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处理对荞麦淀粉物化和结构特征的影响

来源 :中国粮油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xgod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扩大荞麦淀粉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干热处理对荞麦淀粉物化特性和结构的修饰效果,将荞麦淀粉分别于120、130、140、150、160、170℃干热处理30 min.结果 表明:干热处理使荞麦淀粉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等RVA相关黏度参数、起糊温度、凝胶化起始温度、凝胶化峰值温度、凝胶化焓值、结晶度均降低,温度高于130℃时,干热处理使荞麦淀粉短程有序结构含量增加;170℃处理样品的粒径显著增大,其他温度处理对粒径大小影响不显著;干热处理对荞麦淀粉颗粒形貌影响不大,但温度高于150℃时,淀粉颗粒表面的孔或腔变得模糊;150℃以上干热处理使荞麦淀粉的颜色由洁白色逐渐变为灰白色;干热处理并未引起荞麦淀粉生成新的基团或化学键.
其他文献
小麦制品的品质特性不仅与原料小麦的品种、产地有着重要的联系,更与小麦所包含的特征组分密切相关.基于此,本研究针对淮海经济区小麦品质评价和性状研究较少的现状,从该区域选取30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Mixolab混合实验仪、动态流变仪和快速黏度分析仪分别探究了小麦面团形成过程、黏弹性和糊化特性.发现该地区的30种小麦粉中有23个品种达到我国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标准中筋和中强筋小麦品种的标准(吸水率≥56%).进一步分析发现影响面团流变特性的主要指标为峰值黏度、保持强度、衰减度、最终黏度、回升值、峰值时间和稳定
分别采用清水浸泡和复合酶浸泡糙米,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分析法,确定了最佳清水浸泡糙米的工艺条件:料液比1∶1.6,温度40℃,时间50 min,此条件下糙米的吸水率达到(15.18±0.60)%;最佳复合酶浸泡糙米的工艺条件:pH 5.0,温度50℃,时间50 min,复合酶质量浓度0.4 g/L,酶配比为纤维素酶∶果胶酶=1∶1,此条件下糙米吸水率达到(18.31±1.20)%.与原粮相比较2种浸泡处理后水分、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总糖含量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种浸泡方式均可
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工序耦合分析难以有效地解决复杂产品设计变更中工序关联解耦、设计再调整、设计资源再配置等多主体决策优化问题,且将主体作为完全理性行为人的决策优化理论与具体实践亦偏差较大.对此,提出了工序关联下考虑主体心理感知的复杂产品设计变更决策优化方法.运用前景理论构建以设计主体对工序重复执行和设计变更延期心理感知扰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复杂产品设计变更决策优化模型;采用工序与设计主体相结合的双层编码方法,提出了基于事件与周期的自适应多目标动态调度算法;最后,通过算例仿真的对比实验及结果分析,验证上述决策模
研究10种小麦品种对馒头品质的影响,并利用线性规划法研究馒头专用粉.结果 表明:降落数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和拉伸指标越高,淀粉含量、吸水率和弱化度越低,制作出的馒头品质较好.从14个馒头品质中共提取出4个主成分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0.894%;并根据主成分得分排名,得出了得分较高的5个品种:辐照6002、轮选45、金麦66、石优20、石优17.将筛选出的5种小麦利用线性规划进行配麦,分别为轮选45(18.22%)、金麦66(19.59%)、石优17(22.88%)、辐照6002(2
为研究鲜湿米粉保质期内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以鲜湿米粉为研究对象,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延缓老化的关键因子(交联变性淀粉、复配改良剂、麦芽糖淀粉酶),进一步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鲜湿米粉延缓老化复配比例,当交联变性淀粉、改性大豆磷脂、麦芽糖淀粉酶添加量分别为1.63%、2.41%、0.02%时,鲜湿米粉的硬度预测值125gf,实验测定值为120gf,说明该模型准确可靠.保质期4个月,鲜湿米粉硬度仍处于可接受范围.
采用水提法提取甘薯淀粉,研究了不同储藏温度下(4、13、20℃)甘薯中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淀粉膨胀度和溶解度、淀粉酶活性以及甘薯淀粉的热力学特性的变化,并进一步采用RT-PCR技术分析了淀粉磷酸化相关的葡聚糖-水合双激酶(Glucan,Water Dikinase,GWD)家族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表明,4℃下储藏的甘薯淀粉含量下降最快,这可能与4℃下,总淀粉酶活性升高和GWD 1-1基因表达上调有关.低温储藏条件下(4、13℃),甘薯直链淀粉含量有所增加,会加快甘薯加工产品的回生过程;淀粉溶解度和膨
以大豆分离蛋白、谷朊粉和豌豆蛋白为原料,采用高水分挤压技术制备组织化蛋白产品,研究了挤压参数对产品品质特性的影响,分别优化出以大豆分离蛋白和豌豆蛋白为主料的2种产品的配方及挤压参数.结果 表明,水分添加量对产品品质特性影响显著;螺杆转速在280 r/min,挤压温度在160℃时制备的产品具有较好的质构特性和拉丝效果;当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40%,谷朊粉添加量35%,豌豆蛋白添加量25%,水分添加量14.0 kg/h时,制得的组织化蛋白产品表面光滑,成型性好,可作为鸡肉仿肉制品;当豌豆蛋白添加量45%,谷朊粉
本研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藜麦β-蜕皮激素.通过静态-动态吸附解吸实验确定大孔吸附树脂最佳纯化工艺:大孔吸附树脂为D101型,上样质量浓度为25 mg/mL、上样流速2.0 mL/min、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30%和洗脱流速2.0 mL/min,得到纯度为12.12%的β-蜕皮激素.通过薄层色谱与硅胶柱层析实验,确定最佳洗脱条件为:洗脱剂V(三氯甲烷)∶V(甲醇)=4∶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纯度,藜麦β-蜕皮激素的纯度提高至40.78%.藜麦β-蜕皮激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以淀粉副产物马铃薯渣为原料,通过超微粉碎和标准筛筛分获得不同粒度的马铃薯渣粉,并评价其功能特性.结果 表明,随着粒度的降低,淀粉含量略有增加,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和含水量变化不显著,总膳食纤维含量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下降,仅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上升.超微粉碎使马铃薯渣粉的中值粒径减小,粒度分布更均匀,比表面积增大.B300(pH 2)和B400(pH 7)的胆固醇吸附能力最大.葡萄糖吸附能力、胆酸钠吸附能力、亚硝酸钠吸附能力和阳离子的结合能力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
以糙米淀粉为原料,探究不同超声时间处理对糙米淀粉的分子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原淀粉相比,超声处理10 min的改性淀粉的官能团和化学键组成没有变化.超声处理10 min能够将糙米淀粉的粒径显著降低43.18%,崩解值从577 cP降低到388 cP,峰值黏度经过超声处理后降低,在30 min达到最低1573 cP.凝胶强度从26.94 g(0 min)降低到19.69 g(10 min),同时溶解度从4.46%显著增加至12.29% (P <0.05).超声处理对糙米淀粉的颗粒结构、短程有序