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是儿童最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在儿童的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培养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是社会和学校难以代替的。要教育好学生,一定要有家庭教育的紧密配合。然而,在管理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经历中,笔者发现,很多家长根本未重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时间辅导孩子学习,或者不懂得怎样教孩子学习。因而,作为学校应致力于搭建好家校联系的平台,运用科学的方法,结合恰当的手段,有效利用合理的资源与教育平台,借助各种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多种作用,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显出巨大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 家校联动 有效性
一、摆正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地位。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共同的心愿。孩子是家长的“名片”。于是,家长们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在老师的教导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光宗耀祖,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往往忽视对孩子的正确教育。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就能实现他们的心愿。他们不懂得协助老师教育好孩子的重要性吗?不是的,他们也懂得该怎样做,只是他们心中已有的长年累月的依赖心理在作祟,他们会以我们要赚钱,要养家糊口,没时间……很多借口来推卸教育孩子的责任,甚至把责任推给学校,推给老师——办学校要干什么?要老师干什么?老师不是要传授知识吗?学校不就是让学生学知识的地方吗?因此,摆正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啊!
二、以身作则,帮助孩子从小树立理想。
一个人要取得优异的成绩,首先要有理想,有理想才会有学习的方向。没有理想,就像无头苍蝇,不知为什么而读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就会很被动,就没有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多家长事业上很有成就,帮助孩子树立理想,自己就是很好的例证。家长可以讲自己的创业故事来感染孩子,当孩子有理想时,根据孩子的性格脾气,兴趣爱好,尽量朝着他的优势去引导、培养,激发他的兴趣,挖掘他的潜能,为他日后实现理想推波助澜。
三、树立榜样,促成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习惯将受益一生,但很多家长不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就说学习吧:孩子一边玩一边做作业;或整晚看电视,作业草草完成;或作业落在家里,学习用品没带齐就进学校……有的家长或视而不见,或只是动动嘴巴,说说而已。一旦老师电话家访问起他孩子的学习情况,这时他们便会向老师诉苦,希望老师严格要求加强教育。还说你们当老师的讲一句话抵得上我们讲一千句,一万句等等如此之说。听得老师烦恼,埋怨也无济于事。我想家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起榜样作用。平时家长做事有始有终,有责任心,不丢三落四……这些良好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榜样教育。同时,引导孩子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培养孩子严谨的学习习惯,学会独立处理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进步。
四、言传身教,教会孩子正確面对失败。
当家长一看到孩子考不及格的试卷时,就认为孩子在学习上是失败的。于是,随之而来的不是打就是骂。骂孩子笨,把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越比心中越不舒服,就越想逃避责任。面对这种情况我想作为老师很有必要指导家长正确面对孩子的失败。此时,作为家长应该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了解他考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再针对原因帮孩子分析应该怎样做才会取得成功、减少失败。并激励孩子要有积极进取,永不服输的精神。同时,家长也可以用自己辛苦的事实来教育孩子。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失败,我是如何坚强不屈;为了养家糊口,我是怎样负起责任,毫不退缩。通过言传身教,你的孩子也学会了坚强。懂得失败并不可怕,人总是在失败中成长,只有“吃一堑,长一智”才会走向成功。
五、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乐观地面对挑战。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作为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这既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又能让孩子从小体验和谐家庭的快乐幸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家庭成员之间往往互敬互爱,孝敬长辈和关爱幼小的思想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当家长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平等沟通时,孩子也愿意把自己的事情和看法告诉家长,家长就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态,鼓励孩子勇敢地去面对现实,激励孩子面对困难,迎难而上,让孩子在迷茫中看到希望,在失败中重拾信心,在困惑中找到前进的方向……这样的家庭中教育出来的孩子能充满自信,乐观地面对挑战,积极进取。
六、家校联动,开成合力。
学校修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的意见》,安排专人负责家长学校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两级工作机构,完善相应规章制度,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供制度保证。二是创新联系途径,密切家校合作。一方面,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学校开放日”活动,把家长请进来,进行评教、听评课、参与亲子共成长活动;另一方面开展“把温暖带进千家万户”活动,学校制定家访工作制度,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主动与家长电话联系一次,每学年至少家访一次,征求家长的意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再是建立家校联系手册,互通教育信息。三是改革评价办法,积极改进工作。每学年开展一次家长评教评学活动,通过家长评教和学生评教,对任课教师德、能、绩等方面进行等次评价,并量化得分;开展测满意度测评活动,每学期对30%的家长进行电话回访,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努力提高学校社会满意度。
总而言之,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而老师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与家长的正确教育相辅相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品德修养。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只有重视对家长有效的教育指导,让家长明确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地位,采用正确方式教育孩子,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促进家校联动,保障学生和谐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 家校联动 有效性
一、摆正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地位。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共同的心愿。孩子是家长的“名片”。于是,家长们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在老师的教导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光宗耀祖,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往往忽视对孩子的正确教育。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就能实现他们的心愿。他们不懂得协助老师教育好孩子的重要性吗?不是的,他们也懂得该怎样做,只是他们心中已有的长年累月的依赖心理在作祟,他们会以我们要赚钱,要养家糊口,没时间……很多借口来推卸教育孩子的责任,甚至把责任推给学校,推给老师——办学校要干什么?要老师干什么?老师不是要传授知识吗?学校不就是让学生学知识的地方吗?因此,摆正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啊!
二、以身作则,帮助孩子从小树立理想。
一个人要取得优异的成绩,首先要有理想,有理想才会有学习的方向。没有理想,就像无头苍蝇,不知为什么而读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就会很被动,就没有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多家长事业上很有成就,帮助孩子树立理想,自己就是很好的例证。家长可以讲自己的创业故事来感染孩子,当孩子有理想时,根据孩子的性格脾气,兴趣爱好,尽量朝着他的优势去引导、培养,激发他的兴趣,挖掘他的潜能,为他日后实现理想推波助澜。
三、树立榜样,促成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习惯将受益一生,但很多家长不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就说学习吧:孩子一边玩一边做作业;或整晚看电视,作业草草完成;或作业落在家里,学习用品没带齐就进学校……有的家长或视而不见,或只是动动嘴巴,说说而已。一旦老师电话家访问起他孩子的学习情况,这时他们便会向老师诉苦,希望老师严格要求加强教育。还说你们当老师的讲一句话抵得上我们讲一千句,一万句等等如此之说。听得老师烦恼,埋怨也无济于事。我想家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起榜样作用。平时家长做事有始有终,有责任心,不丢三落四……这些良好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榜样教育。同时,引导孩子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培养孩子严谨的学习习惯,学会独立处理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进步。
四、言传身教,教会孩子正確面对失败。
当家长一看到孩子考不及格的试卷时,就认为孩子在学习上是失败的。于是,随之而来的不是打就是骂。骂孩子笨,把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越比心中越不舒服,就越想逃避责任。面对这种情况我想作为老师很有必要指导家长正确面对孩子的失败。此时,作为家长应该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了解他考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再针对原因帮孩子分析应该怎样做才会取得成功、减少失败。并激励孩子要有积极进取,永不服输的精神。同时,家长也可以用自己辛苦的事实来教育孩子。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失败,我是如何坚强不屈;为了养家糊口,我是怎样负起责任,毫不退缩。通过言传身教,你的孩子也学会了坚强。懂得失败并不可怕,人总是在失败中成长,只有“吃一堑,长一智”才会走向成功。
五、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乐观地面对挑战。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作为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这既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又能让孩子从小体验和谐家庭的快乐幸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家庭成员之间往往互敬互爱,孝敬长辈和关爱幼小的思想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当家长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平等沟通时,孩子也愿意把自己的事情和看法告诉家长,家长就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态,鼓励孩子勇敢地去面对现实,激励孩子面对困难,迎难而上,让孩子在迷茫中看到希望,在失败中重拾信心,在困惑中找到前进的方向……这样的家庭中教育出来的孩子能充满自信,乐观地面对挑战,积极进取。
六、家校联动,开成合力。
学校修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的意见》,安排专人负责家长学校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两级工作机构,完善相应规章制度,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供制度保证。二是创新联系途径,密切家校合作。一方面,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学校开放日”活动,把家长请进来,进行评教、听评课、参与亲子共成长活动;另一方面开展“把温暖带进千家万户”活动,学校制定家访工作制度,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主动与家长电话联系一次,每学年至少家访一次,征求家长的意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再是建立家校联系手册,互通教育信息。三是改革评价办法,积极改进工作。每学年开展一次家长评教评学活动,通过家长评教和学生评教,对任课教师德、能、绩等方面进行等次评价,并量化得分;开展测满意度测评活动,每学期对30%的家长进行电话回访,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努力提高学校社会满意度。
总而言之,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而老师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与家长的正确教育相辅相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品德修养。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只有重视对家长有效的教育指导,让家长明确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地位,采用正确方式教育孩子,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促进家校联动,保障学生和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