提高表达能力,培养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敢讲敢说的语文交际素质,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具有正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  口语交际教学已经成为一门新型的课程。然
[摘要]研究学情,沟通学生已知和未知,整合学生资源,可以大大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率。研究学情,整合疑点,有助于有效设计课堂流程。研究学情,整合优点,促进分享互惠,构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台。研究学情,架构读写之间的通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研究学情;整合资源;建构互动;沟通读写    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的所有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生
人的心理状态主要受外部客观事物的刺激和自身情感的调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常常处于前沿地位,牵引着学习行为,影响着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和意识调控正效应的产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接受来自于学校和教师的情感教育。    1 正确认识情感因素对人的思维具有激活、调节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智力将不仅仅包括自然智力和自知智力,现在已有人把情感划归
素质教育提倡以来,在教学中师生平等、相互尊重已成共识。然而在实践中,传统的师道尊严式的师生关系仍顽强存在着,压制式教育还广有市场,“逼学”之风盛行,导致学生厌学情况越来越严重。如何在政治课堂树立民主意识,改变学生心目中的“马列主义老太太”或“马列主义老先生”的形象,让学生重新认识政治课,是每个政治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从实施民主教学法的必要性、实施途径几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