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术后肺部细菌感染的诊治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肺部细菌性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对33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后发生肺部细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3例术后住院期间发生肺部细菌感染53例次,所有患者的痰或胸水培养均有阳性发现;较常见的病原菌为铜绿色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敏感的抗生素有万古霉素;16例在感染治疗过程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死亡5例;治疗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必要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33例中,治愈20例,死亡13例.结论肺部细菌感染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其诊断有赖于对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治疗上除应遵循一般肺部感染的处理原则外,应注意合理选择抗生素及对受者免疫功能的调控。

其他文献
目的来信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系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GBC-SD细胞;以MTT法检测NCTD对GBC-SD细胞的杀伤抑制率;以Matrigel侵袭实验、过河实验和sABC法检测NaD对GBC-SD细胞的侵袭力和对PCNA、67、MMP2、r11m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NCTD可明显抑制GBC-SD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且随浓度提高或时问延长作用
基因芯片包括DNA芯片(又称DNA微阵列)与cDNA芯片(又称cDNA微阵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芯片,它以DNA杂交技术为基础,采用微加工和微电子技术,在玻璃、硅、塑料等固相表面上固定成千上万个分子识别探针,能在同一时间平行检测大规模的基因分子信息,主要用于肿瘤的DNA测序、基因表达、突变、诊断、药物筛选和遗传图谱等研究.肝癌的发生、发展是涉及多个基因、多步骤、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在肝细胞癌变
目的 研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HACE)治疗肝癌过程中,患者受到的X射线辐射,为THACE放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HCC患者的辐射剂量资料,DSA机(Angiostar-Plus)配置穿透电离室型剂量监测系统(Diamentor K1 and Diamentor ED),在线读取面积剂量乘积DAP(cGy/cm2)和入射表面剂量ESD(mGy),采用Monte-Carlo转换因子估算
患者女,40岁。因右眼眶肿块4余年伴右眼球突出眼眶外入院,入院前2年右眼视力完全丧失。CT检查:右眼眶内肿瘤破坏右眶额部骨质。术中见肿瘤外向生长,眼球推向内侧,并破坏眶顶,位于硬膜外。病理检查:暗褐色结节样肿块一个,大小9cm×6.5cm×5cm,似有包膜,切面灰白灰黄,实体质细,有出血。
目的 探索胸、背、腋部恶性肿瘤及胸壁放射性溃疡切除后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为胸、背、腋部恶性病变累及腋窝、胸壁的放射性溃疡以及乳癌根治术后复发者8例进行了乳房劈裂瓣手术治疗.于乳房上方设计T形或下方设计倒T形切口,形成乳房劈裂瓣,经旋转推进转移修复肿瘤或溃疡切除后创面.结果 8例中除1例乳房瓣远端皮缘坏死外,余均血运良好,切口一期愈合.供瓣乳房下垂同时得到纠正,受侧胸部较为丰满,但付出损伤健全乳房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