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中师美术教学中的初步尝试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www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层教学在师范美术教学中的实施要特别做到四点:改善教学方式,保障教学目的的实施;实施目标教育,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以情动人,追寻“乐趣”;树立板样,群体同“乐”。
  [关键词]分层教学 中师美术教学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120075-01
  
  中师美术特色教育,既要体现整体性、基础性、又要体现适应性、现实性、超前性,还要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特色”促“全面”,教师不但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艺术素养。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为宗旨,在课标的指引下以适应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不同的能力评价标准、真正地提高到素质教育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建立合乎规律性和合乎目的性的教学运行机制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因此,我在课程教学设置安排上采取“全面推进、分类分层次教学”的运行机制,其主要设置如下:
  
  一、改善教学方式,保障教学目的的实施
  
  1.在中师美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指引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理解,从现实的角度思考艺术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科学性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发展学生的感受能力、培养美育情趣,使艺术教育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拓展开来。
  2.通过基础教学发现兴趣,通过专修课教学培养特长,以课外活动辅导实现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和谐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改革中,不以应试教育为最终目的,美术欣赏课可用于课堂教学,利用讲座、录像观摩或通过到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参观学习的形式,也可以利用教师工作室制组织学生学习,并作为高中学生的选修课计入课时量,课程的开设则可以在多方面弥补现有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一些课题的开发和研究,通过因特网访问,使美术教育与人文学科与时代内容相融合。
  3.实施“合格加特长”的培养策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实行分类教学。坚定“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信念,允许学生某些方面落后,更鼓励学生某一方面冒尖带动和谐发展。
  
  二、实施目标教育,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美术作品中的一切都是有定味的艺术性形式存在,而非既美的存在,我们为美术高中特长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制定了严格的教学计划:
  (一)如何认识或看待美术为原则而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中师美术课程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技能技巧、而且包含更广泛的美术文化,使得美术教育所具有认识技能、情感创造等价值系统得以回复。教学设计在课堂实施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我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当前形式发展的需要灵活地改变教学设计与实施,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与发展规律,对学生采取分类教学,实现全面发展,避免“一刀切”的认识误区,客观地认识学生群体的现实水平及个体差异性,进行意向选修,分类编班,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潜能倾向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达到学生能接受、教师所期待的目标。
  (二)以帮助学生如何试图用美术表达自己的理解、希望和梦想为原则而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并重视促进学生在美术文化表达过程中,对美术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感觉的陶冶,在针对具体的培养目标中,我制定了一个相对活跃的教学思路。
  1.观察感觉能力。学生之间对一具体对象或事例进行表述,欣赏优秀作品时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老师的感觉强加给学生。
  2.分析理解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如:比例、结构、透视、明暗、虚实、色彩等规律性的和逻辑性进行理解分析。
  3.理性表达能力。在对事物客观表象的观察理解的基础上,掺入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表达。
  4.个性表达能力。关注不一样的尝试,才能促进生成发展,教师如果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学生做的、想的都一样,就不可能有发展。
  5.心理调适能力。高中学生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课程紧,压力大,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促进交流,学会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6.自我评价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增强自我表达的意识,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评价他人美术学习的成果;通过以美术学习和各种艺术交流,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三)通过研究型学习教学,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探究环境,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人才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及终身发展的需要。
  (四)培养学生感觉美术文化的能力和美术文化感觉能力的涵育,是有助于个体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三、以情动人,追寻“乐趣”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动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使学生亲近自己所教学科。尤其要有力的调动学生个体,包括他们的积极性结构的心理分析。
  
  四、树立板样,群体同“乐”
  
  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在每班树立和发挥板样的力量,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有些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技术能力达不到一定的水平,而身边的板样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因他们看得见,信得过,说服力强。学生在高中阶段好胜心里较强,在板样的激励下,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反复修改自己作品种的不足之处,有时一画就是半天,画得好的同学不但能积极努力的完善自己朝前冲,在静物摆放、出外参观写生等方面,能充当老师的得力助手辅导其他同学。前面的学生在跑,后面的学生在追,整个年级学生出现你追我赶现象。
  注意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作用,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和讲座,各年级学生作品交流自评、互评,许多优秀学生作品影响了一片,也带动了一片。这样,整个教学氛围活跃起来,使群体振奋,共享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师特色美术教育教学的探索,美术教育已成为我们费县师范的一个亮点,无论是在美育、德育还是智育方面,学生素质普遍得到通过。
  
  作者简介:
  侯艳青(1971-),女,河北东光人,曲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教育硕士,现为临沂师范学院费县分校副教授。专业研究方向:美术学科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的居住地,民族地区的普通话教学,由于教学层面的特殊现象和学习心理、学习环境的深层影响,教学效率不高。结合青海民族地区普通话教学实际针对以上现象提出改革措施。  [关键词]普通话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120064-02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科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遵循英语教学的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认真钻研教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授课效率,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一个师生共振的英语学习空间。    一、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能力,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他们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就能发现自己潜在的学好这门学科的能力和信心
[摘要]高职图书馆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因为高职图书馆影响面大、资源丰富、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场所。发挥高职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就要图书馆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创设适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关键词]高职 图书馆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120069-02    近年来,国
摘 要: 本文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总结出了英语课堂教学的九种导入方式:课前演讲导入、图片、视频导入、谜语、游戏导入、提问导入、作品导入、实物导入、故事导入、模拟演习导入、教师表演导入。合适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得学生能积极投入到课文学习中。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教材内容 导入方式 承上启下 复旧引新    一、引言  所谓导入,是指开始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