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Con-n-PERT太阳电池结构关键参数对其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太阳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Quokka3软件研究了采用TOPCon技术的n型PERT太阳电池(下文简称“TOPCon-n-PERT太阳电池”)发射极的饱和电流密度、发射极-金属接触电阻率、背表面隧穿氧化层厚度及背表面饱和电流密度对其电性能的影响,并设计了相关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发射极和背表面的饱和电流密度值的增加均会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开路电压值逐渐减小;发射极-金属接触电阻率值的增加会导致电池填充因子的值降低;对于背表面的隧穿氧化层与掺杂多晶硅薄膜的叠层结构而言,随着背表面隧穿氧化层厚度逐渐增加,背表面的隐开路电压i-Voc值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当背表面的隧穿氧化层厚度为1.2 nm时,背表面的钝化特性达到最优值,实验得到的i-Voc值可达735 mV.同时,结合实验结果与理论模拟结果可知:当背表面隧穿氧化层厚度为1.2 nm时电池获得最优的电性能参数.该研究结果对于TOPCon-n-PERT太阳电池的产业化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为准确获取潞安集团祥升煤业通风阻力分布情况,采用多参仪基点法,对潞安集团祥升煤业进行井下通风阻力测定,以此计算矿井通风能力,保障矿井通风系统正常运行.通过对测定数据的计算分析,发现该矿井三段阻力分布基本合理,上组煤、下组煤通风阻力分别为1426.73 Pa、1433.10 Pa,矿井等级孔分别为3.72 m2、2.33 m2,该矿井为容易通风型矿井.
摘要:房建施工总承包项目机电管理在房建工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直接体现了承包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承包商是否履约的指标。本文对当前的机电项目管理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来加强房建施工总承包项目机电管理。  关键词:房建施工;承包项目;机电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房建项目机电功能在不断地创新,突破传统桎梏,项目机电工程造价在房
期刊
针对矿区输电线路多处于高山树林繁茂地带,缺乏监管手段,树木不断生长形成的树障对线路影响尤其巨大,可能引起线路短路跳闸的问题,开展灰度边缘多尺度提取树影特征图像树高计算研究,提出基于视觉分析软测量的矿区输电线路线下树木安全距离判断方法,实现了实时的远程树障隐患监控。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多条矿区输电线路进行工业化应用,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树障隐患预警准确、及时,预警地点与现场实测基本吻合,可为线
针对42108综采工作面瓦斯含量超限的问题,结合工作面生产地质和瓦斯赋存情况,提出采用高位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对各项瓦斯抽采措施参数进行设计.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抽采效果监测结果表明:高位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实现了对工作面瓦斯的有效治理,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保障.
1 项目背景rn大同矿区煤峪口矿具有典型的“双系”煤层群开采特征,目前正在开采上覆侏罗系煤层群,下方石炭系煤层正在进行巷道延伸及工作面的圈定工作.侏罗系煤层群的含煤地层总厚度为74 m~264 m,平均210 m,可采煤层21层,单层最大厚度7.81 m.矿井主要开采3#煤层、9#煤层、11#煤层、12#煤层和14#煤层,其中主采煤层的可采区域已基本开采完毕,受不同开采规划及设计、开采方式、开采范围等因素的影响,尚有部分村庄下保护煤柱没有开采,形成了一部分孤岛煤柱区域,目前11#煤层307盘区、12#煤层
期刊
本文从提升建筑能效的方向,“节流”与“开源”对提升建筑能效的作用,推动“单一目标、多种途径”的方式实现建筑低碳化运行这3个方面,对我国建筑低碳化运行的发展趋势及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5种气候区中典型城市的居住建筑能耗与可再生能源供给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对碳达峰的作用.随着建筑本体节能潜力的逐步减少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单一目标、多种途径”的建筑能效指标控制方式,加大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使建筑能效的“节流”与“开源”均衡发展,从而可实现建筑能效的进
为保障光伏电站平稳且可调地输出有功功率,需分析区域范围内所有光伏电站的有功功率自动控制方式.本文首先概述了区域能源管理系统(下文简称“区域能管系统”)对光伏电站有功功率自动控制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区域能管系统对光伏电站有功功率的自动控制方式;最后,基于某光伏电站对该方式的实际效果进行了验证.
风电场是极其复杂、高度耦合的庞大系统.风电场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变量、因素众多,包括风资源、选址、风电机组排布、风电机组选型,甚至还需考虑电网、场内道路等诸多因素.因此,如何保证风电场的开发可以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获得良好的收益成为了风电行业一大技术难题.本文将风电场设计时涉及的学科模型链与优化算法相结合进行了多学科优化,通过直接设定风电场项目的经济性目标,将风电场总装机容量、风电机组荷载安全性作为优化时的约束条件,实现优化算法自动迭代并寻找到风电场经济性目标最优的设计,从而实现了风电场定制化设计中风电机组自动选
以原子层沉积(ALD)设备及管式PECVD设备制备单晶硅双面太阳电池背表面钝化膜的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讨论了管式PECVD设备采用不同的退火温度或退火时间,以及管式PECVD设备采用相同退火工艺但氧化铝薄膜厚度不同时分别对单晶硅双面太阳电池电致发光(EL)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ALD设备镀制氧化铝薄膜的厚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管式PECVD设备的退火温度或退火时间过低会导致单晶硅双面太阳电池的EL图像出现发黑的情况,因此,氧化铝薄膜的厚度在一定范围内时,对管式PECVD设备的退火工艺的要求也基本一致
该文分析了接入节点的光伏电源与负荷的相关特性,选取节点净负荷、光伏电源有功和无功调节容量为划分指标,并考虑节点之间的电气距离特性,通过节点相似性计算公式量化光伏电源节点间运行特性的相似性,利用Fast Unfolding聚类算法进行光伏电源集群的划分.在划分的过程中引入复杂网络模块度函数的概念,通过优化模块度函数,无需人为设定集群的数目即可得到合理的集群划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