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钟林超 郑州一中校报主编,记者站站长,《中国青年报》、《中国中学生报》、《大河报》、《课堂内外》记者,郑州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广播、城市广播记者,主播。2007年初注册了第一家自己的公司,到2007年10月已赢利10万元,并将其中8万无偿捐献给西藏基础教育设施建设。
2007年暑假,从全国选拔出来的300名优秀高中生聚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参加第二届“2007哈佛AUSCR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接受一次学习能力与领袖气质的“哈佛挑战”。
在10天时间里。他们通过一系列活动。和50名哈佛校园明星学生。中美政界、商界,学术界的精英人士进行深入交流与互动,在日常课堂外发掘自己的潜能,培养领袖潜质,学术能力、创业精神、公民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第一印象
8月3日,在机场经历了6个小时的等待后,上海的雨停了,原定15:00起飞的航班终于在23:00落在了繁忙的虹桥机场。上海,我来了!“2007哈佛AUSCR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我来了!
第二天,参加峰会的“领袖”们纷纷抵沪,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高中生。大家操着各地口音开始介绍自己,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城市,并着重强调了自己是怎么样的领袖:有的拥有自己的基金会;有的投资民族工业并用赚的钱支援西藏基础教育,有的在学校是学生会主席,成绩全市第一;更有牛人SAT 2390。
既然是“领袖”,自然也要有领袖的派头。上海连日高温,大家仍要穿着笔挺的西装,往返于各个会议室,即使可以穿便装的场合也有人依然不改领袖风范,尽管领子袖子都已湿透。宿舍热水供应到晚上12点,但美国方面的“领袖”仍在抱怨为什么凌晨2点没热水。
这些美国领袖全部来自哈佛大学,算得上是美国“学生领袖”的精英了。
当中国全民学英语的同时,中国风也刮遍了美洲大陆,这些来的“美国领袖们”深以自己的祖国为傲,但也并不排斥外来文化。从他们使用筷子的熟练程度就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当敦煌研究院的教授讲起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时,当易中天先生讲起先秦诸子时,他们听讲的认真程度,绝不亚于在场的任何中国人。
二、很High的“美国领袖”
跟哈佛的学长们在一起,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一种很high的生活状态。即使是所谓的“领袖”,大家仍可以放下一切,玩得昏天黑地,就像他们豪爽的性格。现在吵得再激烈,换个地方再见面,他们仍然会笑着过来拥抱你。相比之下,我们虽然比他们小,却明显多了几分老气与呆板。
每天下午,他们都会和我们一起运动,足球、篮球、飞盘或者交谊舞、hip-hop,甚至会支起炉灶和我们cooking。一旦夜幕降临,当餐厅和会议室的音乐响起,这些美国领袖便会脱下领袖的外套,办起各种各样的舞会,high到凌晨才意犹未尽地回去,路上还高唱着“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我们教的。
第二天,当中国领袖们无精打采地来到会议室,发现早已等候在那儿的美国领袖依然西装笔挺,精力充沛。
我们不敢奢求他们这样的生活,我们必须沿着老师和家长划好的白线走下去,才能留下貌似精彩的轨迹。这是美国领袖们无法理解的,就像他们无法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午休一样。
中国人口是美国的3倍多,但中国的大学数量还不到美国的1/3,当我们把中国高中的生活状态告诉这些在美国已经算努力的哈佛学子时,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面前名叫“中国学生”的动物跟他们居然属于同一物种。
“太无法想象了,简直惨无人道,我无法想象你们怎样忍受了这么多年,这是不科学的!”我们只能笑若回答:“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你们能玩到凌晨,我们学到凌晨有什么奇怪呢?”
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也没办法,这就是我们的生
三、浓缩的世界
既然叫“峰会”,就总是要开会的,其中最基本最频繁的就是seminar,形式类似于中国的“研讨会”。课题是峰会前自己选的,内容涉及我们能想到的各个方面及一些我们想不到的。每个课题分三次讨论,最后总结。
每个课题组十人封顶,每人选六个课题,因此报晚了就只能选一些冷门,如全球变暖问题、抗癌问题、欧洲的穆斯林问题之类。
我选得挺早,还都是自己比较喜欢的,并且抱着会上可能有东西吃的心理选了一门Food andCulture。后来才发现这些会议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Food and Culture确实发了吃的,一开始就发了巧克力,但一块还没吃完,美国领袖便从巧克力谈到了经济全球化。
在另一门“国际关系”中,第一次会议就让我用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分析冷战,而且要用峰会的官方语言——英语。原因很简单,讲英语大家都明白,而讲中文由于方言口音问题,中国人之间都不一定能明白。
通过seminar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某位同学6个课题中4个都跟我一样,到后来一进会议室就同时感慨:“怎么又是你呀!”
seminar给我的感觉是,这就是个浓缩的世界,很多世界热点问题都集中在了这里,让我们知道了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这样一个顿受争议的国家,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从中也了解了许多这个超级大国的公民意识、生活状态以及思想文化,收获不小。
四、明日行动计划
在这个时代,想要成为领袖,想要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就必须学会自己创业。如果是给别人打工,永远无法步入领袖行列。因为“工”永远不会出头。
8月12日,是峰会举行“明日行动计划”决赛的日子,AT Venture(Action for Tomorrow Venture)可以算是峰会期间最有挑战性的项目。项目的具体要求是,每个学生都要提出自己的创业计划,并完成商业模式设计和提出需要的资金预算,然后寻找伙伴,共同来完成,最后由峰会组委会和高盛集团决策层组成的评委会审议后,对通过的企划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项目将在峰会后进行实施,峰会组织者也将对项目进行跟踪检查。
我所在的小组提出的课题叫“Student-Zone”,建设一个为学生提供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资金预算为10000元人民币。
因为我们做的都是“社会企业家项目”,具有很强的社会效应,大家都有了一份“领袖”的责任感与自豪感。JA(全球最大的非盈利性组织)总裁说:“你们现在做的事我到60岁才开始做。”
这一项目,让我们深刻地知道了做成一个成功的企划并非一件易事,单是市场调查就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没有充分的市场调查,就等于把企划扼杀在了摇篮里。为此,我们煞费苦心,利用了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可以说是不计后果,不择手段,最后才好不容易完成。
为了完成项目,我们这些“中国领袖”常常从舞会上溜出去,藏 在各个角落里热火朝天地讨论。哈佛的领袖们则常常因为好奇,偷偷地跟到小会议室,看到挥汗如雨的我们,他们的表情,不知是钦佩,还是惊讶,亦或是两者都有。
最后的结果,“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和“26℃空调”两个项目获得了最高评价。
我们的项目设计不只让哈佛学生感到惊讶,同样惊讶的还有来自美国高盛集团的高层们,他们没想到十七八岁的中国高中生,竟能做出如此成熟且有新意的企划。“每个组都是一流的团队,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是中国最优秀的高中生。”这是他们对我们的评价。
五、MISSION300
这究竟是个什么项目?在它开始前组委会拒绝透露任何消息,直到当天下午才告诉大家,这是一项大型活动,所有的志愿者和中美学生领袖,包括组委会成员齐上阵,300人共同完成,并说要穿运动鞋。至于要完成一项什么任务,又是个不能说的秘密。
当夜幕降临,300人个个一身短打扮,出现在一体育馆门口。随后,我们被带进一个室内篮球馆,在入口处每人从一个大箱子里抽一张纸条,我抽到的纸条上除了一个大大的“C”外,什么都没有。这时,大家发现看台上还有两个人,后经证实,那就是传说中策划这个活动并已36小时没合眼的伟大的CA(中国大学生志愿助教)。众人皆惊叹不已,看着现在依然电力充沛的两CA,果然是牛人。 没错,这两位生人在36小时没合眼的情况下指挥300人竟不用扩音器,凭自己穿透性极强的声音告诉大家:“MISSION300”就是300人搭多米诺骨牌,纸上的字母是自己的分组。这时我们才发现脚下的黑线组成会标“HSYLC2007”字样,也就是说我要拼C。但搭多米诺为什么要穿运动鞋呢,
看台上两位CA的嘴一张一合像在说什么,但下面太乱什么都听不清,这时大家突然发现全场没有一张骨牌,不会要拼人体多米诺吧?300张嘴顿时沉默,600只眼睛望着台上的CA。CA们面带微笑,告诉大家要到旁边几个大厅做游戏去赢骨牌。
于是各个组瞬间分裂为N个小组,我和一个比我低20公分的小美女去夹乒乓球,背靠背夹着球到目的地,往返六趟能赢100块骨牌。当我几乎是拽着小美女往前挪时,旁边两位“美国领袖”作螃蟹状迅速向终点奔去,颇有西部牛仔风范,只是等他们到达终点后,背后的乒乓球早已不知哪里去了。
我拽着小美女拿着100块骨牌返回篮球馆时,发现我们组的“C”已初具规模。当我把那100块骨牌往地上放时,不小碰上了一块,导致那个“C”瞬间崩溃,害得全部人晕大了!后来重摆时,我们每隔一段就空几块,再被碰到,也不至于全军覆没。这一成功经验被迅速推广到各组,使得大家在11:30就完成了任务。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随着不知道是谁的手轻轻一推,我们花了4个小时搭好的骨牌在5分钟全部倒下,大家期待已久的“MISSION300”大功告成,团体协作考验圆满过关!
六、Talent Show
“calent show”相对于“美国领袖”办的那些party,算是峰会官方的正式演出。
开场的一段音频,是用各地方言说的“HSYLC2007我爱你”,澈起台下的方言热潮。来自首都北京的领袖们不甘于比别人少会一门“语言”,都拼命地拽儿化音,把某位号称“精通中文”的美国领袖搞得一头雾水,只得感叹“学海无涯”。
随后是中国艺术表演,有一段配乐诗朗诵,为了方便外国友人理解,组委会还在大屏幕上打出了英文的翻译。我旁边的哈佛学生问我 “Is it writing byShakespeare?”又问我古筝与古琴的区别,我只能给他解释古琴比古筝更古,而且弦更少。他就这样本着不懂就问的精神一直问到中国艺术表演完。当钢琴声响起,他小声对我说:“This is piano。”实在是让人不佩服不行!
随着最后一个魔术变出几朵鲜花,几个坐在前排的美国领袖一下就冲上了舞台。十分恐怖的是我们注意到他们没穿“领袖的皮”,同时我旁边的美国人也脱下衬衣,里面竟还有T恤。一时间,镁光灯乱闪,music乱响,刚才还庄重典雅的音乐厅眨眼就变成了慢摇吧,摇啊摇
这些来自哈佛的学长,再次让我们见识了他们自由而充满活力的“领袖风范”!
七、“领袖”感悟
转眼到上海已10多天,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8月14日下午1点40分,飞机准点从虹桥机场起飞,带着我离开了峰会,离开了“领袖”们,离开了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
我从未想过自己是什么领袖,文不能盖世,武不能安邦,长得又对不起观众,不知这些外国友人看了感受如何。但既然哈佛都说咱是“领袖”,那咱就领呗,反正又不要钱。
而所谓的“青年领袖”相对于“领袖”,我认为“青年”更能体现我们的身份。那些哈佛学子虽然比我们只大几岁,但都属于80年代生的人,在中国叫“80后”,在美国叫“Y一代”。人们对于这一代人褒贬不~,有人说是国家的希望,也有人说是垮掉的一代。但无论怎么说,我们都已经生下来了,谁也不能让我们再回去。
我要感谢峰会让我认识了这么多敢想敢做的青年领袖,我们在一起度过了充实的10天时间,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记忆。中国的教育不逊于任何国家,中国的青年也无愧于“领袖”的称号。拿到ATVenture认证书的那一刻,拿到哈佛认证书的那一刻,我为自己感到骄傲。作为一名中国的“青年领袖”,我相信,我们的未来,没有什么奇迹是不可能发生的!
钟林超 郑州一中校报主编,记者站站长,《中国青年报》、《中国中学生报》、《大河报》、《课堂内外》记者,郑州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广播、城市广播记者,主播。2007年初注册了第一家自己的公司,到2007年10月已赢利10万元,并将其中8万无偿捐献给西藏基础教育设施建设。
2007年暑假,从全国选拔出来的300名优秀高中生聚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参加第二届“2007哈佛AUSCR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接受一次学习能力与领袖气质的“哈佛挑战”。
在10天时间里。他们通过一系列活动。和50名哈佛校园明星学生。中美政界、商界,学术界的精英人士进行深入交流与互动,在日常课堂外发掘自己的潜能,培养领袖潜质,学术能力、创业精神、公民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第一印象
8月3日,在机场经历了6个小时的等待后,上海的雨停了,原定15:00起飞的航班终于在23:00落在了繁忙的虹桥机场。上海,我来了!“2007哈佛AUSCR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我来了!
第二天,参加峰会的“领袖”们纷纷抵沪,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高中生。大家操着各地口音开始介绍自己,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城市,并着重强调了自己是怎么样的领袖:有的拥有自己的基金会;有的投资民族工业并用赚的钱支援西藏基础教育,有的在学校是学生会主席,成绩全市第一;更有牛人SAT 2390。
既然是“领袖”,自然也要有领袖的派头。上海连日高温,大家仍要穿着笔挺的西装,往返于各个会议室,即使可以穿便装的场合也有人依然不改领袖风范,尽管领子袖子都已湿透。宿舍热水供应到晚上12点,但美国方面的“领袖”仍在抱怨为什么凌晨2点没热水。
这些美国领袖全部来自哈佛大学,算得上是美国“学生领袖”的精英了。
当中国全民学英语的同时,中国风也刮遍了美洲大陆,这些来的“美国领袖们”深以自己的祖国为傲,但也并不排斥外来文化。从他们使用筷子的熟练程度就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当敦煌研究院的教授讲起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时,当易中天先生讲起先秦诸子时,他们听讲的认真程度,绝不亚于在场的任何中国人。
二、很High的“美国领袖”
跟哈佛的学长们在一起,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一种很high的生活状态。即使是所谓的“领袖”,大家仍可以放下一切,玩得昏天黑地,就像他们豪爽的性格。现在吵得再激烈,换个地方再见面,他们仍然会笑着过来拥抱你。相比之下,我们虽然比他们小,却明显多了几分老气与呆板。
每天下午,他们都会和我们一起运动,足球、篮球、飞盘或者交谊舞、hip-hop,甚至会支起炉灶和我们cooking。一旦夜幕降临,当餐厅和会议室的音乐响起,这些美国领袖便会脱下领袖的外套,办起各种各样的舞会,high到凌晨才意犹未尽地回去,路上还高唱着“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我们教的。
第二天,当中国领袖们无精打采地来到会议室,发现早已等候在那儿的美国领袖依然西装笔挺,精力充沛。
我们不敢奢求他们这样的生活,我们必须沿着老师和家长划好的白线走下去,才能留下貌似精彩的轨迹。这是美国领袖们无法理解的,就像他们无法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午休一样。
中国人口是美国的3倍多,但中国的大学数量还不到美国的1/3,当我们把中国高中的生活状态告诉这些在美国已经算努力的哈佛学子时,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面前名叫“中国学生”的动物跟他们居然属于同一物种。
“太无法想象了,简直惨无人道,我无法想象你们怎样忍受了这么多年,这是不科学的!”我们只能笑若回答:“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你们能玩到凌晨,我们学到凌晨有什么奇怪呢?”
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也没办法,这就是我们的生
三、浓缩的世界
既然叫“峰会”,就总是要开会的,其中最基本最频繁的就是seminar,形式类似于中国的“研讨会”。课题是峰会前自己选的,内容涉及我们能想到的各个方面及一些我们想不到的。每个课题分三次讨论,最后总结。
每个课题组十人封顶,每人选六个课题,因此报晚了就只能选一些冷门,如全球变暖问题、抗癌问题、欧洲的穆斯林问题之类。
我选得挺早,还都是自己比较喜欢的,并且抱着会上可能有东西吃的心理选了一门Food andCulture。后来才发现这些会议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Food and Culture确实发了吃的,一开始就发了巧克力,但一块还没吃完,美国领袖便从巧克力谈到了经济全球化。
在另一门“国际关系”中,第一次会议就让我用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分析冷战,而且要用峰会的官方语言——英语。原因很简单,讲英语大家都明白,而讲中文由于方言口音问题,中国人之间都不一定能明白。
通过seminar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某位同学6个课题中4个都跟我一样,到后来一进会议室就同时感慨:“怎么又是你呀!”
seminar给我的感觉是,这就是个浓缩的世界,很多世界热点问题都集中在了这里,让我们知道了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这样一个顿受争议的国家,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从中也了解了许多这个超级大国的公民意识、生活状态以及思想文化,收获不小。
四、明日行动计划
在这个时代,想要成为领袖,想要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就必须学会自己创业。如果是给别人打工,永远无法步入领袖行列。因为“工”永远不会出头。
8月12日,是峰会举行“明日行动计划”决赛的日子,AT Venture(Action for Tomorrow Venture)可以算是峰会期间最有挑战性的项目。项目的具体要求是,每个学生都要提出自己的创业计划,并完成商业模式设计和提出需要的资金预算,然后寻找伙伴,共同来完成,最后由峰会组委会和高盛集团决策层组成的评委会审议后,对通过的企划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项目将在峰会后进行实施,峰会组织者也将对项目进行跟踪检查。
我所在的小组提出的课题叫“Student-Zone”,建设一个为学生提供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资金预算为10000元人民币。
因为我们做的都是“社会企业家项目”,具有很强的社会效应,大家都有了一份“领袖”的责任感与自豪感。JA(全球最大的非盈利性组织)总裁说:“你们现在做的事我到60岁才开始做。”
这一项目,让我们深刻地知道了做成一个成功的企划并非一件易事,单是市场调查就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没有充分的市场调查,就等于把企划扼杀在了摇篮里。为此,我们煞费苦心,利用了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可以说是不计后果,不择手段,最后才好不容易完成。
为了完成项目,我们这些“中国领袖”常常从舞会上溜出去,藏 在各个角落里热火朝天地讨论。哈佛的领袖们则常常因为好奇,偷偷地跟到小会议室,看到挥汗如雨的我们,他们的表情,不知是钦佩,还是惊讶,亦或是两者都有。
最后的结果,“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和“26℃空调”两个项目获得了最高评价。
我们的项目设计不只让哈佛学生感到惊讶,同样惊讶的还有来自美国高盛集团的高层们,他们没想到十七八岁的中国高中生,竟能做出如此成熟且有新意的企划。“每个组都是一流的团队,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是中国最优秀的高中生。”这是他们对我们的评价。
五、MISSION300
这究竟是个什么项目?在它开始前组委会拒绝透露任何消息,直到当天下午才告诉大家,这是一项大型活动,所有的志愿者和中美学生领袖,包括组委会成员齐上阵,300人共同完成,并说要穿运动鞋。至于要完成一项什么任务,又是个不能说的秘密。
当夜幕降临,300人个个一身短打扮,出现在一体育馆门口。随后,我们被带进一个室内篮球馆,在入口处每人从一个大箱子里抽一张纸条,我抽到的纸条上除了一个大大的“C”外,什么都没有。这时,大家发现看台上还有两个人,后经证实,那就是传说中策划这个活动并已36小时没合眼的伟大的CA(中国大学生志愿助教)。众人皆惊叹不已,看着现在依然电力充沛的两CA,果然是牛人。 没错,这两位生人在36小时没合眼的情况下指挥300人竟不用扩音器,凭自己穿透性极强的声音告诉大家:“MISSION300”就是300人搭多米诺骨牌,纸上的字母是自己的分组。这时我们才发现脚下的黑线组成会标“HSYLC2007”字样,也就是说我要拼C。但搭多米诺为什么要穿运动鞋呢,
看台上两位CA的嘴一张一合像在说什么,但下面太乱什么都听不清,这时大家突然发现全场没有一张骨牌,不会要拼人体多米诺吧?300张嘴顿时沉默,600只眼睛望着台上的CA。CA们面带微笑,告诉大家要到旁边几个大厅做游戏去赢骨牌。
于是各个组瞬间分裂为N个小组,我和一个比我低20公分的小美女去夹乒乓球,背靠背夹着球到目的地,往返六趟能赢100块骨牌。当我几乎是拽着小美女往前挪时,旁边两位“美国领袖”作螃蟹状迅速向终点奔去,颇有西部牛仔风范,只是等他们到达终点后,背后的乒乓球早已不知哪里去了。
我拽着小美女拿着100块骨牌返回篮球馆时,发现我们组的“C”已初具规模。当我把那100块骨牌往地上放时,不小碰上了一块,导致那个“C”瞬间崩溃,害得全部人晕大了!后来重摆时,我们每隔一段就空几块,再被碰到,也不至于全军覆没。这一成功经验被迅速推广到各组,使得大家在11:30就完成了任务。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随着不知道是谁的手轻轻一推,我们花了4个小时搭好的骨牌在5分钟全部倒下,大家期待已久的“MISSION300”大功告成,团体协作考验圆满过关!
六、Talent Show
“calent show”相对于“美国领袖”办的那些party,算是峰会官方的正式演出。
开场的一段音频,是用各地方言说的“HSYLC2007我爱你”,澈起台下的方言热潮。来自首都北京的领袖们不甘于比别人少会一门“语言”,都拼命地拽儿化音,把某位号称“精通中文”的美国领袖搞得一头雾水,只得感叹“学海无涯”。
随后是中国艺术表演,有一段配乐诗朗诵,为了方便外国友人理解,组委会还在大屏幕上打出了英文的翻译。我旁边的哈佛学生问我 “Is it writing byShakespeare?”又问我古筝与古琴的区别,我只能给他解释古琴比古筝更古,而且弦更少。他就这样本着不懂就问的精神一直问到中国艺术表演完。当钢琴声响起,他小声对我说:“This is piano。”实在是让人不佩服不行!
随着最后一个魔术变出几朵鲜花,几个坐在前排的美国领袖一下就冲上了舞台。十分恐怖的是我们注意到他们没穿“领袖的皮”,同时我旁边的美国人也脱下衬衣,里面竟还有T恤。一时间,镁光灯乱闪,music乱响,刚才还庄重典雅的音乐厅眨眼就变成了慢摇吧,摇啊摇
这些来自哈佛的学长,再次让我们见识了他们自由而充满活力的“领袖风范”!
七、“领袖”感悟
转眼到上海已10多天,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8月14日下午1点40分,飞机准点从虹桥机场起飞,带着我离开了峰会,离开了“领袖”们,离开了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
我从未想过自己是什么领袖,文不能盖世,武不能安邦,长得又对不起观众,不知这些外国友人看了感受如何。但既然哈佛都说咱是“领袖”,那咱就领呗,反正又不要钱。
而所谓的“青年领袖”相对于“领袖”,我认为“青年”更能体现我们的身份。那些哈佛学子虽然比我们只大几岁,但都属于80年代生的人,在中国叫“80后”,在美国叫“Y一代”。人们对于这一代人褒贬不~,有人说是国家的希望,也有人说是垮掉的一代。但无论怎么说,我们都已经生下来了,谁也不能让我们再回去。
我要感谢峰会让我认识了这么多敢想敢做的青年领袖,我们在一起度过了充实的10天时间,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记忆。中国的教育不逊于任何国家,中国的青年也无愧于“领袖”的称号。拿到ATVenture认证书的那一刻,拿到哈佛认证书的那一刻,我为自己感到骄傲。作为一名中国的“青年领袖”,我相信,我们的未来,没有什么奇迹是不可能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