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浅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目题目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l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是“记忆型”──学生的大脑都成了知识的仓库。但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却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不论是数学的运用,还是数学创新,都离不开探索,没有了探索,任何学科——包括数学,都会失去灵魂。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有时候,我们的教育,却让学生处于从属地位,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使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甚至是畏而远之。我认为,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因此,改革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也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实在是必要、重要和紧迫。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了许多方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几点尝试,它包括培养兴趣、指导方法、鼓励质疑、鼓励创新等几个方面。
  一、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2.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许多人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实上,数学的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以往的教材是和生活实践是脱节的,新教材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进,这也是向数学应用迈出的一大步,比如线性规划问题就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个应用。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3.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4.鼓励攻克数学,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们学习乐在其中,才能培养出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二、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的钥匙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我主要在读、议、思等几个方面给以指导。
  1.教会学生“读”
  这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数学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并伴有注意的对数学材料的知觉能力。教会学生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直观判断力,这种判断包括对数学材料的深层次、隐含的内部关系的实质和重点,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
  2.鼓励学生“议”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生议,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对于学生在议中出现的差错、不足,老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
  3.引导学生勤“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考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三、鼓励质疑,激起向权威挑战的勇气
  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在解完一道题是时,总是想问老师,或找些权威的书籍,来验证其结论的正确。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对权威的结论从没有质疑,更谈不上创新。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变成唯书本的“书呆子”。中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相信自己,敢于怀疑的精神,甚至应该养成向权威挑战的习惯,这对他们现在的学习,特别是今后的探索和研究尤为重要。若果真找出“权威”的错误,对学生来讲也是莫大的鼓舞。例如:抛物线y2=2px的一条弦直线是y=2x+5,且弦的中点的横坐标是2,求此抛物线方程。某“权威答案”如下:
  由y=2x+5,y2=2px 得:4x2+(10-p)x+25=0①
  由x1+x2=-(10-p)/4得:p=2故所求抛物线方程为:y2=4x
  质疑:把p=2代入方程①,方程无实解,或方程①要有Δ=4p(p-20)>0,即p<0,或p>20,故p=2不合题意。本题无解。
  教学中,对这样的新发现、巧思妙解及时褒奖、推广,能激起他们不断进取,努力钻研的热情。而且我认为,质疑教学,对学生今后独立创造数学新成果很有帮助,也是数学探索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鼓励学习创新,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1)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老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探索。例如,己知点P(x,y)是圆(x-3)2+(y-4)2=1上的点,求y/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本题如用参数方程或直接利用点在圆上的性质,则解决较繁琐,若能打破常规,作恰当点拨,引导学生数形结合,设k=y/x,即求直线y=kx的斜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再进一步引导,求(y+1)/(x+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可把定点分圆上、圆内、圆外几种情况进行讨论,则对求y/x之类的数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的几何意义有更深的了解。
  以上是我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当然,教无定法,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索,以找出更好的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方法。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主要组织活动形式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课堂合作学习变成了“摆样子”、“走过场”的形式主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合作的主题过于简单,合作学习时间安排不合适,合作学习小组分配不合理,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未得到训练,教师角色转变不到位,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师理论准备不到位,没有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合作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内容面广,量大,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年代多,时空跨度大。要使初中学生获得历史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历史学观点,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根据笔者从教经验,简单讨论了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而把初中历史教好。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而把初中历史教好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是功在课前,效在课上,备课
摘 要:如今,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所重视,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利用学科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应改变落后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历史学习最根本的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为指导,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历史的本质,认识历史的基本过程,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离
你的周围有河流吗?你对它们熟悉吗?你仔细观察过它们吗? 现在就出发,去做一次河流调查吧! Are you surrounded by rivers? Are you familiar with them? Have you carefully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要明确阅读策略的内涵,以及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同时要掌握阅读方法,进行有效的阅读。另外,还要注重阅读课堂形式的多元化和丰富英语阅读理解内容。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称得上是有效的,也才能真正能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英
一个小女孩用童稚的声音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看不清天空的模样,看不清那云朵的姿态呢?”  “孩子,你现在还小,等到你长高了,长大了,你离天空近了,你离云朵近了,你就可以看见了。”  一位母亲用含着泪的眼睛看着自己天真的孩子,用她那柔软的手抚摸着女儿的头。  这个小女孩天生患有眼疾。在她的世界里,虽然不是黑暗,但是只有那模糊的一片。  小女孩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想看清天空,看清那云朵的样子。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