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注射氯胺酮对慢性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IT)氯胺酮对慢性坐骨神经挤压损伤大鼠(CCI)脊髓背角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n=6):假手术组(组Ⅰ);CCI组(组Ⅱ);氯胺酮组:于术前30 min、术后1、2、3 d分别IT氯胺酮12.5 μg(组Ⅲ)、50 μg(组Ⅳ)、100 μg(组Ⅴ)、300 μg(组Ⅵ).按Bennett法制作CCI模型,以von-Frey filaments测定触痛及冷刺激反应,术后14 d断头取腰段脊髓,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脊髓背角NOS活性.结果与组Ⅰ相比,术后第7、14天组Ⅱ、组Ⅲ痛阈下降,冷刺激反应升高(P<0.05或0.01),组Ⅳ、Ⅴ、Ⅵ痛阈及冷刺激反应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组Ⅱ比较,组Ⅳ、Ⅴ、Ⅵ的痛阈升高,冷刺激反应下降(P<0.05或0.01).与组Ⅰ相比,组Ⅱ、Ⅲ脊髓背角NOS活性升高(P<0.01),而组Ⅳ、Ⅴ、Ⅵ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组Ⅱ比较,组Ⅳ、Ⅴ、Ⅵ髓背角NOS活性明显下降(P<0.01).组Ⅲ、Ⅳ、Ⅴ、Ⅵ痛阈、冷刺激反应和NOS活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NO/NOS系统参与了CCI大鼠痛敏的形成,此过程与NMDA受体有关。

其他文献
基因芯片包括DNA芯片(又称DNA微阵列)与cDNA芯片(又称cDNA微阵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芯片,它以DNA杂交技术为基础,采用微加工和微电子技术,在玻璃、硅、塑料等固相表面上固定成千上万个分子识别探针,能在同一时间平行检测大规模的基因分子信息,主要用于肿瘤的DNA测序、基因表达、突变、诊断、药物筛选和遗传图谱等研究.肝癌的发生、发展是涉及多个基因、多步骤、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在肝细胞癌变
目的 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HACE)治疗肝癌过程中,患者受到的X射线辐射,为THACE放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HCC患者的辐射剂量资料,DSA机(Angiostar-Plus)配置穿透电离室型剂量监测系统(Diamentor K1 and Diamentor ED),在线读取面积剂量乘积DAP(cGy/cm2)和入射表面剂量ESD(mGy),采用Monte-Carlo转换因子估算
患者女,40岁。因右眼眶肿块4余年伴右眼球突出眼眶外入院,入院前2年右眼视力完全丧失。CT检查:右眼眶内肿瘤破坏右眶额部骨质。术中见肿瘤外向生长,眼球推向内侧,并破坏眶顶,位于硬膜外。病理检查:暗褐色结节样肿块一个,大小9cm×6.5cm×5cm,似有包膜,切面灰白灰黄,实体质细,有出血。
目的 探索胸、背、腋部恶性肿瘤及胸壁放射性溃疡切除后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为胸、背、腋部恶性病变累及腋窝、胸壁的放射性溃疡以及乳癌根治术后复发者8例进行了乳房劈裂瓣手术治疗.于乳房上方设计T形或下方设计倒T形切口,形成乳房劈裂瓣,经旋转推进转移修复肿瘤或溃疡切除后创面.结果 8例中除1例乳房瓣远端皮缘坏死外,余均血运良好,切口一期愈合.供瓣乳房下垂同时得到纠正,受侧胸部较为丰满,但付出损伤健全乳房形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肺部细菌性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对33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后发生肺部细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3例术后住院期间发生肺部细菌感染53例次,所有患者的痰或胸水培养均有阳性发现;较常见的病原菌为铜绿色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敏感的抗生素有万古霉素;16例在感染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