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四氯化钛和无水乙醇为前驱体原料,按C/Ti摩尔比为12:1引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子量为1 300 000)作为碳源,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氮化技术,在流量为30ml/min高纯N2中,
【机 构】
:
河北联合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四氯化钛和无水乙醇为前驱体原料,按C/Ti摩尔比为12:1引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子量为1 300 000)作为碳源,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氮化技术,在流量为30ml/min高纯N2中,经1300℃碳热还原氮化5h,在石英基片上制备出具有金黄色光泽的TiN薄膜。利用XRD、RAMAN和FE-SEM表征TiN薄膜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薄膜为具有NaCl型面心立方结构的δ-TiN晶相,薄膜中TiN晶体在其最小应变能晶面(111)择优生长,部分晶粒呈棱角分明的三棱椎状,晶界清晰,薄膜厚度在
其他文献
摘 要 紫砂壶制作经常运用一些装饰,选择自然形象中最为真实、简洁精美、生动的部分融入壶器的造型设计中,使紫砂壶整体造型比自然更美、更有形,也使紫砂壶有一种不一般的美与艺术价值。 关键词 平安竹壶:紫砂:艺术价值 紫砂壶原本是一种生活用品、喝茶的器皿,自明代开始,由于文人、雅士、墨客、骚人的介入,注入了文化的内涵.才使它有了更多可赏、可玩、可进行美学分析的空间。宜兴紫砂壶的装饰手法自明、清两代起
陶都宜兴人文荟萃,历史文化别有风情,千年手工技艺薪火相传。紫砂、青瓷、均陶、彩陶、精陶被誉为五朵金花,成为陶都宜兴手工技艺传承的典型代表。古往今来,宜兴陶瓷艺术一脉相承,无论是实用器,还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晶的手工艺作品,都带有浓厚的地域特征。其中,无论是赋予器物文化艺术的思想内涵之美,还是文人参与艺术创作的外延之美,宜兴陶瓷都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宜兴陶瓷艺术更是宜兴劳动人民的智慧
摘 要 紫砂壶作为传统工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记忆,在多元文化竞争激烈的框架下,独特的紫砂文化在夹缝中求生存,迸发出勃勃生机。紫砂壶饱含传统文化的魅力,全手工技艺充分体现出了其作为艺术佳品的“精、气、神、韵”。 紫砂“无声壶”材质、工艺、造型、装饰、内涵的面面俱佳,是长期的手工技艺积累,也是文化修养和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更是一种无声的人生境界。 关键词 无声壶;紫砂;人生境界 紫砂壶原本是喝
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堪称国粹,引领着自古至今的文房风尚,与此同时,文房中的许多辅助文具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更赋予了文房之事丰富的艺术空间,例如笔洗、笔舐、镇纸、臂搁、笔床等。到了明代,圆口直壁、造型新巧、简约实用的笔筒开始出现,经过能工巧匠的设计加工,呈现出材质多样、雕镌精致等独特美感.成为文人雅士的文房新宠,时至今日依然在制作和使用,长盛不衰。 笔筒作为中国传统
宜兴紫砂陶器皿类别丰富、层出不穷,除了耳熟能详的紫砂茗壶外,紫砂花盆、紫砂水缸、紫砂雕塑等器物也是构成绚丽多姿的紫砂艺术的重要内容,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承前启后,发
宜兴紫砂,是以当地特产的紫砂陶土为原料,以茶具为主要形式的、兼有优良的日用功能和优美欣赏价值的艺术陶。紫砂壶自诞生至今,虽然历经近六百年沧桑,却始终历久弥新,呈现出
禅,意在明心见性,无关言语章句。禅的体证,就在万缘应对处。茶,天地润育之灵物,非精行俭德之人无以尝其至真之味。品茶,先苦后甘;参禅,在生死轮转中寻求彻悟解脱。品茶,目的
紫砂花货又称为花塑器,主要是紫砂艺人将自然界中所见、所感实物通过写实、夸张的手法,通过适当取舍、雕琢等,增加其灵动感,把自然美感、浓郁的生活气息等融入紫砂壶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