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快乐练习设计之我见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_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学和练是分不开的。练习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活动形式。《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设计课堂快乐练习呢?以下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
   一、课堂练习要有趣味性
   有的数学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学起来常会感到枯燥无味。想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得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有所发现,在发现和顿悟中感受到学习乐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有必要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练习。如果能做到教学和游戏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使学生对学习兴趣盎然。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时,可创设童话般的情境:秋天来了,王大爷家的苹果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苹果(出示图片,苹果上写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算式让学生估算结果),你们想不想品尝一下?然后老师对小朋友说:“但是王大爷只想请聪明的小朋友吃而已哦,他说只要你答对上面的问题,那个苹果就属于你,你们有信心尝到王大爷的苹果吗?”这样的练习设计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创设品尝王大爷的苹果活动的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寓教学于游戏之中,把枯燥单调的学习变得有趣生动。
   二、课堂练习设计要有生活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大都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数学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我们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机会设计问题情景,设计各种练习。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野餐中的数学问题”“租车方案”“购物中的数学问题”等练习。如一年级认识了“元、角、分”后,可以让学生用人民币去买东西,在模拟买东西的各种情境中付钱、找钱,这样就把人民币知识学活了;如中年级,教师用100元钱,让学生购买奖品:练习本和笔。要求:(1)练习本和笔要成套;(2)价钱尽可能便宜;(3)质量尽可能好。有三家商店可供选择,价钱是:甲店练习本每本3.2元,笔每支1.5元;乙店每套本子和笔共4.5元;丙店练习本每本2.8元,笔每支2.1元。让学生选择商店和决定怎样买。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可操作性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应该把机械单调的数学练习设计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和推理。如教学《长(正)方形的面积》后,常会出现类似于“把三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可让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的小学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像这种情况我们就安排操作题,让学生用三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代替三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用眼看一看,拿笔算一算,得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求出问题所要的答案。这样一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学习了“年、月、日”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年份,动手制作一幅精美的小年历。这些练习的设计,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动手和实践能力,从而也消除了怕数学的心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四、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开放性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求异思维。例如,在教学“元、角、分”一课时,设计这样一次开放性活动练习:在教室的一角创设了一个商店的场景,摆出各种各样的商品供学生购买,设定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定钱数(例如每人5元),4人为一小组,每组的同学要商量如何买才比较合理而又能称心如意地花完手上的钱。这一过程中,一要算好总价,二要注意数量,三要注意品种,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应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由于教师创设了具体的购物情境,新颖独特,如临其境,学生心情激动,思维活跃,兴趣大增,又有群体合作,创新的火花自然被激发出来,因此每一小组完成得都非常出色。由此可见,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广阔、开放、有趣的练习空间和时间,既能使学生在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又能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多设计一些开发性习题,主要在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中求活,发展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例如,在口算中设计“()×( )=0,0÷( )=()”。答案有无穷多个,可以让学生比一比谁说的又多又正确。像这类题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变性的特点,给学生以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能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标特别强调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五、课堂练习设计要有综合性
  综合练习是对学生各种知识与能力的全面考察与深化提高,它是练习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如学习了“年、月、日”这一知识后,设计这样一道练习:下面节日同在大月的一组是:
  A.劳动节建军节 B.儿童节国庆节
  C.元旦教师节D.妇女节清明节
  这一练习不仅检测了学生对“年、月、日”的知识,特别是对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大月的了解,还借助于全年中的一些重大节日这一背景,介绍了这些重大节日的由来,检测了学生对社会知识了解的程度。
  总之,练习不再是单纯地做习题。教师应从学生实际、从生活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地精心设计课堂的快乐练习,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信息、生活领域中去,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登上数学生活的航船。
  (武鸣县府城镇喜庆小学)
其他文献
一、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学是爱的艺术,是一切高尚情操的载体。在语文课文的许多篇目里,到处洋溢着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文关怀。如朱自清的《背影》、英怀戚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因此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
从爆破地震效应分析入手,对实验室内混凝土边坡的爆破振动进行试验研究,探讨爆破振动在边坡中的传播规律,并分析了边坡爆破振动对边坡作用机理和地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人
为提高指纹采集与指纹图像数据处理的效率,设计一种新型的指纹识别系统,采用了专用指纹芯片、指纹传感器芯片和LCD显示模块。设计了一种指纹图像综合评估算法,采用综合基于方向图的灰度值计算、计算灰度值的前背景分割、计算优势方向块的图像质量分析、计算灰度均值和标准差的指纹图像干湿程度分析、指纹位置的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对指纹图像进行处理,并将指纹图像的评估结果输出到显示屏上。系统已应用于医疗机构的EMR系统
为解决载体高动态运动引发的多普勒效应给卫星导航接收机捕获、跟踪、定位带来的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动态调节环路噪声带宽的方法,即将卡尔曼滤波技术应用于跟踪环路.卡尔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