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活动走进班级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314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许多地方会用科技活动竞赛成绩以及有多少所科技特色学校说事。有机会到科技特色学校考察,听到介绍比较多的也大多是有哪些项目在全市领先,多少多少科技特长生在省市获奖,等等,少有提到科学教育活动如何走进班级的。至于不是科技特色的学校,就更谈不上班级的科学教育了。
  一、科学教育只有落实到班级才能实现普及
  科学教育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必然是要面向全体。国家在这方面早有要求,例如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当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就郑重提出:“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的科学教育,通常指理科教学和科技活动。小学的科学课和中学的理化生课,是理科教学,这是面向全体的,目前至少在城市还是能得到落实的,尽管许多地方又把这些课上成应试课了。而科技活动,因其可以及时补充新鲜内容以弥补预成课程的不足,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革命的时代,这是需要着力开展的,可惜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探讨“班级科学教育”,主要指班级的科技活动。
  衡量一项教育是否面向全体,在学校就看有没有落实到班级去做。因为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整个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科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在班级得到落实。
  但是目前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笔者不久前做了项调查,被调查对象是一批参加培训的中小学班主任,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如下:(问卷导语是:不用署名,请如实填写,谢谢!)
  今年以来我组织的班(队)主题活动
  共收到有效答卷40份。(对象为在南师大接受培训的某市中小学班主任)
  调查人:XXX调查时间:5月17日
  从统计可以看出,班级科技类的主题活动,僅占全部活动的3%不到。这一调查结果,与平时到许多学校考察得出的结论是差不多的。即相当多的学校,学校层面有点科技活动,其中很多是为参加竞赛做准备,但是很少有全班性的科技活动。
  二、班级开展科学教育的几点障碍
  班级开展科学教育薄弱,是因为有许多障碍,主要是认识障碍和能力障碍。
  1.认识障碍
  其一是领导认识。一些学校领导将科学教育看作是“创特色”活动,以“我们另有特色”为由,不愿在科学教育方面下功夫,只把理科课开齐就不错了。其实,科学教育绝对是基础教育,是所有学校所有班级都应该开展的教育,而不应是“特色教育”。当前有这样一种倾向,似乎一提优化教育,就是办“特色学校”,搞“特色教育”,而不是强调认真抓好“基础教育”——打好学生各方面的基础。创特色是需要的,但不宜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要警惕一些人抓住一个或者几个项目企图“一夜暴富”成为“名校”,执教育规律于不顾。名师李镇西就希望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看来不无道理。
  其二是班主任认识。不少教师认为班主任是做德育的,“干吗要搞科学教育,那是理科教师的事”,因而很少主动考虑班级的科学教育。殊不知,班主任是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的,不能仅仅是“抓德育”。况且,科学教育里就没有德育吗?各项活动都有育德的功能,就看能否有意识地去挖掘。拿科学教育来说,它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而科学素质中,就包含许多“德”的成分。中国科普研究所前所长袁正光研究员经过长期研究,对“科学素质”做了这样的表述:
  从科学素质的结构图中,可以看到,在“非智力因素结构”里,诸如“志向、理想、诚实、正义、爱心”等,都是德育诉求。所以,班级开展科学教育,也是德育拓展了自己的天地,值得班主任重视。
  教育界的老前辈,前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潘懋元教授很早就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只看到科学的智育价值(更不要说只看到知识教育价值),而忽略科学内在蕴涵着的善与美,不去发掘与实现科学的德育与美育价值,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之中的德育与美育,看成是科学教育以外的事,教师就很难负起‘教书育人’的全面任务。”(周川.科学的教育价值【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2)班主任如果能接受这样的正确观念,认识到科学教育的德育功能及美育功能,就容易从内心支持以致积极开展班级的科学教育。
  一些班主任不愿意在班级主动开展科学教育,还有个顾虑是,“我已经忙得团团转了,哪有工夫再搞科学教育?”这是一种“加法”思维。其实,班主任开展班级科学教育关键是要转变观念——它是班队活动的改造而不是增加。班队活动有德育活动、文体活动,为什么就不能有科学探究活动呢?一般而言,一位班主任一学年至少有十次班级活动是自己可以做主安排的,拿出两三次做科学教育活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2.能力障碍
  许多班主任,特别是小学的班主任,几乎都是语文教师,很多人缺乏开展科学教育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这也确是事实。作为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的班主任,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应该积极学习科学知识与技能。地方和学校的教师培训活动,应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八十多年前,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不愿做时代的落伍者,必须专攻一门自然科学。……不懂科学的人,不久便不能做教师了。”(陶行知.如何可以不做一个时代落伍者.陶行知文集【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8:329)老师们应以此激励自己。
  班主任老师自己懂得较多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固然很好,其实,更多地应考虑自己是班级科学教育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学会开发和运用各类科学教育资源。从这点来看,在科学教育上,班主任的能力不仅在于有没有科学专业能力,更在于有没有科学教育的组织能力和资源开发能力。
  三、班级如何开展科学教育
  让科学教育走进班级,在方法上有多种选择,不少地方也创造出一些有益的经验。
其他文献
英国哲学家怀特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問题。”教育的活力,来自教育过程中对人的尊重与关爱,来自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并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展现出来,整体提升小学生的理实一体化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一、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情境教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且得到最大限度的收获,首先,要预习,“自读自悟”,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质疑,以自学探究、小组合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再次,要练习巩固,通过“当堂达标”练习,检验自己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整体认知,形成对本课知识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整体认知能力。本文将探讨打造“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当堂达标”的“开放性”
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而兴趣教学方法的采用,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为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深受教师喜爱。本文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