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质量及人才评价制度影响着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完善教育及人才评价制度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利于优质教育的实施,培养众多人才,促使我国早日建成人力资源强国。
【关键词】教育评价 人才评价 制度 完善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66-02
【Abstract】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alented person evaluation system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and talent evaluation system is conduciv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training of many talents, prompting China to the early completion of the country rich in human resources.
【Key Words】Education evaluation Personnel evaluation System Improvement
教育質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的完善关系到教育的发展及人才的成长。近些年的教育实践可见,教育质量及人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影响到教育的大发展,对人才成长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它的完善已成为人们的强烈诉求。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制度的完善将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中的一些消极因素,为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开辟道路,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规划是教育质量及人才评价制度完善的基础,教育实践也凸显了加速完善我国教育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的必要性。完善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制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教育质量的评价
建立人力资源强国需要优质的教育和大量的人才,这两个要素的提升与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紧密相关。
1.优质教育的创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我国的发展战略是明确的,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为人力资源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科教兴国,将教育确定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之一。我国强化科教兴国战略,创建优质教育,优化教育结构,迅速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保证教育公平,形成教育完善的系统和工程,并把它作为长期的任务和目标。我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曾提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的远见卓识和精深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继续引导和保证了我国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2.对教师队伍的评价
教师在优质教育中担当着重要的任务,他们是优质教育的直接实施和实践者,优质教育首先要加强教育者即教师本身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素质,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需要有对教师素质和教师队伍的评价。我们要充分认识教师的重要作用和科学的评价教师队伍,促进重视并提高教师的素质,保证优质教育的实施。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风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建立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就能充分发挥教师在优质教育中的作用。
3.促使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完善
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并促使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制度,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和方面,它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实践中它对教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优质教育标准的确定则是建立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的前提,是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优质教育应是一个综合的评价标准,是对教育质量全面的、综合的评价。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一旦形成,必然会产生一种积极力量,推动教育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所以,教育质量的评价必须是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要尽快完善。现实中存在着以某一或某些非全面的标准评判教育质量的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股风气,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带来了困惑。比如,仅以简单统计和评定出的教育某方面的数字和等级去衡量教育全面的水准,以名目繁多的竞赛名次、排名判定教育优劣。教育实践已充分证明仅仅以这样的评判作为判定教育质量优劣的标准失之偏颇,进入了教育质量评价的误区。显然,优质教育标准的确定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优质教育应是社会和时代所需要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的需要应从教育宗旨、教育目标、教育模式等去综合衡量,而利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则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要素去评判。优质教育具有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培养模式和机制,以创新的培养模式培养出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优质的教育首先应名符其实,有鲜明的特色,达到教育类别级别规定的目标。显然各级各类的教育,甚至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教育,培养模式等都应有自身的特色,侧重有所不同。显而易见,教育质量评价不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教育所有的办学模式和类型,教育质量评价应有科学的思路和正确的评判标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教育培养模式同样需要创新,我们给予新的培养模式尝试和产生的契机,保护有益的培养模式的生长。教育只有在一贯的培养模式或原有的模式上与时俱进,不囿于现状,创建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和机制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的模式应与人才的成长规律相一致,教育实施应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将“以人为本”融入教育实践中。将社会的需求转化为人才成长的需求。培养出社会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教育质量评价要跟上教育发展和变化,要剔除社会上对某些教育类别歧视的观念,比如,对职业教育的一些偏见。职业教育是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满足各级各类人才的组合。我国要形成金字塔式的人才结构,既有科学技术的尖端人才,又有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还有众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目标,优质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受教育者完成规定的受教育内容,达到专业的技术技能水准。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以专业知识替代对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要求。教育注重受教育者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开启每个受教育者的潜能,培养受教育者具有优良道德品质、富有爱心等人类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及个性心理特征并有健康的体魄,教育促使受教育者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和集体,奋进向上,善于独立思考及集思广益,勇于实践及敢于创新,并踊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志愿者服务,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的劳动者,教育评价要对此做出科学的评价。 二、人才的评价
完善人才评价制度。人才评价制度与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是并行的,两者紧密相关,人才评价制度的建立是社会问题,也是教育问题。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与人才评价制度的建立都会影响到人才的培养,结果会直接影响到现实教育的实施,也会在社会中出现,反过来对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力。
1.科学界定人才的含义,是完善人才评价制度的基本的、重要的内容。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创新时代的人才必须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人才评价也需与时俱进,才能阐释精准。人才概念和人才评价的时代特征是鲜明的。
第一,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精神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重要位置,社会对人才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型社会中,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同时,也要具有创新精神,将专业技能技术发挥到较高水准。
第二,我国社会人才众多,人才结构和层次丰富,形成人才的概念及对人才评价的多元化。人才的概念在演变与更新。新兴的产业不断产生,而落后的产业被淘汰,新兴行业中必定是人才脱颖而出,对人才的评价则要与之相随。
第三,在社会迅速发展的时期,人才结构均衡的动态过程较为明显。人才类别多样性、多层次是社会人才结构均衡的需求。根据社会变化发展需求,我国不断调整和建立新的人才结构的均衡。我国已建立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人们因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不同,工作领域大相径庭,不同行业中产生出大量国家建设所需的人才。因此,我们对人才的评价应不因领域、行业的不同而受到影响。比如现阶段我国对于高素质职业技能技术人才的需求与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历史相类似,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和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职业技术技能人才,他们从事的职业在科学转为技术中必不可少,他们从事的行业也有技术技能的尖端领域,他们是高技能人才,也是社会所需要的重要人才,在目前来说还是国家急需的人才。同理,社会发展需要众多的高素质劳动者,他们在社会建设中不可缺少,高素质劳动者是社会人才结构中的重要层次,劳动者的高素质需要经过长期的教育培训和实践的造就,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成长的环境。
第四,经济社会转型的特征对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代社会的人才应是勇于实践的,才能够将先进的理念付诸实际,将理想的设计转变为现实,极大地发挥出专业潜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我国对人才道德品质、意志品质和个性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有极大地提升。对人才的“德”的标准的提到了较高位置。
总之,对人才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将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与道德品质结合起来,综合评价。重视对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纠正由一些简单数字判定是否是人才的偏差,使得人才评价制度与时俱进。
人才评价制度与教育评价制度应合理衔接,才会对人才成长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社会对于人才的评价将判定教育质量的优劣及教育成功还是失败,促使教育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将社会需求转化为教育的目标,从而科学实施人才的培养。优质的教育必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教育成果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培养出的人才能得到相应的人才评价制度的肯定。教育评价及人才评价制度互相印证,则能培养出大量人才,加速建成我国人力资源强国,成功实施人才战略,促使人才的成长,实现教育强国及人才强国的目标。
2.教育及人才评价制度需要正确的舆论和引领
完善教育评价及人才评价制度,应避免其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些盛行一时的风气存在显性或隐性的偏差,对教育和人才成长都会产生一些误导。以各种简单的数量来衡量教育质量和人才的风气应制止。教育质量评价及人才的评价不能因一时的盛行而跟風,不能因一时成风就随其行事。我国对教育的投入占了主导作用并逐步加大投入,政府对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产生着引领作用。教育质量评价应从教育方针、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全方面进行衡量,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评价的舆论导向。建立起由政府组织的,有教育监督机构、学校、家长及社会多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系统,同时建成人才评价制度,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引导实践,提出科学的评价综合意见和建议,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的风气,加速完善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制度和机制。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光明日报,2010.06.07
【关键词】教育评价 人才评价 制度 完善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66-02
【Abstract】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alented person evaluation system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and talent evaluation system is conduciv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training of many talents, prompting China to the early completion of the country rich in human resources.
【Key Words】Education evaluation Personnel evaluation System Improvement
教育質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的完善关系到教育的发展及人才的成长。近些年的教育实践可见,教育质量及人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影响到教育的大发展,对人才成长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它的完善已成为人们的强烈诉求。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制度的完善将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中的一些消极因素,为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开辟道路,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规划是教育质量及人才评价制度完善的基础,教育实践也凸显了加速完善我国教育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的必要性。完善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制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教育质量的评价
建立人力资源强国需要优质的教育和大量的人才,这两个要素的提升与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紧密相关。
1.优质教育的创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我国的发展战略是明确的,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为人力资源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科教兴国,将教育确定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之一。我国强化科教兴国战略,创建优质教育,优化教育结构,迅速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保证教育公平,形成教育完善的系统和工程,并把它作为长期的任务和目标。我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曾提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的远见卓识和精深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继续引导和保证了我国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2.对教师队伍的评价
教师在优质教育中担当着重要的任务,他们是优质教育的直接实施和实践者,优质教育首先要加强教育者即教师本身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素质,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需要有对教师素质和教师队伍的评价。我们要充分认识教师的重要作用和科学的评价教师队伍,促进重视并提高教师的素质,保证优质教育的实施。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风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建立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就能充分发挥教师在优质教育中的作用。
3.促使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完善
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并促使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制度,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和方面,它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实践中它对教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优质教育标准的确定则是建立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的前提,是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优质教育应是一个综合的评价标准,是对教育质量全面的、综合的评价。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一旦形成,必然会产生一种积极力量,推动教育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所以,教育质量的评价必须是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要尽快完善。现实中存在着以某一或某些非全面的标准评判教育质量的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股风气,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带来了困惑。比如,仅以简单统计和评定出的教育某方面的数字和等级去衡量教育全面的水准,以名目繁多的竞赛名次、排名判定教育优劣。教育实践已充分证明仅仅以这样的评判作为判定教育质量优劣的标准失之偏颇,进入了教育质量评价的误区。显然,优质教育标准的确定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优质教育应是社会和时代所需要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的需要应从教育宗旨、教育目标、教育模式等去综合衡量,而利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则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要素去评判。优质教育具有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培养模式和机制,以创新的培养模式培养出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优质的教育首先应名符其实,有鲜明的特色,达到教育类别级别规定的目标。显然各级各类的教育,甚至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教育,培养模式等都应有自身的特色,侧重有所不同。显而易见,教育质量评价不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教育所有的办学模式和类型,教育质量评价应有科学的思路和正确的评判标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教育培养模式同样需要创新,我们给予新的培养模式尝试和产生的契机,保护有益的培养模式的生长。教育只有在一贯的培养模式或原有的模式上与时俱进,不囿于现状,创建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和机制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的模式应与人才的成长规律相一致,教育实施应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将“以人为本”融入教育实践中。将社会的需求转化为人才成长的需求。培养出社会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教育质量评价要跟上教育发展和变化,要剔除社会上对某些教育类别歧视的观念,比如,对职业教育的一些偏见。职业教育是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满足各级各类人才的组合。我国要形成金字塔式的人才结构,既有科学技术的尖端人才,又有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还有众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目标,优质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受教育者完成规定的受教育内容,达到专业的技术技能水准。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以专业知识替代对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要求。教育注重受教育者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开启每个受教育者的潜能,培养受教育者具有优良道德品质、富有爱心等人类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及个性心理特征并有健康的体魄,教育促使受教育者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和集体,奋进向上,善于独立思考及集思广益,勇于实践及敢于创新,并踊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志愿者服务,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的劳动者,教育评价要对此做出科学的评价。 二、人才的评价
完善人才评价制度。人才评价制度与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是并行的,两者紧密相关,人才评价制度的建立是社会问题,也是教育问题。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与人才评价制度的建立都会影响到人才的培养,结果会直接影响到现实教育的实施,也会在社会中出现,反过来对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力。
1.科学界定人才的含义,是完善人才评价制度的基本的、重要的内容。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创新时代的人才必须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人才评价也需与时俱进,才能阐释精准。人才概念和人才评价的时代特征是鲜明的。
第一,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精神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重要位置,社会对人才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型社会中,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同时,也要具有创新精神,将专业技能技术发挥到较高水准。
第二,我国社会人才众多,人才结构和层次丰富,形成人才的概念及对人才评价的多元化。人才的概念在演变与更新。新兴的产业不断产生,而落后的产业被淘汰,新兴行业中必定是人才脱颖而出,对人才的评价则要与之相随。
第三,在社会迅速发展的时期,人才结构均衡的动态过程较为明显。人才类别多样性、多层次是社会人才结构均衡的需求。根据社会变化发展需求,我国不断调整和建立新的人才结构的均衡。我国已建立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人们因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不同,工作领域大相径庭,不同行业中产生出大量国家建设所需的人才。因此,我们对人才的评价应不因领域、行业的不同而受到影响。比如现阶段我国对于高素质职业技能技术人才的需求与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历史相类似,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和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职业技术技能人才,他们从事的职业在科学转为技术中必不可少,他们从事的行业也有技术技能的尖端领域,他们是高技能人才,也是社会所需要的重要人才,在目前来说还是国家急需的人才。同理,社会发展需要众多的高素质劳动者,他们在社会建设中不可缺少,高素质劳动者是社会人才结构中的重要层次,劳动者的高素质需要经过长期的教育培训和实践的造就,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成长的环境。
第四,经济社会转型的特征对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代社会的人才应是勇于实践的,才能够将先进的理念付诸实际,将理想的设计转变为现实,极大地发挥出专业潜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我国对人才道德品质、意志品质和个性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有极大地提升。对人才的“德”的标准的提到了较高位置。
总之,对人才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将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与道德品质结合起来,综合评价。重视对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纠正由一些简单数字判定是否是人才的偏差,使得人才评价制度与时俱进。
人才评价制度与教育评价制度应合理衔接,才会对人才成长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社会对于人才的评价将判定教育质量的优劣及教育成功还是失败,促使教育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将社会需求转化为教育的目标,从而科学实施人才的培养。优质的教育必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教育成果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培养出的人才能得到相应的人才评价制度的肯定。教育评价及人才评价制度互相印证,则能培养出大量人才,加速建成我国人力资源强国,成功实施人才战略,促使人才的成长,实现教育强国及人才强国的目标。
2.教育及人才评价制度需要正确的舆论和引领
完善教育评价及人才评价制度,应避免其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些盛行一时的风气存在显性或隐性的偏差,对教育和人才成长都会产生一些误导。以各种简单的数量来衡量教育质量和人才的风气应制止。教育质量评价及人才的评价不能因一时的盛行而跟風,不能因一时成风就随其行事。我国对教育的投入占了主导作用并逐步加大投入,政府对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产生着引领作用。教育质量评价应从教育方针、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全方面进行衡量,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评价的舆论导向。建立起由政府组织的,有教育监督机构、学校、家长及社会多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系统,同时建成人才评价制度,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引导实践,提出科学的评价综合意见和建议,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的风气,加速完善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制度和机制。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光明日报,201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