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记者随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有关专家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试验田进行了现场观摩。在该校西农一站和北门外试验田,已审定品种、待审定品种、高代优势品系和创新组合材料琳琅满目,小麦育种家吉万全、张正茂选育的新品种(系)在今年西北大旱之年表现优异,特性突出,丰富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品种梯队。小麦育种是该校的传统优势,在我国几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中,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校农学院的吉万全博士从事小麦生物技术育种已经30年,在小麦染色体工程研究方面,获得了普通小麦稳定自交结实缺体系统20个,此项研究达世界先进水平。他培育出的“西农509”,是以VP145为母本、8658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于2011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审定(国审麦2011007)。该品种冬季抗寒性稍弱,但春季起身拔节快,春生分蘖多,结实性好。由于根系活力强,耐旱性和抗后期高温能力较好。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平均亩成穗数40.5万,穗粒数36粒,千粒重38.6克。国家黄淮南片区试抽混合样检测,各项指数达到国家优质小麦标准。省审“西农529”以八倍体小偃麦为材料,采用远缘杂交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该品种为半冬偏春性,早熟,抗寒性较好。省区试平均亩成穗数40万,穗粒数38粒,千粒重45克。省区试抽混合样送检,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小麦强筋标准。这两个品种最突出的特点是综合抗病性好,对条锈病高抗至免疫,田间赤霉病自然发病轻。新品系“西农511”、“西农521”,2012年分别参加了国家黄淮南片冬水和春水组预备试验,品种特性集中在抗病性好、适应性强上,今年表现也很不错。
该校食品学院张正茂研究员的“普冰”麦育种今年又有新进展,4个品种参加国家黄淮北片旱地组和陕西省、甘肃省区试。渭北旱塬是陕西重要的粮食基地,干旱少雨制约了小麦高产稳产。张正茂把抗旱、节水、高产作为旱地小麦育种的主攻方向,采取新的技术路线,选用普通小麦与冰草进行组合选育。2004年,“普冰143”成为第一个普通麦与冰草远源杂交省审品种,2011年又推出省审品种“普冰9946”。“普冰9946”由张正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立会研究员合作,历时12年,是以抗旱抗病品系作母本,以“晋麦47”为父本选育出的具有抗旱、高产、稳产、抗病、优质等特点的节水型小麦新品种。从2008年起,该品种在陕西渭北多地进行了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21千克,较对照“晋麦47”显著增产。除在陕西旱地种植外,还在河南三门峡、洛阳以及甘肃陇东高原推广。
(摘编自《农民日报》)
该校农学院的吉万全博士从事小麦生物技术育种已经30年,在小麦染色体工程研究方面,获得了普通小麦稳定自交结实缺体系统20个,此项研究达世界先进水平。他培育出的“西农509”,是以VP145为母本、8658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于2011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审定(国审麦2011007)。该品种冬季抗寒性稍弱,但春季起身拔节快,春生分蘖多,结实性好。由于根系活力强,耐旱性和抗后期高温能力较好。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平均亩成穗数40.5万,穗粒数36粒,千粒重38.6克。国家黄淮南片区试抽混合样检测,各项指数达到国家优质小麦标准。省审“西农529”以八倍体小偃麦为材料,采用远缘杂交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而成。该品种为半冬偏春性,早熟,抗寒性较好。省区试平均亩成穗数40万,穗粒数38粒,千粒重45克。省区试抽混合样送检,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小麦强筋标准。这两个品种最突出的特点是综合抗病性好,对条锈病高抗至免疫,田间赤霉病自然发病轻。新品系“西农511”、“西农521”,2012年分别参加了国家黄淮南片冬水和春水组预备试验,品种特性集中在抗病性好、适应性强上,今年表现也很不错。
该校食品学院张正茂研究员的“普冰”麦育种今年又有新进展,4个品种参加国家黄淮北片旱地组和陕西省、甘肃省区试。渭北旱塬是陕西重要的粮食基地,干旱少雨制约了小麦高产稳产。张正茂把抗旱、节水、高产作为旱地小麦育种的主攻方向,采取新的技术路线,选用普通小麦与冰草进行组合选育。2004年,“普冰143”成为第一个普通麦与冰草远源杂交省审品种,2011年又推出省审品种“普冰9946”。“普冰9946”由张正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立会研究员合作,历时12年,是以抗旱抗病品系作母本,以“晋麦47”为父本选育出的具有抗旱、高产、稳产、抗病、优质等特点的节水型小麦新品种。从2008年起,该品种在陕西渭北多地进行了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21千克,较对照“晋麦47”显著增产。除在陕西旱地种植外,还在河南三门峡、洛阳以及甘肃陇东高原推广。
(摘编自《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