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三尖瓣环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eichunxing89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起源点邻近三尖瓣环的特发性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的心电图特点。

方法

研究纳入2007年8月至2016年9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69例符合邻近三尖瓣环起源的特发性PVC/VT患者,根据标测定位分为2组:(1)邻近三尖瓣环游离壁组81例,该组又分为3个亚组:前侧壁组22例、侧壁组26例、后侧壁组33例;(2)邻近三尖瓣环间隔组88例,该组又分为3个亚组:前间隔组10例、中间隔组71例、后间隔组7例。分析心电图变化规律,并与使用系统抽样法选取的87例右心室流出道起源PVC/VT进行比较。

结果

所有邻近三尖瓣起源PVC/VT心电图特征是:Ⅰ、aVL、V5~V6导联多数呈R型,仅少数三尖瓣环前间隔或前侧壁起源者在aVL导联可呈qr或qs型。邻近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者V1~V3导联97.53%(79/81)呈rS型,前间隔起源者在V1导联9/10呈rS型,而中后间隔起源者97.44%(76/78)呈QS型。胸前导联移形区在邻近三尖瓣环游离壁组96.30%(78/81)在V3或之后,而邻近三尖瓣环间隔组47.73%(42/88)在V3之前(P<0.01)。其中V2导联s(S)波具有最大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其临界值为-1.81 mV,可以将V2导联S波<-1.81 mV作为鉴别邻近三尖瓣环游离壁与三尖瓣环间隔起源PVC/VT的临界值。与三尖瓣环起源者不同的是右心室流出道起源者下壁导联98.85%(86/87)呈单向R波。

结论

起源于三尖瓣环的PVC/VT的共同心电图特点是Ⅰ、aVL、V5~V6导联多数呈R型,但不同部位PVC/VT在胸前导联有不同特征表现。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5(ApoA5)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成脂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脂肪组织来源于2015年2至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以手术方法获取患者皮下脂肪组织,经胶原酶消化法得到人AMSC后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分别以600、1 200 ng/ml ApoA5蛋白干预细胞,即为ApoA5 600 ng/ml组、ApoA5 1 200 ng/ml
期刊
目的评价三维标测系统在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的187例儿童患者,其中91例采用传统的二维X线下射频消融,96例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术,出院后1、3、6、12、24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行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在手术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手术时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