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外联合制片:打通动画企业发展瓶颈
如果把动漫产业比喻为一座金矿,应该没有什么人会反对。据文化部有关部门预测:中国动漫市场的价值具有1000亿市场空间。正是看到了这座含金量极高的富矿,从2004年开始,众多的影视机构和非影视机构大量涌入这个行业,希望能抢占先机,拨得头筹。然而在动漫之火在中国越烧越旺的同时,不少动画企业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僵局,这一点从8月24日开幕的2005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上动画企业的参展规模可见一斑。同样是以电视为产品输出终端的动画片生产企业与影视剧生产企业相比,显得格外稀少和寂寥。与去年的广博会(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的简称)相比,动画企业的参展规模也小了不少。

专家学者指出:联合制片是出路
中国动画企业如何走出困境?众多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健全完善产业链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但是产业链的建立健全又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牵涉企业多,时间跨度大。如果仅指望着这个,很多动画企业可能等不到这一天就从市场上消失了。因此如何寻找出路、实施自救,成为动画企业必须思考的迫切问题。
“中国动画企业的出路在何方?这应该算是一个老命题了,但是市场给出的答案却并不容人乐观。”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张松林对此提出了自已的看法:“从目前现状来看,走联合制片之路对国内动画企业来讲不失为一个好的出路。这是一条中国电影和电视剧走过的、正在走着的被证实为有效的路。”张松林认为,由于动画片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全部靠自已投资,资金压力太大。资金正是许多国内动画企业所短缺的,而联合制片至少能起到融资的效果。中国视协卡通艺委会副主任兼常务副秘书长傅铁铮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并且他认为这是唯一的出路。据傅铁铮副主任介绍韩国动画企业也正是通过与日本合作一步一步发展壮大,最终走出国门的。日本动画业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高速发展之后,不但确立了独具特色的卡通风格,而且还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日本文化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的动画艺术基础相对薄弱,但是通过与日本卡通界的交流与合作,也很快建立起了自己的风格和影响,其崛起的速度之快让上瞪目。作为后起之秀的韩国动画企业,虽然是国际影视界的一员新兵,但是其制作的动画片风格独特、类型丰富,精致程度丝毫不亚于已经在中国获得良好口碑的“韩剧”。目前,韩国动漫产品的产量已占全球的30%,产值仅次于美、日,成为韩国国民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推进,韩国动画也正在以新的姿态走向全世界。傅铁峥强调,韩国动画崛起之路绝对可以成为中国动画业的借鉴。

民营动画企业尝到甜头
那么中外联合制片这条路在中国到底走不走得通呢?“阿凡提之父”曲建方是较早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的人。他创办的大连阿凡提国际动画公司在1993年结束了“加工”的历史,迈出与外国企业联合制片的第一步。他与美国萨邦国际娱乐公司联手打造了52集的《大草原上的小老鼠》,这是第一部中美合拍的动画片。该片共在38个国家发行。按照国际惯例,永久版权归双方拥有,合约规定的部分地区版权归各自所有,其余国家和地区的发行权属双方共有,发行收益按股权比例分配。阿凡提动画公司国内版权收益160多万元,国际版权方面收益迄今达到600多万。当片子知名度很高的时候,曲建方着手开发衍生产品,由于资金不够充裕,就采取品牌授权的方式让其他公司开发制作包括服装、书包、帽子、浴巾、铅笔、橡皮、图书、VCD等在内的衍生产品,迄今阿凡提公司获得的授权收益已有300多万元。这部片子一方面为阿凡提动画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最重要的是使公司拥有了版权和更大的知名度。
张松林说,目前中国许多民营动画企业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片子生产出来以后,不能通过市场盈利,反而出现亏损。中国的现状是在本国所有可发行的电视台发行动画片,收益也只能达到制作成本的15%到30%。在国际市场上动画片的价格可以达到更合理的水平,依靠播出不仅可以收回成本,而且是有利可图的。如日本在本国发行可回收成本的70%,美国一般则在本国发行就可收回全部投资。因此合作投资拍片对中国动画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打开国际市场的途径,也能收回投资,使企业得以正常运转下去。

与大连阿凡提国际动画公司探索走同一条路的还有上海今日动画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尹晓翔介绍,公司在成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一直在做加工生产,在完成初步的原始积累,并把创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定水准之后,2001年公司便开始与法国菲图贡(Futurikon)动画公司洽谈合拍《马丁的早晨》。这部片子在完成当年就在动画界的奥斯卡盛典——“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上参展,20多个欧美国家的电视台购买了该片的电视播放权,在国际市场上首轮播出就全部收回投资。由于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欢迎,也带动了国内市场上的销售。从中央到地方多家电视台都购买了这部动画片。央视的购片价格达到了每分钟1000多元。《马丁的早晨》出师大捷,这为上海今日动画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赢得了较好的市场口碑,2003年被欧洲电视台评为亚洲最值得信任的三家动画公司之一。接着公司又迎来了与法国电视三台、法国卡通人动画公司等机构的合作,制作了《太空牛仔》、《中华小子》等片。其中《中华小子》这部中国题材的动画片还两次入围嘎纳电视节动画片排名前10名,并向全球预售了价值4000万元的电视播映权,影片还未开拍就100%完成了成本回收。尹晓翔副总经理说,对于一个中国的民营动画公司来讲,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以前做加工的时候不敢想象的。
联合制片究竟能给中国动画企业带来什么?
在8月24日北京举行的2005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上,记者与参会的多家动画公司提及中外联合制片这一话题时,各公司相关负责人几乎众口一辞地认为,联合制片不失为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因为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至少在国际上发行要比只在国内发行收回成本的可能性要大很多。上海鸿鹰动画公司宣传推广部门负责人刘善群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制作的《淘气薇薇》和《象棋王》等片暂时都不会在国内发行。“主要是因为现在国内的购片价格太低了,卖了太可惜,我们希望能等一等。不过,我们的动画片不在国内卖但在国外卖,所以不用担心生存的问题。”

除了能收回成本之外,关于联合制片的好处,记者广泛听取了众多业内人士的意见。“合拍不仅能解决资金瓶颈,而且享有版权,能实现衍生产品的开发。”上海今日动画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晓翔深有感触地说:“合作的过程也是一个我们学习别人、了解国际市场上游戏规则的过程。其实动画片出彩不在于美术风格、制作技术等层面,那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最重要的还是原创性的剧本,它的好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正是我们所欠缺的。在合作中,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到剧本创作的要领。另外,我认为动画是最没有地域限制的,是最国际化的。中国的动画迟早要走入国际市场。合作之后,就有人带你玩了,玩过了,你自然就明晓其中的游戏规则,就能避免今后走弯路。”尹晓翔介绍说,在欧洲动画片市场,普遍存在一种“预售制”,动画公司有了创意之后先制作几分钟的样带送到电影节上展示,有兴趣的客户就会预定购置并在一定时间支付定金。国际惯例是预售先要达到投资预算的70%,片子才能开拍,这就基本保证了能够收回成本,规避部分风险。如果手上资金不足,还可以通过这些预售合同向银行贷款,获得制作资金。“这些待遇优厚的规则是目前国内没有实施的,”尹晓翔由衷地说:“作为中国动画企业,也只有通过与国际公司合作才能享受这些待遇。”他补充说,作为先行者,他们愿意牵线搭桥,让更多的中国动画企业能走入国际市场。
张松林特别强调:“合作投资拍摄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首先,制作更为精良,因为在国际市场上一部普通动画片的投资可以达到国内投资的10倍左右,动辙上亿,充足的资金是作品质量的坚强后盾;其次,我们扩大发行渠道、增加发行经验,解决产品输出的通道问题。另外,片子的题材和内容也能确保兼顾东西方观众的观赏习惯。国外动画片的口味更国际化这是无可否认的一点,像《狮子王》、《人猿泰山》、《花木兰》、《玩具总动员》无一不是让中西方观众都叫好的片子,更经久不衰的有《米老鼠与唐老鸭》等。它们无论是从故事、体裁还是从形象设计方面,都能很好地履行国际化路线,但是我们却在这方面差得很远。”张松林认为,制作出兼顾国际观众欣赏口味的片子,如果仅靠中国动画企业自己摸索可能要大费周折,而通过合作制片的方式则会使这一步伐迈得更快、更顺利一些。

对动漫产业经济比较有研究的上海漫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辉认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强势的品牌和有效的执行力度,如果没有强势的品牌就好比无源之水,迟早会干涸。比如,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未,国内许多企业纷纷走加工路线,90年代中期这样的公司已多如牛毛,但是当亚洲金融危急席卷而来时,由于中国周边国家货币纷纷贬值,中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上升,动画加工业急剧萎缩。由于没有任何品牌支持,许多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只能倒闭。“强势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有一个渐近的过程。”刘辉说:“目前,国内许多动画企业连吃都吃不饱,何谈建立强势品牌。与国外企业合作,借助他们的力量建立自已的品牌,也是一个很经济的方式。”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加拿大和法国等国家为了鼓励发展动漫产业而制定了种种优惠政策并给予补贴。如法国电影总局扶持动画片的力度很大,每部符合规定条件的动画片,总局将划拨额度相当于600万元至1000万元人民币的专项款项给制作公司。如果跟这些国家的动画公司合作投资拍摄动画片,不仅可以享受到这些国家对于动画制作的补助和优惠政策,还可以在这些国家被视作国产片进行销售,享受到优厚的销售价格。
在记者结束采访时,张松林向记者透露,国家广电总局9、10月间也将出台类似法国政府的这种扶持措施,这对于广大动画生产企业来讲,绝对不失为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如果把动漫产业比喻为一座金矿,应该没有什么人会反对。据文化部有关部门预测:中国动漫市场的价值具有1000亿市场空间。正是看到了这座含金量极高的富矿,从2004年开始,众多的影视机构和非影视机构大量涌入这个行业,希望能抢占先机,拨得头筹。然而在动漫之火在中国越烧越旺的同时,不少动画企业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僵局,这一点从8月24日开幕的2005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上动画企业的参展规模可见一斑。同样是以电视为产品输出终端的动画片生产企业与影视剧生产企业相比,显得格外稀少和寂寥。与去年的广博会(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的简称)相比,动画企业的参展规模也小了不少。

专家学者指出:联合制片是出路
中国动画企业如何走出困境?众多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健全完善产业链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但是产业链的建立健全又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牵涉企业多,时间跨度大。如果仅指望着这个,很多动画企业可能等不到这一天就从市场上消失了。因此如何寻找出路、实施自救,成为动画企业必须思考的迫切问题。
“中国动画企业的出路在何方?这应该算是一个老命题了,但是市场给出的答案却并不容人乐观。”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张松林对此提出了自已的看法:“从目前现状来看,走联合制片之路对国内动画企业来讲不失为一个好的出路。这是一条中国电影和电视剧走过的、正在走着的被证实为有效的路。”张松林认为,由于动画片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全部靠自已投资,资金压力太大。资金正是许多国内动画企业所短缺的,而联合制片至少能起到融资的效果。中国视协卡通艺委会副主任兼常务副秘书长傅铁铮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并且他认为这是唯一的出路。据傅铁铮副主任介绍韩国动画企业也正是通过与日本合作一步一步发展壮大,最终走出国门的。日本动画业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高速发展之后,不但确立了独具特色的卡通风格,而且还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日本文化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的动画艺术基础相对薄弱,但是通过与日本卡通界的交流与合作,也很快建立起了自己的风格和影响,其崛起的速度之快让上瞪目。作为后起之秀的韩国动画企业,虽然是国际影视界的一员新兵,但是其制作的动画片风格独特、类型丰富,精致程度丝毫不亚于已经在中国获得良好口碑的“韩剧”。目前,韩国动漫产品的产量已占全球的30%,产值仅次于美、日,成为韩国国民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推进,韩国动画也正在以新的姿态走向全世界。傅铁峥强调,韩国动画崛起之路绝对可以成为中国动画业的借鉴。

民营动画企业尝到甜头
那么中外联合制片这条路在中国到底走不走得通呢?“阿凡提之父”曲建方是较早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的人。他创办的大连阿凡提国际动画公司在1993年结束了“加工”的历史,迈出与外国企业联合制片的第一步。他与美国萨邦国际娱乐公司联手打造了52集的《大草原上的小老鼠》,这是第一部中美合拍的动画片。该片共在38个国家发行。按照国际惯例,永久版权归双方拥有,合约规定的部分地区版权归各自所有,其余国家和地区的发行权属双方共有,发行收益按股权比例分配。阿凡提动画公司国内版权收益160多万元,国际版权方面收益迄今达到600多万。当片子知名度很高的时候,曲建方着手开发衍生产品,由于资金不够充裕,就采取品牌授权的方式让其他公司开发制作包括服装、书包、帽子、浴巾、铅笔、橡皮、图书、VCD等在内的衍生产品,迄今阿凡提公司获得的授权收益已有300多万元。这部片子一方面为阿凡提动画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最重要的是使公司拥有了版权和更大的知名度。
张松林说,目前中国许多民营动画企业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片子生产出来以后,不能通过市场盈利,反而出现亏损。中国的现状是在本国所有可发行的电视台发行动画片,收益也只能达到制作成本的15%到30%。在国际市场上动画片的价格可以达到更合理的水平,依靠播出不仅可以收回成本,而且是有利可图的。如日本在本国发行可回收成本的70%,美国一般则在本国发行就可收回全部投资。因此合作投资拍片对中国动画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打开国际市场的途径,也能收回投资,使企业得以正常运转下去。

与大连阿凡提国际动画公司探索走同一条路的还有上海今日动画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尹晓翔介绍,公司在成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一直在做加工生产,在完成初步的原始积累,并把创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定水准之后,2001年公司便开始与法国菲图贡(Futurikon)动画公司洽谈合拍《马丁的早晨》。这部片子在完成当年就在动画界的奥斯卡盛典——“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上参展,20多个欧美国家的电视台购买了该片的电视播放权,在国际市场上首轮播出就全部收回投资。由于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欢迎,也带动了国内市场上的销售。从中央到地方多家电视台都购买了这部动画片。央视的购片价格达到了每分钟1000多元。《马丁的早晨》出师大捷,这为上海今日动画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赢得了较好的市场口碑,2003年被欧洲电视台评为亚洲最值得信任的三家动画公司之一。接着公司又迎来了与法国电视三台、法国卡通人动画公司等机构的合作,制作了《太空牛仔》、《中华小子》等片。其中《中华小子》这部中国题材的动画片还两次入围嘎纳电视节动画片排名前10名,并向全球预售了价值4000万元的电视播映权,影片还未开拍就100%完成了成本回收。尹晓翔副总经理说,对于一个中国的民营动画公司来讲,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以前做加工的时候不敢想象的。
联合制片究竟能给中国动画企业带来什么?
在8月24日北京举行的2005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上,记者与参会的多家动画公司提及中外联合制片这一话题时,各公司相关负责人几乎众口一辞地认为,联合制片不失为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因为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至少在国际上发行要比只在国内发行收回成本的可能性要大很多。上海鸿鹰动画公司宣传推广部门负责人刘善群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制作的《淘气薇薇》和《象棋王》等片暂时都不会在国内发行。“主要是因为现在国内的购片价格太低了,卖了太可惜,我们希望能等一等。不过,我们的动画片不在国内卖但在国外卖,所以不用担心生存的问题。”

除了能收回成本之外,关于联合制片的好处,记者广泛听取了众多业内人士的意见。“合拍不仅能解决资金瓶颈,而且享有版权,能实现衍生产品的开发。”上海今日动画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晓翔深有感触地说:“合作的过程也是一个我们学习别人、了解国际市场上游戏规则的过程。其实动画片出彩不在于美术风格、制作技术等层面,那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最重要的还是原创性的剧本,它的好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正是我们所欠缺的。在合作中,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到剧本创作的要领。另外,我认为动画是最没有地域限制的,是最国际化的。中国的动画迟早要走入国际市场。合作之后,就有人带你玩了,玩过了,你自然就明晓其中的游戏规则,就能避免今后走弯路。”尹晓翔介绍说,在欧洲动画片市场,普遍存在一种“预售制”,动画公司有了创意之后先制作几分钟的样带送到电影节上展示,有兴趣的客户就会预定购置并在一定时间支付定金。国际惯例是预售先要达到投资预算的70%,片子才能开拍,这就基本保证了能够收回成本,规避部分风险。如果手上资金不足,还可以通过这些预售合同向银行贷款,获得制作资金。“这些待遇优厚的规则是目前国内没有实施的,”尹晓翔由衷地说:“作为中国动画企业,也只有通过与国际公司合作才能享受这些待遇。”他补充说,作为先行者,他们愿意牵线搭桥,让更多的中国动画企业能走入国际市场。
张松林特别强调:“合作投资拍摄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首先,制作更为精良,因为在国际市场上一部普通动画片的投资可以达到国内投资的10倍左右,动辙上亿,充足的资金是作品质量的坚强后盾;其次,我们扩大发行渠道、增加发行经验,解决产品输出的通道问题。另外,片子的题材和内容也能确保兼顾东西方观众的观赏习惯。国外动画片的口味更国际化这是无可否认的一点,像《狮子王》、《人猿泰山》、《花木兰》、《玩具总动员》无一不是让中西方观众都叫好的片子,更经久不衰的有《米老鼠与唐老鸭》等。它们无论是从故事、体裁还是从形象设计方面,都能很好地履行国际化路线,但是我们却在这方面差得很远。”张松林认为,制作出兼顾国际观众欣赏口味的片子,如果仅靠中国动画企业自己摸索可能要大费周折,而通过合作制片的方式则会使这一步伐迈得更快、更顺利一些。

对动漫产业经济比较有研究的上海漫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辉认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强势的品牌和有效的执行力度,如果没有强势的品牌就好比无源之水,迟早会干涸。比如,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未,国内许多企业纷纷走加工路线,90年代中期这样的公司已多如牛毛,但是当亚洲金融危急席卷而来时,由于中国周边国家货币纷纷贬值,中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上升,动画加工业急剧萎缩。由于没有任何品牌支持,许多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只能倒闭。“强势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有一个渐近的过程。”刘辉说:“目前,国内许多动画企业连吃都吃不饱,何谈建立强势品牌。与国外企业合作,借助他们的力量建立自已的品牌,也是一个很经济的方式。”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加拿大和法国等国家为了鼓励发展动漫产业而制定了种种优惠政策并给予补贴。如法国电影总局扶持动画片的力度很大,每部符合规定条件的动画片,总局将划拨额度相当于600万元至1000万元人民币的专项款项给制作公司。如果跟这些国家的动画公司合作投资拍摄动画片,不仅可以享受到这些国家对于动画制作的补助和优惠政策,还可以在这些国家被视作国产片进行销售,享受到优厚的销售价格。
在记者结束采访时,张松林向记者透露,国家广电总局9、10月间也将出台类似法国政府的这种扶持措施,这对于广大动画生产企业来讲,绝对不失为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