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FasL与肿瘤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u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as是细胞表面诱导凋亡的死亡受体,FasL(Fas Ligand,FasL)是Fas在机体内的天然配体,是死亡分子。Fas与Fas L结合,可向细胞传递死亡信号,引发细胞凋亡。肿瘤细胞通过Fas/FasL介导体内抗肿瘤T细胞凋亡,来反击体内免疫系统,并且通过抵抗Fas/FasL介导的凋亡成为免疫赦免部位而逃逸免疫系统攻击,得以生存和发展。本文拟就上述有关内容进行综述。 1 Fas 基因定位、结构和分布 1989年、日、美两个科研小组分别从小鼠分离出对人体 Fas is a death receptor that induces apoptosis on the cell surface. FasL (Fas Ligand, FasL) is a natural ligand for Fas in the body and is a death molecule. Fas and Fas L binding, the death signal can be transmitted to the cell, triggering apoptosis. Tumor cells counteract the immune system in vivo by mediating anti-tumor T cell apoptosis in vivo by Fas / FasL and survive and develop by counteracting Fas / FasL-mediated apoptosis as an immunopapillary site that escapes the immune system attack.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summarize the above content. 1 Fas gene localization,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1989,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two scientific groups were isolated from mice on the human body
其他文献
红水河是我国水能资源的一个“富矿”,是华南地区的重要能源基地。该河流的综合利用规划,已于1981年10月间由国家能源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主持召开会议进行审查(见《水力
20 0 1年第 1期闽浙赣粤中生代晚期火山岩岩石地层划分综述左跃明 巫建华 周维勋 (1 )………………………………信江盆地晚白垩世沉积体系特征与圭峰群地层划分的讨论谢爱
发现了等离子条件下甲烷偶联反应中形成的积炭可以通过该体系中纯氢气放电而消除.将消除积炭使用直流电场的正高压和负高压与使用交流电场作了比较,发现直流电场中无论使用正
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解放二十多年来,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突飞猛进,我国的水利资源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截至1972年为止,我国兴建的高于15米以上的坝达一万多座,小
重负荷车辆齿轮油(GL—5)在云南高原山区大负荷条件下的应用研究刘汝壁(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1、前言80年代我省运输企业在用的东风EQ140型汽车多次发生烧坏后桥主减速器事故,究其原因有:①车
阻断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对不同类型细胞具有完全不同的结果,但未见对原代白血病细胞作用的报道.观察了阻断上述通路对8例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的作用.结果
我们于 1997年 1月~ 1999年 1月间 ,对 3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及脑活素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在工程实际或水力模型实验中均末曾发现过深水平面闸门仅因水流作用而产生自激振动现象。这是由于平面闸门刚度摩阻力较大,而且振动所引起的相互作用力随作用于闸门上水头的
自从开展节约能源活动以来,广大车勤人员在车辆节油工作中,下了很大功夫,节油成绩应该肯定。但是,从少数单位的节油工作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片面追求
No .1ProvenanceofPaleogenesedimentsinHohXilbasin ,northofQingzangplateau ,anditssignificancefor plateauuplift.LiuZhifei,WangChengsha No. 1 Provenance ofPaleogenesedimentsinHohXilbasin, northofQingzangplateau, anditignificancefor plateauuplift.LiuZhife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