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攀龙文学创作的地域特性与乡邦情节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攀龙在齐鲁文化的哺育下成长起来。其认识、观念在齐鲁文化的孵化下变成牢不可破的思想信念,并使他的诗歌带有明显地域性。这些诗篇大都与其生活的乡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或取材于山东,或来自同乡学人的诗文唱和。李攀龙对齐鲁文人影响是深远的。在李攀龙的推动下,乡邦文学的创作潜力被充分发掘。"济南诗派"得以光大,一度左右文坛风气,引领文坛好尚。
其他文献
1956年7月,从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走下生产线那一刻,中国结束了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新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式起步。到如今,六十余个春秋逝去,中国汽车工业一步一个脚印走来,不断奋斗进取,不断创造辉煌。今天我们将这段自豪的历史浓缩在10辆车型当中,用它们诞生的经过,回望中国汽车工业六十余年的辉煌。  1956年  解放CA10载货车  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汽车、新中国交通运输的中坚力量。1953年7月15日
“80后”作为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一代,其成长背景、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与老一辈石油人有明显的差别,他们在油田未来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