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小组学习,创新《生命、生态、安全》课堂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作为一名教学《生命、生态、安全》的教师更加应该极力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给孩子们创设愉快、轻松、自由、自信的学习环境。那么我们怎样立足小组学习,建构一个创新的教育教学课堂,让孩子们学会珍爱自己,热爱生命;学会与自然、与他人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学会安全而健康地生活;共同打造中国梦,实现祖国美好的明天呢?
  第一:尝试不一样的分组,便于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充分展开小组学习活动。我们六年级(一)班共53人,全班6个小组分为两排,前面三个组和后面左右两个小组各9人,第二排中间一个组8人。每个组的左右两边竖着对齐,挨着摆放3张桌凳,再在后面紧贴着摆放两个或者三个座位,组成一个“T”字的样子。这样的分组形式也同样适合人数不同的其他班级组织教学。其中四个小组可以优生和中等生为主,以优带中,进一步给优生和中等生发展的空间;还有两个小组可以中等生和后进生为主,以中带差,进一步鼓励后进生,让他们减少自卑,向中等生靠近,同时增强中等生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让自己更好地发展!
  孩子们每隔两个星期就可以顺时针移动3个或者4个位置,方便每个孩子都能看到黑板,保护视力。每个小组选举、推选一名组长和一名副组长,都是组织能力比较强,乐于助人、爱动脑筋、热爱生命的孩子。小组学习时,既可以同桌相互督促,也可以由组长和副组长各带一半的组员学习、合作,再小组交流补充,还可以全组一起阅读交流、讨论检查,再全班汇报、更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由小组商量决定合作方式,灵活运用学习方法。
  在小组学习中,课堂评价不再只是对个人而言,更是针对小组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所以教师可以建议每个小组合力设计出自己小组的图案,如向日葵、翅膀、一本书、一只宠物、一个卡通形象等;为小组命名,如:天天向上队、乘风破浪队、珍惜时间队、快乐自信队等;再由小组统一口号,增强自信心;利用班队课,每个小组一起汇报表演,把标志分别贴在黑板的左右,孩子们为此感到欢呼雀跃,激动不已,此时此刻,团结的力量正在各个小组汇聚!
  第二: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激励各个小组互动学习。现代合作教学理论主张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相互沟通,从而起到一种“共振”作用,它能够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仿效和矫正,共同发展。
  因而,教师在《生命、生态、安全》课的教育教学中,可以用以下策略充分激励孩子们互动,积极地组织并参与小组学习:
  (1)巧设问题,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立足于学习基础创设问题,在“生命小问号”、“健康小问号”、“安全小问号”这些学习环节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主动进入小组互动探究的境界,调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兴趣。
  (2)创造情境,在“生命故事”、“安全小卫士”、“健康小博士”、“实践活动”等学习环节中,引导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互动起来。在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让每个学生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在互动中,培养孩子们获得亲身经历实践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孩子们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积极向上的一系列珍贵的品质;在互动中,给予每个孩子平等的权利,使孩子们合作与交往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3)树立正确的师生观,突出孩子们在小组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美国心理学家威特罗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作出推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在互动中可以而且能够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尤其是在《生命、生态、安全》课上,教师更加应该促进课堂小组学习的开放,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健康意识,提高他们生存与竞争的能力。
  (4)在小组学习中尽量灵活地运用多种互动形式。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孩子们学习的自由,先让他们去观察、思考,去阅读、质疑,去搜集、整理资料,去操作、实践,充分地自主学习。再在小组中多形式地互动:有合作学习知识的互动,也有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的互动;有行为情感方面的互动,也有价值观方面的互动,从而有效促进孩子们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团结协作,互助互爱。
  第三,组织竞赛,提高每个小组的学习效率。教师每一节课都可以尽量安排两到三次的学习内容作为竞赛,如讲《生命故事》、《心灵氧吧》比赛,《健康小博士》、《安全小博士》知识问答比赛,朗读安全儿歌比赛,背诵名人名言比赛,搜集资料比赛,发明创造比赛,剪窗花比赛,说对联、写对联比赛,《法律小卫士》、《健康小行动》实践活动比赛等。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可以使《生命、生态、安全》课堂波澜起伏,又能使孩子们的思维有张有驰,既激发了上课的兴趣,又提高了小组学习的效率,还能增强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在小组学习竞赛时,教师如果发现有的小组成员缺乏求知欲、好奇心,不主动思考,也不参与讨论,远离小组学习活动做一个旁观者、沉默者,可以及时利用下课时间找来组长和副组长,让他们去和组员交流,找出原因,再和他们一起想办法。比如:帮助小组成员寻找长处,发现闪光点,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入手,比如下棋、阅读、写字、跑步等,指导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也可以引导一部分后进的孩子降低自我期望值,改变消极的看法,学会自我肯定、自我鼓励,正确、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养成自我检查审视、自我调控的意识;减轻学习、心理负担,学会有计划地做事,先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再合理安排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进行调节,例如唱唱歌、打打球、骑骑车、画图画、看电视、打电脑等,培养孩子们自觉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只有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每个成员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热情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才能最大地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关注生命、健康与安全,领悟生活的真正意义。
  总之,在《生命、生态、安全》的小组学习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期待,留给每个孩子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与学习经验进行深入地独立思考,然后再参与小组讨论和交流,展示自己,相互补充、辩证、更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智慧在小组内、班集体里得到发挥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见解,从而张扬每个孩子的个性,实现更加完美的自我,感受学习与生活的幸福!
其他文献
摘 要: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小学数学教学也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性人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教师要想扩展教学空间,就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创新性思维中处理数学问题,突破自身意识的局限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法的一种文章体裁。在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下面,将从记叙文的结构、教学等方面来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  一、记叙文的结构  1.开头和结尾  记叙文开头常用的方法:  概述内容,提示要点——使读者对整个事件先有一个总的认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捞铁牛》。  先谈原
摘 要:当前高中化学课堂的授课模式普遍缺乏创新,教师授课方式存在较大的桎梏,课堂模式单一,学生学习方法也是千篇一律,缺乏长足进步。因此,如何改善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当前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本文将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一系列可行措施,进行重点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属于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一个了解和积累的过程,是对以后深
摘 要: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新的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而且要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和处理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引领学生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合作,经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初步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形成数学建模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模式、思路、途径和方法。
每所学校,每个班都有“后进生”,在“后进生”中有的品德差,有的成绩不好,后进生之所以学习有困难,是因为学习上的反复失败,很难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知识的负积累、家长、教师的责怪,使他们在多重折磨中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学习才有困难,成为所谓的“后进生”。目标教学所所谓“后进生”列入可教育,可塑造的行列,是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适应今天的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转化“后进生”是摆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缩短学生与所学数学知识之间的差距,让学生品尝数学学习的乐趣。文章认为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通过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和数学作业生活化等方面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对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路径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在于回归生活,体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