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rs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兴趣,提升其语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前教师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现代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由于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文的篇幅通常都比较长,同时,在个别文章中还存在较多生字词,再加上高中语文所蕴含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以及领悟能力,所以若学生在课前未能好好预习,只是单方面地被动接受教师所讲解的内容,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长期下来,不便于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还会造成其语文学习能力下降,最终使学生对现代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要想有效组织现代文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必须做好学生预习工作。
  第一,加强基础知识的预习。在现代文基础知识中,常遇到的障碍一般有陌生的文化知识或者生僻字词等。这就要求在现代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借助于字典或者有关参考资料的查阅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让学生自己在阅读完课文后将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慨括,并要求学生将有疑问的内容记录下来。
  2.编制相应的教学方案
  第一,在编制教学方案前,可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学生自身学习的意志与动机、学生所产生的疑惑和疑虑等。基于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再来编制相应的教学方案。
  第二,教学目标的编制和叙写。在现代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所编制的教学目标,其合理性与规范性将直接关系到课堂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应具体化和细化。
  3.合理设计课堂学习活动
  第一,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应满足文体特点,比如散文和诗歌一般适合齐读,当然也可朗诵,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体会文章文字所产生的美感;而由于小说通常情况下篇幅较长,可将其改编成为课本剧,或者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使其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故事的大致内容;对于议论文而言,由于文章自身逻辑性较强,通常情况下,可由师生共同进行探究。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且科学地应用各种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带给学生多方面刺激和感受,要便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一个生动、轻松且有趣的教学环境。通过多媒体使课堂活动的内容更为丰富,但是要注意的是不可过杂或者过多,以免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造成影响和干扰。
  二、活动中教学方法的应用
  1.角色体验法
  所谓角色体验法就是让学生来扮演教材内容中某一个角色,通过学生对该角色言行的模仿,使其深刻体会到人物心理活动发生的变化,从而更好地赏析教材文本的精妙处。
  比如《雷雨》属于话剧,若单纯地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不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低下。
  2.知人论世法
  即通过对一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人生经历的讲解和了解来对文本进行解读。如果学生对于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了解非常少,怎样才可使学生更好且更为合理地理解作者的信念以及情感?可通过知人论世法来进行教学。
  比如在讲解《相信未来》这首诗歌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事先进行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阐述郭路生的人生经历,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诗歌所蕴含的深刻涵义。在实际应用这种方法时,应恰到好处,将同级教材中同一作者所写的各种文章的相关信息有效地联系起来,以便于学生理解文本知识。
  3.比较阅读法
  即将内容或者形式相对、相近的两篇文章,采取对比阅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对比阅读过程中,通过两篇文章相关内容的对照与比较,活跃学生的思维,不断扩宽其眼界,使学生对文章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充分,掌握每篇文章特点,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鉴赏力。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文本间要具备一定可比性,同时切入点必须要小,通常情况下,比较的内容有写作方式、语言的风格以及思想内容等。
  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想北平》这篇文章时,可与林语堂所写的《说北平》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比较阅读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发现二者之间的异同。两篇文章的相同点是作者对于北平的喜爱,而不同点则在于老舍先生所表达的是远离故乡,对北平的一种思念之情,林语堂先生则是身处北平,所表达的侧重点在于对北平的喜爱、欣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文章思想内容方面来实施对比。
  三、活动后的作业设置与教学评价
  在高中现代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作业的设置。作业通常情况下分为两种,即短时作业和长时作业。所谓短时作业就是学生应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作业。相对于长时作业而言,短时作业的内容相对集中和明确,具有一定针对性,对于学生语文基础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语文学习基本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长时作业则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视野的开阔有着巨大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忽略掉长时作业的重要性,一味地布置短时作业,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鉴于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短时作业和长时作业有效结合,科学合理地进行作业布置,以此为学生打好阅读基础,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业必须面向所有的学生,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广泛性,确保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均得以充分发挥,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时间与空间。
  除此之外,在教学活动中,还应注意评价的方式,可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或者互评的方式来实施评价。在评价时,应注重学生自我进步的过程,而不是过度看重结果,确保评价方式便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226534)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分阶段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我们使用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每册都以不同形式加进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语文新课标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没有给口语交际教学以应有的地位。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师生困于狭隘的功利意识,仍然习惯于将注意力集中在读写上。尤其是高中生普遍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倾向,口语交际教学正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的核心行业,其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建设,必须通过技术性的措施来完成行业的转变。由于我国在机械制造业方面的起步较晚,并且设计和技术都不是很成熟
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促进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今,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从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着手,运用课本剧不断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内容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就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用于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和传承文化。课本剧的运用要求学生在对课本内容有正确感知和理解
庄子的文章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个光怪陆离、荒诞虚幻的意象。这也是《逍遥游》晦涩难懂的原因之一,仅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五中节选部分便有鲲、鹏、蜩、学鸠、朝菌、蟪蛄等拟人化并寄托了庄子思想的意象,也有彭祖、商汤、棘、宋荣子、列子等历史人物。这些意象意蕴无穷,内涵丰富,学生理解十分困难。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了联想法解读《逍遥游》,试图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走近庄子。  一、解读题目,把握思想  什么
为了顺应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笔者在近三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学习、借鉴、内化的基础上,创新实践了一种适合农村学生课堂学习现状的教学模式——“四标”课堂教学模式,现与同行交流,以求指导修正。  “四标”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围绕学习目标实施的高效的教学模式。“四标”即树标、学标、解标和检标。“标”就是学习目标。“四标”课堂有四个主要环节:一是树立具体的学习目标;二是围绕目标自学,合作学习;三是通过
在我国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其对于矿产资源总的需求量也在随之不断的增加。从当前我国各行业产业对矿产资源具体的使用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一些矿产资源已经基本处于枯竭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語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才是有效的学习模式,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体验,会激活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融入到语言环境中,进而将语文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体验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知,有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使学生通过体验生成语文素养。体验式学习
活动前置式教学法将课堂分为预习反馈、互动释疑、归纳总结、当堂检测四个有机融合而又环环相扣的环节,它强调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课上合作探究学习、独立生成完成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紧紧围绕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或者是当堂生成的问题展开教学,最不可或缺的一个课堂活动就是讨论。学生通过问题讨论,化解疑难生成新的问题等等。那么如何将讨论在课堂中合理适时地加以利用呢?  一、讨论要有的放矢  在活动前置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