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如何把握“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死”的区别

来源 :科教研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正确认定“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拟在评价两种观点的基础上对有助于区分两种行为之界限的要素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死
  
  如何区分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致死的界限是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题。造成他人死亡后果的刑事案件表现形态千差万别,加之被告人到案后往往避重就轻,不愿交代犯罪时的真实心态,所以很难把握案件性质。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具有以下特征: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特征包括:客体是他人的健康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致人死亡不是独立罪名,仅构成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可以看出,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致死都是故意犯罪,主要区别是:故意伤害致死行为人对于死亡结果的发生,既不希望也不放任,是一种过失的心理状态;故意杀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法学理论界对于如何认定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致死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工具或打击部位说:判断是故意伤害致死还是故意杀人,应当以案件的客观事实为标准,而不应当以故意的内容为准,否则当行为人矢口否认杀人目的时,司法机关就很难定案了,因此判断是故意杀人还是故意伤害致死,应当从犯罪行为方面来考察,即如果行为人使用了致命工具,打击了被害人的致命部位,造成了死亡的就可以认定为故意杀人,反之就是故意伤害致死。笔者认为,该标准有悖犯罪构成原理,有客观归罪之嫌,实践中对于致命工具和致命部位的范围和认定缺乏统一绝对的标准。比如:刀斧等利器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可以说是致命工具,也可以作为伤害的工具;石块、木棍等钝器较之刀斧威力要小,可认为是非致命工具,但使用石块木棍也可以实施杀人行为。
  二是目的说:判断是故意伤害致死还是故意杀人,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故意的内容。证明行为人故意的内容是损害他人身体健康,即使客观上造成了他人死亡的后果,也只能认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证明行为人故意的内容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即使只造成了他人身体伤害的后果,也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未遂)。该观点固然摒弃了纯粹以客观事实为标准而不问及行为人主观特征的观点之错误,但以犯罪目的做标准不是很准确。故意杀人有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之分,间接故意是没有明显的杀人目的的,这样将无法涵盖间接故意杀人的情形,导致对犯罪行为的性质做出错误的认识。
  上述两种观点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对故意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的认定不能仅从主观故意或者仅从客观行为方面来认定,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认为,以下因素值得考虑和分析:
  1、行为人的一贯表现。主要包括行为人的家庭情况、工作情况、日常表现、行为人有无前科劣迹等方面。如果行为人家庭和睦幸福,事业顺心,行为人平时一贯表现良好,没有前科劣迹,那么其产生杀人故意的几率就要小一些,其致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可能性要大。如果行为人家庭不幸,没有工作或者工作不顺,生性残忍或者有暴力倾向,或者心胸狭小,一贯表现恶劣或者有暴力犯罪的前科劣迹,则其致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机会要大。
  2、案件起因。案件是怎么发生的,因何而发生的。是因为不起眼的生活小事还是因为双方积怨很深素有仇恨?是因一时冲动还是早有密谋策划?是由于偶然因素还是基于必然因素?一般来讲,因小事、一时冲动或基于偶然因素而致人死亡往往不具有杀人的故意。
  3、行为人和被害人的关系。行为人与被害人是否相识,关系是好还是一般?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考察行为人是具有杀人故意抑或是伤害故意的参考。如果行为人与被害人有深仇大恨或者平时素有积怨,行为人往往不计后果,其致人死亡的行为则可能具有故意杀人的故意。如果行为人与被害人互不相识或者只是一般认识,甚至是朋友,没有矛盾和仇恨,则行为人致人死亡的行为在主观方面具有杀人故意的可能性相对要小。
  4、行凶情节。对于那些目无法纪、动辄行凶、不计后果一类的侵害人身权利的行为,尽管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往往没有利害关系,犯罪人主观上也没有明确的杀人动机和目的,但行为人在行凶时对后果抱漠不关心的态度, 所以应按行为客观造成的实际损害的性质来确定危害行为的性质。致人死亡的,就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损害他人身体的,就构成故意伤害罪。
  5、使用的作案工具。作案工具有助于帮助分析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对后果的预期心态、对被害人的打击程度以及行为的性质。比如,同样是木棍,要看它的长短、粗细、材质等。因此,犯罪工具是正确判断行为人主观意志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唯一条件。
  6、打击的部位。如果行为人具有杀人的故意,往往会打击被害人的致命部位,以达到杀人的目的。而在故意伤害案件中,行为人一般不会打击被害人的致命部位,如果是出于行为人自身以外的原因而打击了被害人的致命部位,即使出现了被害人死亡的后果,死亡结果也不属于行为人希望或放任的内容,不能认定被告人有杀人的故意。
  7、犯罪行为的强度及其实施有无节制。在故意杀人案件中,行为人会采用比较恶劣、凶残的手段,实施连续的打击,不致被害人于死地不会收手,以最终实现犯罪目的。而在故意伤害案件中,行为人一般有适可而止的意识,只是想教训被害人,以造成对方伤害为满足,不想造成对方死亡,往往比较有节制。
  8、行为人的言论。如果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扬言“我整死你”等,且客观上造成被害人死亡,一般可以认定为故意杀人。
  9、行为人杀人后的表现。如果行为人伤害被害人后不积极抢救而是扬长而去,或对死亡结果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就应考虑认定故意杀人。如果行为人杀人后比较平静,像平日一样生活,没有明显的紧张感,那么行为人具有杀人故意的可能性就要大一些。如果行为人杀人后感到惊讶、恐惧、出乎意料或有其他一些不正常的表现,则故意伤害致死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10、行为人到案后的供述。如果行为人在公安司法机关对其犯罪目的和基本犯罪事实的多次供述一致,没有反复,在开庭审理的过程中没有翻供,则可以参考其供述分析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是杀人还是伤害。
  以上十个方面,在难以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是杀人故意或是伤害故意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必须明确的一点是,这十个方面不是认定杀人故意或者是伤害故意的标准,也不是该二行为的区分原则。判断一个行为是故意杀人行为还是故意伤害行为的标准原则是主客观相统一,十个方面是为这一根本的标准原则服务的。
  
  参考文献:
  1、《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法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陈和华:《刑事司法学》,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3、徐付波:《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的界限》,2007。
其他文献
概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交流变频切换控制技术的切换方法,阐述了交流变频切换控制技术的仿真实现方案,研究了交流变频切换控制技术控制电动机启动对电网的冲击情况。  关键词: 切换控制,异步电机,同步电机,仿真    0引言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在近几十年来迅猛发展起来先进的电力拖动技术,在稳态启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研究其在稳态启动中的
期刊
摘要:诚信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但在现实社会中,相关各方为了各自利益进行会计造假,严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制度。因此需从多方面分析造假原因,以便究其根源,遏制或杜绝这一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会计诚信;道德;利益    1.利益诱惑,相关各方责任不容推脱    “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之一,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对此进行了精彩的阐述:我们桌上的牛奶和面包并非来自于农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呈现出信息化趋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教育界也开始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近年来,这种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我国教育界在信息技术应用上还存在薄弱环节,比如体育作为比较特殊的学科,在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就有很明显的不足。本文将针对信息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更有利于中学体育教学信息化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期刊
解读2009年高考化学卷的典型实验题,不难发现,实验能力测试突出了对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研究性学习和科学探究等多方面的考查。    一、提升品质,注重新实验设计或处理的考查    近年来,实验题中新情境试题不断增多,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将基本的实验操作设计于新的情境中(主要是中学课本没有的新反应或新装置或是能使中学生理解的最新科技知识、简化的改进的装置等),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校外实习保障制度欠缺,为使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必须要搞清高校、实习单位、实习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准确的法律定位。  关键词:高校 实习学生 实习单位 法律关系    高校特别是以培养学生高技能为主的高职院校,除了对学生进行作为教育机构所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外,还要给学生提供将要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种实际能力锻炼的机会和空间。其中大
期刊
摘 要: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探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组织教学活动,突出工程实践在本课程中的重要作用,以达到增强学生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教学方法,个人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3.0     大气污染控制是环境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高职院校环境类专业开设《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要变传统普通高校“学科型教学体系”为高职院校
期刊
自1984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我区已走过25年的改革建设发展历程,从昔日的荒岛渔村初步建成日益繁荣的现代化新城区。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性的抉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市场的建设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而生,同时又扮演着直接推动改革进程的重要角色。我区的土地管理也跟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规范和完善全区的土地资产市场,积极探索出适合我区发展的土地有偿使用的多种形式,优化实现了土地资产
期刊
摘要: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本文从课程设置改革的角度分析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  关键词:成人教育 大专 计算机 课程设置改革    1. 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原理及程序设计类的课程普遍感到很吃力,而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也
期刊
内容提要:地方媒体在应对突发危机事件时,常常处于“失语”状态,或反应迟钝,或封锁消息、说谎话,导致了个别事件扩大成为群体事件。地方媒体出现的这些问题,既有地方政府的责任,也有媒体自身的原因。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于地方官员要善于学习与媒体打交道;地方媒体应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新闻报道水平。  关键词:地方媒体 突发危机事件 应对策略 协调机制     社会
期刊
摘要:在体操教学中,辅助信号是我们通常注重的一种手段,而这种手段在实际教学中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的顺利进展。本文通过常规教学及辅助信号的教学运用,阐述了在体操教学中根据不同动作性质采用不同辅助信号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辅助信号 体操教学    实践证明,在体操教学中,不管要学好哪一个技术动作,都要经过运动技能形成这一必不可少的阶段,而运动技能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和学生的反复练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