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家创新能力日趋处于重要地位,这种创新能力取决于科技教育的竞争力,尤其是大学的竞争力。韩国根据国际通用的评价标准分析大学研发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值得正在倡导自主创新的我国教育界与科技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国际竞争力 大学评价 韩国
每年年底,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发布的世界200强大学名单,都会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能否跃进世界100强大学行列,成为世界各国衡量国家间高等教育、科技研发与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最近,不管国家发展历史、大学创建历史长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土、人口状况,能否跃进和继续维系世界50强大学地位的国家,逐步成为世界10强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倍受各国青睐。那么,大学究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跃进世界100强和50强呢?这就涉及对各国大学的通用评价,实际上来源于大学评价的国际标准。
一、大学的国际评价标准
第一,大学教师的水平(60%),其中大学同行之间的评价(Peer Review)占40%,教师论文被引数(Citations/ staff)占20%。
第二,反映大学学术环境的师生比(Staff/ student)占20%。
第三,大学的国际化水平(占20%),其中国际企业的评价(Employer Review)占10%,外籍教师比例占5%,外国学生比例占5%。[1]
二、韩国大学的实际水平
韩国最好的大学是首尔国立大学,以同行评价满分为100分计算,首尔大学可以得92分,排在世界大学第42位,其大学教授的水平不仅是一流的,教授们的研发成绩也在不断提高。该大学教师的论文被引用指数为72分,2006年排名第160位,2007年一跃进入前88位。2007年,如果将按课时授课的讲师也算进教师人数,该大学得分80分。然而,该大学在以下领域成绩不佳:企业评价为54分,外籍教师比例为16分,外国学生比例得分24分,这充分说明首尔大学的国际化水准不高。按学科评比,首尔大学的生物科学为46位,工程学和信息技术为56位,自然科学为38位,社会科学为57位,2007年排在世界第51位。韩国科学技术学院和浦项工业大学近年发展势头不错,也有可能逐渐排进100强之列,甚至有可能跃进50强之列,前者在工科和教师论文被引用方面排在50强之列,其中教师论文被引用指数排在第11位。[2]
三、韩国大学与先进国家大学的比较
在世界50强大学中,美国与英国独占鳌头,分别占20所和8所,加上澳大利亚6所,3个国家共占34所,前10强中更是由英美两个国家所垄断,各占4所和6所。50强大学一共为全世界12个国家和地区所占有,其中澳大利亚6所,加拿大3所,日本3所,法国2所,中国大陆2所,中国香港2所,荷兰、瑞士、新西兰、新加坡各1所。曾扬名一时的德国大学也逐渐下滑到50强开外,主导美国硅谷和航空航天局的印度理工学院也进出于50强内外。[3]被50强大学排除在外的世界先进国家有德国和意大利,说明这两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曾经在高等教育界以至高无上的水平惟我独尊的德国和法国,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成绩并不好,相比之下,加拿大、澳大利亚成绩卓越。
和其他先进国家相比较,韩国大学尽管不断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首尔大学从2005年的第93位,经2006年的63位,到2007年已经跃居世界第51位,离50强只差一步之遥,但韩国的教育专家们认为还有不少差距。比如经费投入,首尔大学与东京大学相比,前者的生均经费是765万韩元,而后者是6 423万韩元,是前者的8倍多。首尔大学的师生比是19.9,而东京大学是6.48。首尔大学教师人数是1 472名,而东京大学是4 082名。[4]
四、韩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韩国的教育专家们认为,要创办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在四方面努力,而这四个方面在韩国都属于需要大力改进的地方。
第一,大学要从政治权力、权威,以及政府管制中解放出来,创造自由的学术研究环境。目前从大学招生到学生、教师、财务管理,政府的各种规制太多,影响着大学的正常、健康、持续的发展。李明博总统认为,如果韩国大学早十年进行自主办学、教学与研发,水平会提高很多,强调今后的大学要重视自主办学、教学与研发,从各种“官治”、“官办”中解放出来。
第二,大学的开放与国际化。这是大学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外国学生应占学生总数的7%,而韩国大学中的外国学生只有0.6%,说明大学的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并不大。OECD 国家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平均达到7.3%。[5][6]
第三,充足的办学与研发经费与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韩国学者认为,国家100年毫不动摇地长期投入的领域就是学术研究领域,美国哈佛大学2006年6月筹集捐献的基金为292亿美元,比韩国所有大学一年的财政预算还要多。韩国大学的平均师生比为37.8,哈佛大学是14,东京大学是7,我国清华大学为9。因此,要在韩国创办一流大学,首先要把师生比降到15以下。大学的教学、实验设备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图书资料费用也要非常充足,要允许研究生结婚,其每个月的生活费应达到300万韩元(按金融危机前比率换算,约2.5万元人民币),这样才能免受日常生活压力而发表出大量的高水平论文。美国成为人才强国的原因,就在于在学术研究方面长期投入巨资的运行机制,犹如“割草般”用巨额资金席卷包括中国、印度、韩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顶尖人才与研究成果。[7]
第四,营造人才辈出的环境,形成自觉、良性竞争和交流的环境。对有独立学术见解和脱颖而出的人才要给予褒奖和赞扬,创造更好的学术与研究环境条件;对有争议的学者也要保护,而不是说长论短、品头论足,或用“锤子”打击、用烦琐规制束缚,使其处处被动受阻而心灰意冷、动弹不得,这在教育科技界是最不可取的。
五、韩国大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韩国教育部官员称,要想建设“智慧韩国”,就要改革高等教育,建立和完善大学人才与科研成果机制。[8]
第一,改善大学教授的研究环境。实行研究生院专任教授制,减轻大学教授的教学负担,减少大学教授指导的人均学生数。还要通过教授业绩评价制度的实施和大学教师升迁及报酬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在高校中建立一套公平的竞争机制。
第二,给高校研究生创造一个优良的教育与科学研究氛围。最大范围地减少额外负担,保证研究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科研活动中,其中还包括提供研究生专用宿舍,为其提供研究经费及海外留学进修的经费等支援。
第三,改革大学教育课程。通过教学与课程改革,使韩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并加强产学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大学在教育课程的设置、教学法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促进国内大学的发展。
第四,加强大学基础设施建设。扩充教师的研究室、实验室、电子图书馆和外国人(教师及留学生)专用宿舍等大学院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改革大学招生与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大学入学制度和大学人事管理制度,缩小学部定员,扩大招生的地域范围,保障学生对所学专业科目的选择权。
除美国以外,英国、欧洲其他国家和澳大利亚的大学也存在缺陷,即应用研究相对薄弱。相比之下应用研发能力最强的国家是韩国、日本、德国,在美国、欧洲、日本注册的国际专利规模中,韩国排在世界第4,其中有一半是三星公司的专利,说明人才成长和研发机制对企业与国家经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实际贡献多么重要。大学还要有社会使命与责任感,大学不是政府附属与执行机关,也不是以往只顾自身与眼前利润的小企业,而是知识、技术、信息、思想、创意、创造、服务的有机、研发、先导、储备、传播组织,需要独立、自由研究的精神与空间环境,当然更需要政府以身作则与配套的政策环境。[9]
第六,通过国际比较找出差距。韩国教育科技界的“奋起直追”的强烈意识和动机来自于危机意识,而危机意识来自于最直接的国际比较,尤其与邻国日本的比较。日本连年获得诺贝尔奖,与整个国家与社会重视基础研究的风尚与氛围是分不开的。韩国媒体根据2006年的数据统计进行分析,得出日本有“三个世界之最”:(1)日本每一万名人口中科学家的比率为55.6,为世界之最,其次是美国46.7,德国34.2,法国32.6,英国30.3;(2)日本的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62%,美国为2.59%,德国为2.48%,法国为2.18%,英国为1.78%。(3)技术出口额除以技术进口额的“贸易收支比率”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技术研发竞争力,日本为3.49,也是世界之最,美国为2.12,英国为1.97,法国为1.60,加拿大为1.76,芬兰为1.28,德国为1.07,韩国约为日本的12%。[10]自2001年以来,日本有7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获奖人数仅次于美国。日本以雄厚的基础研究为先锋,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高科技研发与生产领域占据世界制高点,确保绝对市场占有率,如碳纤维国际市场占有率为77%,液晶62%,通讯器材54%,机器人31%,机床29%。
如何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韩国教育界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如鉴于大部分亚裔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是在崭露头角的年轻科学家负责的研究室学习和研究过的人,因此,与其聘请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还不如选派年轻教师和科研人员到崭露头角的年轻科学家引领的研究室学习和研究。此外,建立开放的国际研究机构也很重要。然而,更重要的还是尊重科学家的国家领导人与国家政策,要珍惜和爱护这些科学家的社会风尚,只有这样的社会土壤,才能赢得韩国科学的未来[11]。
参考文献:
[1][2][3][5][7][9] 崔成宰(音译).世界50强大学中独占鳌头的英美圈的秘诀[J],月刊朝鲜(韩),2008(1).
[4] 姜相镇.我国大学的现状和课题:论大学教育的质量[EB/OL],韩国教育开发院(韩文:2007年.统卷157号).
[6] 金德汉.大学变韩国才能生存,朝鲜日报[N],2007-12-21.
[8]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韩国高等教育改革[EB/OL],韩国潮流网(中文):2007-4-24.
[10] 韩国技术研发缺乏连续性[N].联合新闻.2009-01-28.
[11] 展望日本科学家获第13个诺奖[N].朝鲜日报社论.2008-10-10.
(作者简介:农业部教育司职成教处原处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农村教育研究室原主任)
编辑:熊建辉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国际竞争力 大学评价 韩国
每年年底,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发布的世界200强大学名单,都会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能否跃进世界100强大学行列,成为世界各国衡量国家间高等教育、科技研发与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最近,不管国家发展历史、大学创建历史长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土、人口状况,能否跃进和继续维系世界50强大学地位的国家,逐步成为世界10强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倍受各国青睐。那么,大学究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跃进世界100强和50强呢?这就涉及对各国大学的通用评价,实际上来源于大学评价的国际标准。
一、大学的国际评价标准
第一,大学教师的水平(60%),其中大学同行之间的评价(Peer Review)占40%,教师论文被引数(Citations/ staff)占20%。
第二,反映大学学术环境的师生比(Staff/ student)占20%。
第三,大学的国际化水平(占20%),其中国际企业的评价(Employer Review)占10%,外籍教师比例占5%,外国学生比例占5%。[1]
二、韩国大学的实际水平
韩国最好的大学是首尔国立大学,以同行评价满分为100分计算,首尔大学可以得92分,排在世界大学第42位,其大学教授的水平不仅是一流的,教授们的研发成绩也在不断提高。该大学教师的论文被引用指数为72分,2006年排名第160位,2007年一跃进入前88位。2007年,如果将按课时授课的讲师也算进教师人数,该大学得分80分。然而,该大学在以下领域成绩不佳:企业评价为54分,外籍教师比例为16分,外国学生比例得分24分,这充分说明首尔大学的国际化水准不高。按学科评比,首尔大学的生物科学为46位,工程学和信息技术为56位,自然科学为38位,社会科学为57位,2007年排在世界第51位。韩国科学技术学院和浦项工业大学近年发展势头不错,也有可能逐渐排进100强之列,甚至有可能跃进50强之列,前者在工科和教师论文被引用方面排在50强之列,其中教师论文被引用指数排在第11位。[2]
三、韩国大学与先进国家大学的比较
在世界50强大学中,美国与英国独占鳌头,分别占20所和8所,加上澳大利亚6所,3个国家共占34所,前10强中更是由英美两个国家所垄断,各占4所和6所。50强大学一共为全世界12个国家和地区所占有,其中澳大利亚6所,加拿大3所,日本3所,法国2所,中国大陆2所,中国香港2所,荷兰、瑞士、新西兰、新加坡各1所。曾扬名一时的德国大学也逐渐下滑到50强开外,主导美国硅谷和航空航天局的印度理工学院也进出于50强内外。[3]被50强大学排除在外的世界先进国家有德国和意大利,说明这两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曾经在高等教育界以至高无上的水平惟我独尊的德国和法国,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成绩并不好,相比之下,加拿大、澳大利亚成绩卓越。
和其他先进国家相比较,韩国大学尽管不断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首尔大学从2005年的第93位,经2006年的63位,到2007年已经跃居世界第51位,离50强只差一步之遥,但韩国的教育专家们认为还有不少差距。比如经费投入,首尔大学与东京大学相比,前者的生均经费是765万韩元,而后者是6 423万韩元,是前者的8倍多。首尔大学的师生比是19.9,而东京大学是6.48。首尔大学教师人数是1 472名,而东京大学是4 082名。[4]
四、韩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韩国的教育专家们认为,要创办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在四方面努力,而这四个方面在韩国都属于需要大力改进的地方。
第一,大学要从政治权力、权威,以及政府管制中解放出来,创造自由的学术研究环境。目前从大学招生到学生、教师、财务管理,政府的各种规制太多,影响着大学的正常、健康、持续的发展。李明博总统认为,如果韩国大学早十年进行自主办学、教学与研发,水平会提高很多,强调今后的大学要重视自主办学、教学与研发,从各种“官治”、“官办”中解放出来。
第二,大学的开放与国际化。这是大学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外国学生应占学生总数的7%,而韩国大学中的外国学生只有0.6%,说明大学的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并不大。OECD 国家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平均达到7.3%。[5][6]
第三,充足的办学与研发经费与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韩国学者认为,国家100年毫不动摇地长期投入的领域就是学术研究领域,美国哈佛大学2006年6月筹集捐献的基金为292亿美元,比韩国所有大学一年的财政预算还要多。韩国大学的平均师生比为37.8,哈佛大学是14,东京大学是7,我国清华大学为9。因此,要在韩国创办一流大学,首先要把师生比降到15以下。大学的教学、实验设备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图书资料费用也要非常充足,要允许研究生结婚,其每个月的生活费应达到300万韩元(按金融危机前比率换算,约2.5万元人民币),这样才能免受日常生活压力而发表出大量的高水平论文。美国成为人才强国的原因,就在于在学术研究方面长期投入巨资的运行机制,犹如“割草般”用巨额资金席卷包括中国、印度、韩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顶尖人才与研究成果。[7]
第四,营造人才辈出的环境,形成自觉、良性竞争和交流的环境。对有独立学术见解和脱颖而出的人才要给予褒奖和赞扬,创造更好的学术与研究环境条件;对有争议的学者也要保护,而不是说长论短、品头论足,或用“锤子”打击、用烦琐规制束缚,使其处处被动受阻而心灰意冷、动弹不得,这在教育科技界是最不可取的。
五、韩国大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韩国教育部官员称,要想建设“智慧韩国”,就要改革高等教育,建立和完善大学人才与科研成果机制。[8]
第一,改善大学教授的研究环境。实行研究生院专任教授制,减轻大学教授的教学负担,减少大学教授指导的人均学生数。还要通过教授业绩评价制度的实施和大学教师升迁及报酬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在高校中建立一套公平的竞争机制。
第二,给高校研究生创造一个优良的教育与科学研究氛围。最大范围地减少额外负担,保证研究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科研活动中,其中还包括提供研究生专用宿舍,为其提供研究经费及海外留学进修的经费等支援。
第三,改革大学教育课程。通过教学与课程改革,使韩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并加强产学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大学在教育课程的设置、教学法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促进国内大学的发展。
第四,加强大学基础设施建设。扩充教师的研究室、实验室、电子图书馆和外国人(教师及留学生)专用宿舍等大学院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改革大学招生与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大学入学制度和大学人事管理制度,缩小学部定员,扩大招生的地域范围,保障学生对所学专业科目的选择权。
除美国以外,英国、欧洲其他国家和澳大利亚的大学也存在缺陷,即应用研究相对薄弱。相比之下应用研发能力最强的国家是韩国、日本、德国,在美国、欧洲、日本注册的国际专利规模中,韩国排在世界第4,其中有一半是三星公司的专利,说明人才成长和研发机制对企业与国家经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实际贡献多么重要。大学还要有社会使命与责任感,大学不是政府附属与执行机关,也不是以往只顾自身与眼前利润的小企业,而是知识、技术、信息、思想、创意、创造、服务的有机、研发、先导、储备、传播组织,需要独立、自由研究的精神与空间环境,当然更需要政府以身作则与配套的政策环境。[9]
第六,通过国际比较找出差距。韩国教育科技界的“奋起直追”的强烈意识和动机来自于危机意识,而危机意识来自于最直接的国际比较,尤其与邻国日本的比较。日本连年获得诺贝尔奖,与整个国家与社会重视基础研究的风尚与氛围是分不开的。韩国媒体根据2006年的数据统计进行分析,得出日本有“三个世界之最”:(1)日本每一万名人口中科学家的比率为55.6,为世界之最,其次是美国46.7,德国34.2,法国32.6,英国30.3;(2)日本的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62%,美国为2.59%,德国为2.48%,法国为2.18%,英国为1.78%。(3)技术出口额除以技术进口额的“贸易收支比率”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技术研发竞争力,日本为3.49,也是世界之最,美国为2.12,英国为1.97,法国为1.60,加拿大为1.76,芬兰为1.28,德国为1.07,韩国约为日本的12%。[10]自2001年以来,日本有7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获奖人数仅次于美国。日本以雄厚的基础研究为先锋,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高科技研发与生产领域占据世界制高点,确保绝对市场占有率,如碳纤维国际市场占有率为77%,液晶62%,通讯器材54%,机器人31%,机床29%。
如何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韩国教育界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如鉴于大部分亚裔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是在崭露头角的年轻科学家负责的研究室学习和研究过的人,因此,与其聘请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还不如选派年轻教师和科研人员到崭露头角的年轻科学家引领的研究室学习和研究。此外,建立开放的国际研究机构也很重要。然而,更重要的还是尊重科学家的国家领导人与国家政策,要珍惜和爱护这些科学家的社会风尚,只有这样的社会土壤,才能赢得韩国科学的未来[11]。
参考文献:
[1][2][3][5][7][9] 崔成宰(音译).世界50强大学中独占鳌头的英美圈的秘诀[J],月刊朝鲜(韩),2008(1).
[4] 姜相镇.我国大学的现状和课题:论大学教育的质量[EB/OL],韩国教育开发院(韩文:2007年.统卷157号).
[6] 金德汉.大学变韩国才能生存,朝鲜日报[N],2007-12-21.
[8]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韩国高等教育改革[EB/OL],韩国潮流网(中文):2007-4-24.
[10] 韩国技术研发缺乏连续性[N].联合新闻.2009-01-28.
[11] 展望日本科学家获第13个诺奖[N].朝鲜日报社论.2008-10-10.
(作者简介:农业部教育司职成教处原处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农村教育研究室原主任)
编辑:熊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