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节理剪切力学特性的非线性理论模型研究

来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ai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人工节理试样开展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的直剪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的非线性特征,对Goodman线性剪切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更接近实际情况的非线性全量剪切模型,该模型大部分参数均可从试验数据获取,并能准确描述节理剪切过程中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借鉴Saeb和Amadei切向与法向耦合刚度系数的计算方法,结合提出的非线性全量剪切模型,推导出可以反映节理剪切非线性特性的切向耦合刚度系数表达式,并建立基于非线性力学行为的节理增量剪切模型,该增量模型可以对节理的切向和法向变形行为同时进行描述.在常法向应力边界和常法向刚度边界条件下分别对增量剪切模型进行编程求解.将全量模型的计算值与已有直剪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吻合得很好,验证提出的全量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分别考虑常法向刚度和常法向应力两种边界条件,将增量模型模拟值与已有的试验结果及Saeb-Amadei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增量模型计算的剪应力与试验结果吻合得更好,说明提出的增量模型比Saeb-Amadei模型准确度更高;增量模型计算的法向应力、法向位移与试验值大体上吻合,总体上可以反映节理剪切的法向力学行为,说明增量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节理试样剪切过程中的切向和法向变形行为,验证了增量模型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适宜性.
其他文献
相比于垂直储库而言,在层状盐岩矿床中建造水平储库,可以避开层理状夹层与界面,降低了储存油气泄露的危险.给出水平储库单井后退式对流溶解的技术背景和建造方法;提出单层星型、多层错位布置的层状盐岩矿床大型水平储库群建造方案;在建立的固-流-热-传质多场耦合作用理论基础上,对单井后退式对流溶解水平储库建造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 表明:水平储库单井后退式控制溶解建造技术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盐岩储气库建造方法.在层状盐岩矿床中采用单井后退式控制溶解建造方法建造大型水平储库群,可极大提升我国能源储库建设的规模与储存能力.按
岩石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破坏实质是能量驱动的渐进损伤演化过程,是裂纹闭合、发育、扩展和贯通的综合表现.从能量耗散角度分析岩石破坏机制能更好地认识其破坏的复杂过程.为探究北山深部花岗岩破裂过程中的强度参数演化和能量耗散规律,对北山预选区深度为550~560 m的花岗岩开展常规三轴力学特性试验和声发射特征试验.基于不同围压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声发射特征,以归零化后的裂隙体积应变(εcvmax-εcv)为损伤变量,建立北山深部花岗岩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岩石性质参数随损伤变量变化的演化模型,并从能量角度构建花岗岩破裂
针对含弱夹层组合岩石试件,利用CCD相机作为观测手段,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得到变形场分析结果,研究含弱夹层组合岩石变形破坏演化特征,并对层间作用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结果 表明:(1)中间弱强度岩石最先出现水平拉应变局部化带,随着荷载增加,局部化带向岩层接触面发展,并通过层间作用对上下层岩石施加拉应力,使上下层岩石最先出现竖向拉裂缝,大大降低了弱夹层组合岩石的抗压强度;(2)中间弱强度岩石受上下层岩石影响发生张拉破坏,导致试件最终破坏.上下层岩石出现裂隙后,在该裂隙左侧区域内,上下层岩石对中间弱强度岩石的约
高温热处理致密砂岩能改善其渗流能力,是致密气开发的潜在技术,但同时会改变岩石力学特性,导致并壁失稳等工程问题.选取川西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试样,对常温及100℃~1200℃热处理后的试样开展三轴压缩实验,结合热失重分析、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获取的微组构特征,探究致密砂岩高温后微组构特征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温度升高,微裂纹萌生与扩展机制包括黏土失水收缩扩大喉道、片状伊利石剥离、长石解理面分离、微裂纹沿晶间扩展形成网络并逐渐诱导产生更小尺度微裂纹网络、颗粒内部崩裂形成层状裂
对太焦铁路五谷山1#隧道进行现场监测,分析含软弱夹层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将多断面上的围岩及支护结构力学响应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转化为二维平面上与原点的ECULID距离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试验分析加固参数对围岩及支护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并以模糊决策理论为基础,将各组试验结果与多评价指标的全局最优值之间的ECULID距离作为综合评价指标,提出基于综合评价指标的加固参数设计方法,分别对未注浆和采用最优加固参数组合的1#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力学响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 表明,含软弱夹层隧道拱顶沉降具有持续时间长、
为研究深部巷道围岩在地下水作用下的长时强度变化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万福煤矿深部巷道围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砂岩样品进行单轴压缩实验及单轴蠕变实验.发现含水率对岩石强度及蠕变长时强度存在明显的软化效应;根据等时蠕变曲线黏弹性应变规律,提出黏性模量(E)v,获得其与弹性模量均随含水率的增加呈非线性软化的规律;此外,基于一种新的能够描述加速蠕变行为的黏壶元件,结合实验结果运用损伤理论提出改进的西原模型.运用该模型对蠕变实验结果进行参数辨识并与实验曲线进行对比分析,获得较好的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技术是开发页岩气藏的核心技术手段,为真实模拟多簇压裂过程,了解段内多裂缝扩展规律及相互干扰机制,研制多簇水力裂缝起裂与扩展物理模拟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在已有大型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多通道压裂井筒、复合包裹层状人工试样,增加多簇分流与监测系统、应变监测系统,具体特点如下:(1)多通道压裂井筒可设置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射孔簇起裂位置,并确保各射孔簇位置充分起裂扩展;(2)综合考虑试验机容许最大试样尺寸、裂缝扩展路径最大化、缝间应力干扰、裂缝起裂扩展后的压力保持、层理影响等因素,制备
深度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油气田开发领域的各个方面,但是纯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模型存在数据需求量大、预测能力不稳定和泛化能力弱等问题,而且模型无法考虑数据背后蕴藏的物理规律.针对油藏压力动态预测问题,建立了油藏渗流物理和数据联合驱动的压力场预测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将非均质油藏渗流数学模型以正则化的形式加入到损失函数中,使得模型既能够服从数据训练的结果,又遵守渗流物理方程的约束.结果表明:联合驱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实现压力场数据的高效学习和准确预测.对比纯数据驱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联合驱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预
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的代理模型进行油气藏模拟是油气藏仿真研究的一个新方向.针对高精度全阶油气藏模拟速度慢的问题,采用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嵌入式控制框架(E2C,Embed to Control)模型,通过“编码器+线性转化模型+解码器”的架构构建深度学习网络,将原始时刻的压力场、饱和度场数据与井控约束条件相结合来演化出新时刻的场数据.以南海东部番禺35-1气田为例,测试E2C模型与传统数值模拟器模拟结果的差别.测试结果显示E2C模型误差较小,其中饱和度场的相对误差小于5%,压力场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在相同的C
油页岩是各向异性明显的沉积岩,以水蒸汽作为载热流体热解油页岩的过程中,岩体内部结构会发生复杂的变化.为了研究水蒸汽温度对油页岩渗透率及各向异性特征的影响规律,设计注水蒸汽热解油页岩的反应装置,对平行层理和垂直层理2个方向上的油页岩样品进行渗透率测试试验,计算得到渗透率各向异性系数,同时进行不同加热模式下油页岩渗透率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垂直层理方向油页岩的渗透率较小,其量级最大也仅为10-2 mD,当热解温度从314℃增加到382℃的过程中,渗透率增幅明显,达到了2933倍;其次,平行层理方向油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