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o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在观察时怎样才能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有哪些具体的观察方法,有必要对学生作出指导。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观察方法 事物特点
  
  观察时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就要在全面观察上下功夫。所谓全面观察,就是既要观察它的全貌,又要观察它的局部。
  一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有的学生写物形象模糊不得要领,写人千人一面难以区别。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观察时没有抓住特点。那么,在观察时怎样才能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呢?
  (一)要求学生要多看、细看。
  多看细看,是抓特点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于事物没有全面细致的观察,就凭一知半解或一些表面的现象去写,则是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或本质的。
  比如有的学生一写人的外貌就是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其实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多看看、细看看,就会发现,人们的脸型是多种多样的,有长脸、方脸、瓜子脸、枣核儿脸、鼓脸、瘪脸……眼睛也不尽相同,有大眼、小眼、圆眼、三角眼,有眼大无神,也有眼小有神的……有了多看细看的基础,就容易把握住事物的特点了。
  (二)指导学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观察时要抓住特点,不能只停留在看到的表面现象上,还要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般来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提问的方法,多问几个“为什么”,想想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比如看到一棵树,树很高,干很粗,上面还有虫洞,枝很长,叶呈枣形。指导学生问问自己,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学生认真想一想就可以知道,这恐怕是一棵老槐树。这样,学生根据它的特点再反过来细致地观察,就能更准确地抓住它的特点了。
  又如,上课时,学生看到教师脸色发白,眉头紧锁,用手顶住胸口,讲话声音放慢了。学生们劝他休息一下,他却说“一会儿就好”,继续讲课,指导学生想一想,老师的这些表情和行为说明什么,他这样做是为什么。这样,学生就能抓住这些现象的本质,教师是带病坚持上课的,他眼里只有同学没有自己。
  另外,在观察事物时,要求学生特别注意事物的名称,因为有些事物的名称很能反映它的特点。
  比如到动物园去看斑马,就要注意它的名字,它有助于抓住斑马的特点,身上有斑纹是这种马的最大特点。
  又如要观察一种新式的组合柜家俱,就要学生注意研究“组合柜”这个名称。它是多种用途柜的组合,这是不能忽视的特点。
  (三)引导学生要分析比较。
  分析比较,是抓特点的一种主要方法。每一事物都有不同于其他事物之处,这就是它的特点,常言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通过比较,事物的特点容易明显地显现出来。在分析比较时,可教学生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横比,即把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比,共或把相类似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区别,以便抓住特点。比如,引导学生把两个人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作对比,就可以从他们的不同表现中看出他们思想和性格的不同。又如,把马、骡、驴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就会发现它们虽然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驴耳最长,骡次之,马最短。
  二是纵比,就是把同一事物各发展阶段前后的不同情况作对比,目的是了解其发展变化,以便抓住每一发展阶段的特点。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人物时,把某一个同学对待学习前后的态度加以对比,就能知道他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二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求学生抓住事物特点,在观察时注意多看细看,分析对比。下面是一些具体的观察方法。
  (一)要抓住事物特点。
  所谓特点,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标志,譬如说长在墙上的爬山虎的脚就与众不同,它有像蜗牛触角一样的七根细丝,嫩红的,长在茎上,这就是爬山虎的特点。记叙文要表现客观事物和生活事实,就要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事物各有特点:人物出身、经历、个性不同,性格感情有别;地理位置的南北东西不一,地势、气候、景物、风俗民情也有异。只有认真观察比较,才能抓住各自特点。要抓住特点还要有所取舍,要从各个不同角度去捕捉生活中最新颖最有特点的形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有闻必录,否则写出的事物就缺乏个性。
  (二)要调动五官。
  我们置身于大千世界中,纷纭繁杂的东西会一起作用于感官,为了作文而去寻觅素材,就应该充分调动五官,多方面去观察,这才能捕捉住鲜明的形象,才能把事物写得活脱而有立体感。比如春天我们去踏春赏景,大自然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幅完美的画,我们仅用眼睛去感知这组成画的风物还不够,还应用鼻子去嗅空气中掺合的是什么味儿,用耳朵去听那美妙的天籁之音,用口去尝一尝春天酿造的果实,用肌肤去感受一下风的轻柔。只有多角度多侧面去捕捉春天信息,这幅春景图的描摹才会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三)要注意思考。
  观察事物,我们还要动脑筋思考,不仅要看到它们是“什么样”,而且要问几个“为什么”,进一步了解它们“为什么是这个样”。只有在观察中做到边看边想,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观察晨雾,我们就可以想一想什么时间会有雾,雾是怎样形成的,雾与地域有无联系,等等,经过这样的深入思考,对事物的观察便会更全面更清楚,也就不愁写不出内容充实的好文章。
  (四)要按照顺序。
  要想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步骤地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观察顺序大致有三:一是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有些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这类事物就要分阶段观察,譬如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可按照发芽、长叶、抽茎、开花、结果的顺序逐步进行;二是事物的空间顺序,这类事物应按照其各部分在空间的位置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观察,如建筑物等,可以先整体后局部,或从上至下,或由近至远;三是由表及里的顺序。比如观察人,就可由外表的观察渗透到内心的探究。只有这样观察有序,才能更全面准确地把握观察对象的外形和内质。
  
  参考文献:
  [1]杨亚妮,李小玲.视觉艺术观照下的中西小说描写.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2010,7,25.
  [2]石现超.文学与自然之境.西南师范大学,2005,4,1.
其他文献
摘 要: 重视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素质教育,而且是生活中人才培养的要求。但是,由于中考语文没有像英语口试专门体现说话能力这一知识点,它常常被大部分人忽视了。作者针对《大纲》对“说话训练”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说话能力谈几点做法。  关键词: 中学生 说话能力 “对症下药” 指导方法    一、中学生说话能力现状分析  有许多学生在家中父母面前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但在课堂上回
摘 要: 教学设计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而且崇尚智慧的教育。它是指教师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作者对口语实行教学设计主要从“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策略”、“挖掘潜在的口语交际资源策略”、“体验丰富
摘 要: 多媒体教学已逐步成为当今课堂的重要教学辅助手段,在中职学校的应用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有效地利用这一教学方式,增强应用文教学的丰富性与延展性,增强学生的应用文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应用文教学 多媒体技术    应用文在社会实践中极其普遍,在信息时代作为重要的传播手段更是不可缺少。中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在工作中的表现,一个应用文写作能力强的员
摘 要: 优化作业设计关系到能否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落实课堂素质教育目标,它能够减少作业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及其带来的负作用。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使语文作业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语文作业 优化 提高 语文素养    “减负”一直在提,可作业总也少不了, 究其原因:一怕学生知识技能掌握不牢,影响教学质量;二怕家长怪罪担当不起。于是学生的作业堆
摘 要: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作业成为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让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而要让学生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乐于去完成它。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作业设计 兴趣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环节,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主体
在高考作文中,选材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细细想想,选材新颖,见解独特,恐怕永远只是极少数人的专利。而学生大都经历差不多,阅读的书也不会相差太大,拿到一个题目,想到类似材料的可能性极大。由于老师的指点,人人都会想到选材要新颖,见解要独特,可是,结果还是大家都想到那些共同的材料,观点也基本上是“三谋而仍相合”的。如何让自己掌握的素材、指导的观点发挥最大作用呢?我通过阅读大量的高考作文发现,这里面还是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